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确立后,又提出了“社会形态”这个概念,并对社会形态理论作了经典表述,最后在《资本论》中得到实际运用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一方面讲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一方面又多次讲过,新民主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经济形态"。例如1944年10月30日他在《解放区文化统一战线的方针》的讲演中说: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反映,一方面又推动这个社会形态的继续前进"。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曾指出新民主主义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对社会形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五种社会形态说暴露出许多矛盾,究竟怎样认识社会形态问题?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史学界就此进行了大胆认真的探讨,发表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见解,这对于繁荣史学和指导现实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种社会形态说不符合世界历史的实际。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形态问题,他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大体说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以下简称第五章)中,以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为对象,详细地考察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为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人们在对作为第五章研究对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理解上,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中劳动过程是生产力,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资本论>第一卷难题解答》第124页)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愈明仁同志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 1875年所著的《哥达纲领批评》一书中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是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极为重大的飞跃。弥补了以前的唯物史观的一些缺陷 ;阐发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为深刻的内涵 ,以及它们之间丰富多样的相互关系 ;指明了在社会形态转换过程中 ,新旧社会形态的因素彼此共存 ,相互渗透 ;揭示了在旧社会基础上只能产生不成熟的社会形态 ,只有在自身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成熟的社会形态 ,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他创立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前人术曾有过的事业,我们能够附鉴的无非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及教训。由此,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以丰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本论》是对自内竞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较深刻和较完整的理解。《资本论》的理论结构既体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研究企业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的一般方法和基今观点。围绕剩余价值这一核心而形成的有关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理论,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但…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第Ⅰ卷中商品货币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蒋宏宾《资本论》第Ⅰ卷的商品货币理论《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础,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拟就《资本论》第Ⅰ卷中关于商品货币的基本理论对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不仅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同时,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一、丰富和发展了有关社会形态研究的理论 过去,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形态的研究,一般只是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方面去把握和认识,即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这一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9.
任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可以为我们创新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提供一种其他学说无法替代的基础。这具体表现在:《资本论》有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交换价值概念,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却没有《资本论》的价值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把资本定义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和时代的生产工具,《资本论》则认为资本既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自然属性,又有仅适用于不同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社会属性;科斯定理等西方主流经济学产权理论只论证了产权清晰的好处,《资本论》的产权理论则为说明产权清晰给什么人才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出版之后,理论界对马克思误解颇多,但是马克思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人们对于"价值实体"的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说明中讲过人们的误解;恩格斯在《资本论》第3卷末尾处也讲过人们的误解。但是似乎"价值实体"的内涵还是被后来研究者"悬搁"起来。似乎"价值实体"如同康德的"物自身"一样,成了一个不可知的自在之物。但是,随着对《资本论》与唯物史关系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价值实体"对于理解唯物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对认识和揭示资主义经济的本质所起的巨大作用,已充分地得到了证实。那么,它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和改革是否还有意义呢?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一章四节集中论述的。由于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所讲的商品拜物教是社会生产关系,还是社会意识的问题存在着分歧,而本文首先就涉及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必须先探讨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述 :静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关系 ;动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看法 ,都有自己合理的地方和明显不足。新的探索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跳出“要素决定论”的窠臼。我们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是 :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 ,都是以具体的社会生产力、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与此相适应的具体的上层建筑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一个具体的社会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资本论》中除了指出社会分工外,还指出私人劳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另一个原因。私人劳动是迄今为止的各种社会形态里都存在过的。而私人劳动、产品所有权不能用私有制代替。对生产资料的独立使用权则是私人劳动存在的最一般基础,是产品所有权的直接原因,从而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产生商品生产。社会分工和对生产资料的独立使用权,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迄今为止的所有社会形态存在商品经济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继《实践论》之后,毛泽东为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教条主义而写的《矛盾论》是集中毛泽东同志辩证法思想的一篇重要著作。如果说《实践论》是通过论实践来论述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过程,论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那么《矛盾论》则是为达到这种统一,着重对客观事物本身辩证法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资本论》著作中系统地、精辟地分析了现实的复杂矛盾,但是他们没有专门抽出来写这种分析的逻辑本身,所以列宁讲马克思没有留下大写的逻辑,留下的是《资本论》的逻辑。列宁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形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存在的基础?本文首先概要地从理论逻辑方面和近代世界历史发展方面说明了要全面地、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然后重点结合中国社会客观历史发展进程,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并不是对社会形态发展一般性的否认,而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社会生产机体。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经多次使用过这个概念,并赋予它十分明确的含义。笔者认为,在经济科学的研究中,应当给予这个概念以更加足够的重视。在此,谈一点个人的初步看法。(一)首先,让我们看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怎样使用这个概念的。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中,马克思在谈到他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内部总产品的分配时说:“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在同一节中,马克思在谈到古亚细亚、古希腊罗马等等社会共同体时说:“这些古老的社会生产机体比资产阶级的社会生产机体简单  相似文献   

18.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明确提出“物流”的概念,但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中,马克思分析了物商分流理论、流通费用理论、第三方利润理论,其闪烁着的物流思想不仅在时间上比现代西方物流思想领先,而且在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方面也远远超越了现代西方物流思想水平;它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物流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交易行为、开展物流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论界的传统观点是把社会形态归结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如刘延勃等主编的《哲学辞典》给社会形态范畴下了如下定义:“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即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觉得,这样理解社会形态有片面性,其片面性就在于没把社会生产力包括在内。我认为,社会形态应当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相似文献   

20.
《重新审视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新视野》1997年第5期冯景源文)针对多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史普遍认为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问题,从马克思早期到晚期的著作,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针对那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因而是“早产儿”“畸形儿”,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说法,从而产生两种重新解释或补充:一种认为马克思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