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2.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3.
冯翔 《新闻天地》2010,(12):37-38
警方拘捕孙学双后,对“苦主”赵宝回访。一名警察问“孙学双人品怎么样,他是吃喝嫖赌的人吗?”赵宝回答:“他没做过什么错事,他不是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他是生长于“眷村”的台湾艺术家,他一直在以一种大陆人早已陌生的阶级斗争似的语言,来记录“被现实社会忽视孤立的人”;他是台湾国际声誉最盛的艺术家之一,但至今仍无存款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论调曾经一度在知识分子中颇为流行。这种论调叫做“先专后红”论。据我看,这种论调的持有者之中,至少有这样一种人,在他们看来,所谓“先专后红”也者,实际上是想把“专”作为“红”的资本,而把“红”作为“专”的装饰。你很难说这种人的主要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只不过是想把这“专”与“红”当作两笔赌注,用来在他所想象的人生的赌场上押宝;他既不想真的“专”,也不想真的“红”,他无非是想用这两者互相辅助,作为他攀登他的“进身之阶”的两把拐杖而已。丁玲的“一本书主义”和艾青的“国际声望”,不就是被她或他当作资本和装饰的吗?然而这些据说是由于她或他带着其固有的荣誉参加了共产党而使党增加  相似文献   

6.
别解陈村说男女王乾荣《陈村日记》中的“望字拆字”,颇具情趣,读之令人捧腹。本人钦佩之余,对他所折的一些字,尚有一点别解,说出来供大家一笑,也望陆村先生批评。人陈村说它是人“稍息的姿势”,“头”和“手”被忽略了,“我们最看重的东西可以不算”。而“仓须注重的是人的直立,这是人最显著的特征”。我的别解——人,一徽是男人,一捺是女人。没有男女任何一方,也就没有人,男女相依相帮,才共同支撑起这个世界。而且人也作“4”,他的头其实是高昂的。当然,仓领似乎也有点“重男轻女”,他似乎也通伊甸国故事,那“一捺”女…  相似文献   

7.
鲁迅——鲁迅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他声讨“吃人的历史”,他痛打“落水狗”,“中国得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一副永不妥协的样子。1926年的时候,陈西滢大骂鲁迅:“他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他没有一篇文章里不放冷箭,他常常无故骂人。” 李敖——“漫无心肝的中国知识分子,漫无心肝的日子太久了,实在应该认清自己,振作一  相似文献   

8.
网络这东西     
我是个实在人,挺怕什幺“时空隧道”和“虚拟人生”,觉得那是大话.最起码不可思议,然而,随着一张张大网铺天盖地向你套来,你也就老老实实被人网络住了,怕也是他,不怕也是他,你是无法离开“时空隧道”与“虚拟社会”了,网络世界是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现在好多号称“新新人类”的人,竟然天天活在“隧道”或“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据说还有滋有味,面对这些人和由这些人想成的“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何阳给人的印象是瘦且高,随随便便的样子,丝毫也看不出他能“口吐黄金”,名动华夏。 然而他的确是名符其实的“点子大王”。他高擎着“思想有价、一计千金”的旗帜走南闯北被称为“当代智多星”,在足迹所至的地方留下一个个“点子”传奇。  相似文献   

10.
繁体字的“戱”字,由“虚”与“戈”组成,就是用虚假的戈对阵之意。就是说,“戯”是要在舞台上对阵战斗,不对阵,没有冲突,也就构不成“戱”。 戏剧家陈白尘说了一段很形象的话:“有一个人突然掉进一个很深的陷阱,他为了活命,就千方百计搏斗,这个挣扎搏斗的过程,就是戏。他如果是个很值得同情的人,他最后终于胜利了,就是喜剧;失败了,便是悲剧。陷阱,是个比喻,是指一个环境、一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詹宏志一手建立的出版事业,经营得十分成功,为他带来可观的财富,也为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人说他是“趋势专家”、“出版奇才”、“文化人”……,是结合创意和营商的高手。即使他最近的互联网旗舰《明日报》关门大吉,经历一次大的挫折,但他的竞争对手还是为他无限婉惜,分析和总结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他显然已成为台湾一位重要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2.
秘书:“经理,青工小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报社写稿,引起了某些人的风言风语。”经理:“写稿是好事,是无可非议的嘛,怪事就是多!”“有人说他署真名实姓。”“啊,那就不好了,分明是在求名嘛!”“听说他一次就拿了十几元稿费!”“唷,还拿稿费?原来他还有求利的思想!”“那还可不可以让他写了?”“当然可以!谁说不让写?让他马上就给我写一篇!”  相似文献   

13.
一位中国著名作家L,在一篇文章中引用福楼拜的话说,大师们“根本无须讲究文笔。他们这些了不起的人不在乎有语病,正因为有这些语病才更说明他们了不起”。作家抬出福楼拜,是用来讥讽“挑别人小毛病而自炫”的人的。他问道:“用显微镜找出大师的一点儿疏失,能影响他整体的成就吗?”他给批评者下的断语是“刻薄”、“不宽容”,说批评者如遇上福楼拜那样的大师,“都会落一个乘兴而来,扫兴而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煜 《出版参考》2014,(5):11-12
50年前,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他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在书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地球村”概念。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音乐 孔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自幼喜爱音乐,尤其是对传统性的音乐特别喜欢。他好学不倦,不耻下问,因此掌握了多方面的音乐技巧。他会击磬、鼓瑟、弹琴、唱歌、作曲等。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叔,学琴于师襄等人。他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很认真、刻苦。他跟乐师师襄学弹琴曲《文王操》时,从音乐的各个角度探索音乐表现力。师襄一再说:“可以益矣。”然则孔子却一再用“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的谦虚态度来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孔子以“精辟微妙之义人神化”的娴熟技巧向老师汇报演奏了这首曲子,使得师襄佩服得“避席而拜”。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思想     
一个人要得到快乐的生命,就先要有快乐的思想。 有个流浪者来到一座城市,遇到了守城的人,流浪者告诉守城的人,他离开了家乡,想搬到这座城市来。 “这是个怎样的城市呢?”流浪者问。 “你的家乡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守城的人反问他。 “那是个糟透了的烂地方,政府腐败,人民互相仇视,很多人失业。”流浪者愤愤地说。  相似文献   

17.
黄瓞绵  蒲师清 《新闻天地》2007,(9):I0004-I0004
门开启,一方炽热的阳光挤进来,长沙湘绣城会议室顿时亮堂起来。 一位身材魁梧、浓眉俊彦的中年男子,迈着厚实、儒雅的步子走进了会议室。他一边落座,一边擦着额上细密的汗珠,安静地说:“我是韩国人,也是半个中国人。” 他就是长沙湘绣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起大。7月30日下午,他向记者吐露了他作为半个中国人的“中国情结”、“湘绣情结”。  相似文献   

18.
档案工作与自信心冯舫女想起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前碰到的一些事。春节回家,被人间及工作单位,当得到的回答是“档案局”时,对方吃惊他说:“你怎么会到那里工作?”言外之意,颇为惋惜。回来后与人谈及此事,有一人竟深有感触。他也是新到档案系统的。他苦恼他说:“我...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史料》2003,(4):73-73
胡道静有两个室名,一个名叫“朝宗”,出典于《禹贡》的“江汉朝宗于海”句,这是因为他居在长江人海之滨的上海;还因为他有一部十分珍爱的明弘治本《百川学海》,另一个则叫“海隅文库”。两个室名都说明他是一位书林隐士,终身与书籍为伴。  相似文献   

20.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