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性跟腱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跟腱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伤害,如何对其有效地防治是部队及院校训练和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分析跟腱损伤病因的基础上,明确其诊断及分类,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对相关药物的使用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剧烈运动可以引起血浆中IL-6浓度大幅升高,而这些增加的IL-6绝大部分来自运动着的骨骼肌,运动引起的IL-6的增加与运动的强度及运动持续的时间有关。丹麦科学家曾认为血浆中的IL-6增加同运动性肌肉损伤有很大关系,但是这个结论引起学术界广泛争议。近年来,对于IL-6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原有对IL-6在生理和病理方面作用的认识,认为IL-6作为代谢因子在骨骼肌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对IL-6同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本综述将介绍IL-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之间研究的新观点和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与骨骼肌损伤的关系,将50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和运动组(B1,B2,B3,B4),运动组进行重复3 d的力竭性离心运动,电镜和光镜检测骨骼肌损伤病理生理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血清CK、LDH的变化和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血清CK、LDH出现时程变化,并与骨骼肌损伤出现了一致性;2)波形蛋白免疫反应分值呈现时程性。结论:1)CK可作为骨骼肌损伤的间接指标;2)波形蛋白的表达暗示着骨骼肌损伤后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军事训练中运动性损伤是影响军校军事训练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某系学员在12个月中发生的242例运动性训练损伤进行统计分析,从训练损伤发生的多发期、多发项目、多发部位、损伤种类和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的机制.以大鼠离心运动为运动方式,观察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 h、运动后48 h和运动后72 h血清CK 、血清MDA、尿液3-MH、骨骼肌组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离心运动后,血清CK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均在运动后24 h达峰值,但它们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离心运动后,尿3-MH含量急剧上升并在即刻达峰值, 48 h以后开始恢复;(3)离心运动后即刻骨骼肌β-葡萄糖苷酸酶含量急剧上升并达峰值, G6PDH含量明显上升,在运动后24 h达峰值.揭示了:一次性离心运动能引起延迟性骨骼肌微损伤,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化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越野滑雪陆地训练中经常会发生下肢运动性损伤.训练实践证明,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马步站桩"法有助于下肢疲劳性骨折、膑骨损伤、韧带拉伤等运动性伤害的预防与治疗."马步站桩"法同时可以提高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梨状肌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献资料法,全面分析梨状肌的解剖特点,对梨状肌综合症的诱因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就其相应的诊断、防治原则和方法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8.
中医疗法对运动性肌肉损伤后机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兔大强度运动训练模型观察中医药对急、慢性肌肉运动性损伤的影响。通过对训练后动物肌肉的光镜观察,血清酶CPK、LDH以及肌肉最长等长收缩力P0测定,发现运动性肌肉损伤常伴随明显的血清酶CPK和LDH升高,肌肉功能下降和疲劳产生,训练后辅以中医药恢复治疗,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体疗为主、辅以推拿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患者22例,取得了优效。痊愈18例,基本痊愈3例,好转1例。疗程最短9天,最长38天,平均25天。文中介绍了仰卧旋腿、仰卧抬臀等八个运动方法,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冰上项目运动员运动训练强度与骨密度及运动损伤状况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的理论数据,以最大限度降低冰上项目运动员运动性损伤的发生。结果显示: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参数显著高于体育类大学生,但低于同性别青年组平均值;随着运动年限的增加,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STI值有上升的趋势,年运动损伤率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冰上项目运动对运动员下肢骨密度有促进作用,但长期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骨密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早期的运动训练对增强冰上项目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时的某些组织学、生化学及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是:体育运动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出现肌肉延迟性疼痛的同时,伴有肌组织结构和功能及血液生化成分的改变,表现为细胞肿胀、肌力下降、血中肌肉酶活性升高等等。研究发现肌组织的这种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是暂时的,它可随运动员对某一运动形式,负荷的适应而逐渐消失。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诱发机理并不十分明了,目前认为很可能与肌组织的机械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就牛磺酸做为细胞保护剂,抗氧化剂的生理功能,阐述了牛磺酸抗运动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电刺激的方法研究未经训练成年男性的急性运动性疲劳机制。结果表明:在疲劳性伸膝运动后,最大随意收缩力下降17±15%(p<0.001),中枢激活水平从88±7%下降到84±6%(p=0.001),M波波幅基本不变,但电刺激诱发的最大颤搐张力和最大张力上升速度明显降低,半舒张时间延长,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下降19%(p<0.001)。疲劳过程中平均肌电图-力矩比值升高。结论:在未经训练成年男性间歇性大负荷运动导致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本身均参与了运动性疲劳的形成,肌肉的兴奋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收缩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酮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主要在肝脏内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运动时肝脏快速输出脂肪酸供能的一种形式,在调节体内燃料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对血液、尿液中酮体的测定,可以反映脂肪氧化供能状况,目前尿十项中的酮体作为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生化指标在运动队广泛应用.了解运动时酮体代谢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阐明运动时脂肪供能特点及糖、脂肪代谢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运动性酮体的产生、利用、调节及影响因素等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就牛磺酸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从牛磺酸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对肝脏的保护等方面阐述了抗运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刮痧防治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用临床实验法对12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进行了刮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12例肩袖损伤患者中,有10例2次刮痧后明显减轻,6次刮痧后基本恢复正常;1例刮痧2次后效果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刮拭10次后仍未能彻底治愈;1例未能见到明显的效果.实验表明,刮痧对运动性急慢性肩袖损伤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91.67%,治愈率为83.33%.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黑果枸杞对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及肾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将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4组,即C组(对照组)、M组(一般训练组)、OM组(过度训练组)和LOM组(黑果枸杞+过度训练组),M组、OM组和LOM组进行6周的游泳训练。LOM组以黑果枸杞灌胃,其他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末次训练后24h检测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及肾组织ICAM-1表达。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含量及肾组织ICAM-1表达,OM组和LOM组高于C组(P<0.01)、LOM组低于OM组(P<0.05);血清IL-10含量,OM组(P<0.01)和LOM组(P<0.05)低于C组,LOM组高于OM组(P<0.05)。实验结果说明6周过度训练导致大鼠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黑果枸杞可能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分泌及肾组织ICAM-1表达和促进抑炎性炎症因子的IL-10的分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提高耐受各种应激刺激的能力,对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综述,介绍了有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判断与恢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贫血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贫血是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容易出现的一种机能低下的状态,是造成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血浆容量的增加、运动型缺铁状态和红细胞溶血三个方面论述了运动型运动性贫血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心脏疲劳,即耐力运动导致运动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的现象已被报道并日益受到运动医学界的重视。最近,随着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此问题有了更深入认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观察运动者在赛场及实验室条件下有关运动性心脏疲劳研究,尤其是利用新诊断技术的实验证据,并进一步讨论了运动性心脏疲劳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