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所谓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俄国作家契诃夫对伏笔的解说特别形象:"例如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谨,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感。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疑问,直到作者把伏笔揭开,才恍然明白前面的一些看似闲笔  相似文献   

2.
<正>照应是记叙中常用的写作技巧之一,即在行文过程中,有意识的对上文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回应。照应经常与伏笔一起配合使用,一般先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暗示,埋下线索,然后再进行呼应。巧设伏笔,和谐照应,既能使文章结构严密,让读者不产生突兀之感;还能设疑激趣,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可谓一箭双雕。【美文引路】  相似文献   

3.
刘邦琨 《辅导员》2009,(13):24-24
作文好不好,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文章有没有文学性,而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否在文章中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方法。现在,我们就将作文中的“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方法,通过一篇大家熟悉的语文课文来进行总结,从中探索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伏笔和照应,能使文章如风行水上,自然、协调,可以为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有助于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伏笔与照应的应用,堪称一绝,全文有六处之多。 文章开头,写林冲正闲走间,遇到酒店主人李小二,点明了林冲与高俅之间的尖锐矛盾,交代了林冲往日对李小二的照顾,埋下了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准备。当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时,李小二冒着个人危险,去偷听,及时地去给林冲报信,让林冲提防。这样安排,可谓肌理缜密,颇具匠心。  相似文献   

5.
<正>【技法指津】作者谋篇布局时,为了把作品构成血脉一贯、此呼彼应的艺术整体而运用了一种写作技巧,常常前设伏笔,后予照应。所谓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解说特别形象:"例如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墙上挂着一支猎枪"就是最后猎枪射出子弹的伏笔。  相似文献   

6.
较长的文言文中,人物事件比较繁多,所以必须注意笔法的运用。仅据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伏应、分合、提结等三种笔法的运用。伏应伏应大抵是暗伏明应,即在作伏笔时是暗伏而不是明点,一般使人家不注意。文章写到需要和伏笔呼应时,就要明白点出。这样一伏一应,前呼后应,文章的脉络就清楚了。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头写道:“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相似文献   

7.
伏笔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文章中用好伏笔,能使文章逻辑严密,增强可读性,写作教学中应充分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倪丽霞 《文教资料》2009,(27):20-21
文中所说的"伏笔",是篇章修辞的一种,是情节性作品中常用的一种结构技巧,伏笔宜轻、宜隐、宜淡.即不动声色、不露痕迹.文章结合多个颇有说服力的例子,提出了运用"伏笔"的具体的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9.
伏笔是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或作的暗示。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对关系整个情节发展的某些重要环节,常常前设伏笔,后予照应。这是作者谋篇布局时,为把作品构成血脉一贯、此呼彼应的艺术整体而运用的一种写作技巧。下面以各家名篇为例谈谈常见的几种伏笔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构方式有多种:前后呼应、铺垫、过渡、设置悬念等。所谓呼应是指文章的前后文在内容上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以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主旨。大师写作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planned practices. Specifically, it explores the practice of foreshadowing, which was one of Wasserman’s (2015) four mathematical teaching practices. The study analyzed n?=?16 lessons that were planned by pairs of highly qualified and experienced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dialogue that transpired, to identify the considerations the teachers made during this planning process. The paper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eachers engage in foreshadowing as they plan lessons, and it exemplifies four ways teachers engaged in this practice: foreshadowing concepts, foreshadowing techniques, foregrounding concepts, and foregrounding techniques. Implications for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课文<项链>中一个铺垫情节的认定值得商榷.本文从推理,情理以及作家的创作意图等方面对此进行辨析,并发掘论证另一个情节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征兆和巧合渲染人物的悲惨命运是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重要特征,小说中大量的征兆和巧合不仅用来烘托气氛、增加色彩和刻画人物,而且寓意深刻,起到了发展故事情节、暗示人物悲剧命运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Warming-up活动作为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开篇,在控制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道德情感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War-ming-up"是营造教学氛围的"催化剂",是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铺垫。文章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对课堂的warming-up进行了探索,归纳出直观型﹑引入背景知识型﹑任务型和讨论导入型的设计方案,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四门思政类主干课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是由其重要的学科建构功能、价值观初始化功能和整合社会科学功能决定的.以“学”为主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努力建构课堂和谐的“对话”,机制,启发式的前期导入准备是原理诠释的重要铺陈,基于问题展开的师生互动为有效“对话”创造条件,案例教学法最终使理论和实践相连,使教学目的和学生需求相连.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的人的形象刻画具有定型化的模式的特点,但作在使人物性格“定型”并呈线性稳定发展趋势时,人物个性的发展空间仍充满张力,仍为读深深喜爱。其获得永久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内在叙事层面有所变化,人物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反讽性、模糊性及价值观的错位等,在主体叙述的深层次上显示出对“定型化”模式的解构。同时,与作“经典”式地运用对比、虚笔、细节、道具等诸多叙事手法,使定型了的人物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和审美效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其创作的短篇小说大多以悬疑、复仇和谋杀为主题,具有极强的恐怖效果。发表于1846年的《一桶白葡萄酒》便是此类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自始至终都笼罩在紧张、压抑、阴暗的气氛之中,坡用他冷静又极具想象的笔触,精心布局了一个恐怖的复仇故事。同时,坡大量运用反讽、象征、伏笔等文学艺术手法,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围,并借此进一步渲染了复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义"是《三国演义》的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与情节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情节发展的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并在"义"的对比和前后照应中推进情节的发展,显示情节发展的结果。"义"与情节在小说结构上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9.
Mary Flannery O’Conner utilizes the literary devices of foreshadowing and irony(dramatic,situational and verbal) in her short story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to convey and emphasize the concepts that we each experience reality,however skewed,through the unique,sometimes morally-distorted lens of individual perception.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terary devices certainly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rofound import Flannery intends to express in her novel.  相似文献   

20.
1959年庐山上发生的彭德怀事件对接班人问题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加深了毛泽东对于党内出现“赫鲁晓夫”的忧虑;突出了林彪在接班人序列中的地位;为刘少奇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