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与形式上统治全国的国民党中央政权并存。本文对两个政权的关系及其对祖国统一的启示作了论述,从而证明了“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成功促成同国民党的两次合作,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各自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广泛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进入21世纪的国共关系正处于历史的微妙时期,两党是否能再次合作直接关系到两岸和平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有必要对国共合作的前景做一些思考和分析,能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彦朴 《考试》2010,(2):37-40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电贺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2009.07.27)马英九复电胡锦涛表示感谢2009年7月26日,马英九先生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2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向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人马英九发出贺电。胡锦涛在贺电中表示:“值此先生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之际,谨致祝贺。  相似文献   

4.
郭成林 《中学文科》2007,(6):109-110
从1927-1937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由以阶级矛盾为主向以民族矛盾为主的转变时期,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了国共关系,期间虽有失误,但能够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基本上适应了社会形式变化的需要。准确了解武装反抗国民党、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共两党经历了军事政治对峙和开始走向第三次合作与和平统一阶段。前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单纯依靠武力和以武力为主,辅之以和平争取两个时期;国民党采取以军事为主和“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两个时期。后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倡导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国民党虽仍坚持与大陆对抗,并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也逐步提出一些放宽两岸交往限制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的复杂形势,在共产国际的倡导和孙中山的推动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党内合作是根据国共两党实际在当时条件下的一种合理选择,但由于国共之间存在着阶级性质的差异和指导思想、道路选择等方面的分歧,这种合作形式又具有局限性,不但从一开始就受到两党各自反对力量的阻挠,而且为后来国共合作的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7.
李友焱 《中学文科》2005,(12):66-66
由于近年来高考重大热点必考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中隐含的国共关系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应重点掌握。  相似文献   

8.
论国共关系发展的本质特征相云霞本文应用哲学观点,分析国共关系合作与分裂的历史过程,得出国共之间所经历的“合”与“分”无时不在受两者阶级利益平行与否所左右、所驱使.否定了目前学术界有人把国共关系“合作──分裂──合作”这个显露于事物外部的,能为人直接感...  相似文献   

9.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连战、江丙坤和吴伯雄等国民党高层领导相继访问大陆,国共两党的关系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2008年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动,国民党重新掌握了台湾地区的政权,海峡两岸对国共第三次合作和国家统一有了更多的期许。所以,国共合作与祖国统一不仅是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当然,与两次国共合作密切相关的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考生也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对和平共处思想的新发展和国家结构形式的新突破。它的提出对于实现祖国统一以及解决国际争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为振兴中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本文拟探讨孙中山维护祖国统一的实践和理论,分析孙中山祖国统一观的特点,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认识。回顾孙中山为祖国统一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由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国民党“和平之旅”大陆参访团在祖国大陆进行了8天的访问。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党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1942~1945年国共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40年代国共关系的发展线索。皖南事变后直到抗战结束之前,国共关系经历了由斗争到谈判的复杂过程。这中间包括两党关于《中国之命运》的论战、周恩来及林彪等人赴重庆谈判以及赫尔利来华调解国共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国民党当局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4.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 ,对国共关系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出于对“九一八”事变的错误认识 ,国共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加深。然而正是抗日战争发展的需要 ,最终使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进程 ,影响和改变着国共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国共合作的走向 ,决定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今天研究它的发展成长道路,对于贯彻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民盟从成立到一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中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国共关系,国共两党之间时而合作,时而分裂,合作时期有斗争,斗争过程中也有合作。国共关系问题由于头绪多.内容繁杂.加上近年来台湾当局不断制造事端并散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坐上,先驱者被人们称为革命家的屈指可数;张治中却以“和平将军”的美称与“和平老人”邵力子同被誉为和平园地的双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张治中,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而又传奇的色彩。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在蒋介石足下效力二十五年。深受蒋介石的器重和信任;但同时他又长期与共产党保持着友好密切的关系,得到共产党的好感和赞许。他既是中共的对立者,又是中共的同情者,既对蒋介石竭尽忠诚,又对共产党诺守信义。他本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异常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大敌当前,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必须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必须坚持国共合作.但国民党、蒋介石在合作期间始终不忘“溶化”和消灭共产党.另一方面,在抗战爆发之初,中共仍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特别是1937年12月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的王明从苏联回国后,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新方针,在中共党内一时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9.
【背景材料】2006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越南河内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胡锦涛在谈话中指出,布什总统和美国政府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希望美方恪守承诺,不向"台独"分裂势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W·史迪威(Joseph W·Stilwell)(1883——1946)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陆军上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了保持其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加强对日作战,于1942年派史迪威来华。史迪威长期与蒋介石打交道,对蒋介石消极抗日、保存实力的作法十分不满,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寄予同情和希望,要求与我党合作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