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建国 《上海教育》2014,(34):77-77
有一次,我请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为在校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宣讲前,我问他:"你打算讲什么内容?"他说:"我就讲上课要认真听讲。"我说:"这算什么经验?"他说:"您观察一下,在您的课堂上,有多少同学能全神贯注听讲10分钟,有多少人能认真听讲20分钟……最后,一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一定是个位数,这样的同学,想学习不好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我讲了一节美术课,内容是《精美的瓷器》。为了能让学生设计出精美独特的图案,做到胸有成竹,我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前收集了很多瓷器资料,准备工作做得是相当充分。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资料来与小组的同学进行展示汇报,看看谁的资料最系统、最独特。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后,我说:"有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结果,一双双小手高举着图片、实物,争着抢着要发  相似文献   

3.
回想一学期来教过的课,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口语交际———《谈理想》。我把学生分为红队和黄队,每一队又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我先让每一小组的同学在组内说说自己的理想,然后小组推荐一位说得较好的同学在全班说,说得好的给他所代表的队发奖,最后评出优胜队。学生荣耀感很强,说得认真而热烈。当我巡视到最后一个小组时,发现平时调皮捣蛋、听课不认真的他也正说得眉飞色舞,我很高兴。然而推选代表时,我注意到他们小组发生了争执,听到他在毛遂自荐:“选我吧,我保证能说好,不给咱们组丢脸。”没有人支持他,舆论更倾向一位…  相似文献   

4.
我校一位年轻教师要在城区上一个片区的教研课.他选择了《可爱的草塘》,从试教到正式上课.我都认真聆听。应该说.这两次教学.从教学设计到教师自身化素养都很不错,唯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撷取从不完美到完美的两个细节来谈谈吧。  相似文献   

5.
开学不久后的一天,我还像前几堂课那样,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上讲台讲解经济生活教材内容.这一回,第二排第二小组争取到了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课的机会.要知道,大家都很珍惜这种学习锻炼的机会.四人一小组,每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我要求大家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像教师一样上课.第一位同学讲课文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第二位同学讲课文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对第一位同学讲解的内容作补充,第三位同学设计问题并作适当回答,第四位同学最后作小结.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一节思品课,课题是《不隐瞒错误》。这位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了不隐瞒错误的道理之后,又采用辨析讨论、看录像、实话实说等形式进一步让学生深化明理,指导学生行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后,不知是老师突然来了灵感还是课前的预先设计,这位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前几天收的班费到现在还有一名同学没有交上来,可他妈妈在电话里说钱已经给他了,学了这一课以后,这位同学能不能主动站起来说说原因啊?”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几十名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一个小男孩,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是谁没交班…  相似文献   

7.
我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上了一堂题为《我们的学校》的说话课。这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有步骤地观察,通过参观和观察画面,理解说话课的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同时,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学生把话说得连贯、完整而有条理。上课的前一天,我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校园里看看,重点看了花园、鱼池和画廊。第二天上课,我开门见山地讲:“今天的这堂看图说话课,我想请同学们谈谈大家熟悉的地方——我们的学校。”板书题目《我们的学校》并让学生齐读一遍,读毕,我问:“大家觉得我们的学校怎么样啊?”有的学  相似文献   

8.
“课外知识信息交流课”是我校语文教改课型之一。这种课型能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这里记述的是初一一堂这种课型的实况。上课前,学生的书桌上摆着记录本或剪贴本,大家正情绪饱满地等着上课。一上课我就宣布:“今天我们这堂课外知识信息交流课,希望大家跟每次一样积极发言,看谁在这两周内阅览的课外书刊多,理解得深,表达得好,最后我们再互相观摩一下谁的摘抄、剪贴多。”我的话音刚落,梁存同学就抢先发言了,他介绍了我国的诸多“第一部”:“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记传体史书是《史记》,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他一口气说了十六个“第一部”,同学们越听越入神。我说:“梁存同学掌握这么多课外知识,可真是个功夫呀!”接着我问:“梁存,这些知识,你都是从哪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9.
听一位三年级老师教学《列宁怎样作文》一课,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学习的兴趣甚是浓厚。老帅要求学生在课常上不但动手做,而且动口说,由说到写,巧妙地进行了一次说与练习。上课了,老师把描写列宁对待作文认真态  相似文献   

10.
教第七册《电路》这课时,课前我只是根据实验的需要,详细地向学生布置了需要准备的“导线、灯泡、电池”等材料。到上实验课时,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在家里准备材料时就组装好了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了。上课一开始就有同学告诉我说:“李老师,我组装的电路亮了。”这时,我  相似文献   

11.
赵爽 《辽宁教育》2007,(12):36-37
一、先玩后写 先让学生尽情地玩耍、嬉戏,接着现场指导写作,让学生将玩耍嬉戏的过程写下来。如在上课前,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我们先不写,出去玩。”我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到操场捡白色垃圾:一组到低年级帮助小同学干活。  相似文献   

12.
正一、解题引领,以疑导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具体写哪些内容吗?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点评】"学贵有疑。"课前,把学生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品读课题,  相似文献   

13.
日前,笔者到一所学校听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节),以下是这节课的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换一种形式来上好吗?我们今天请三位同学来做主持人,由他们当老师主讲,我跟其他同学一样,也做学生认真听讲!大家掌声欢迎!(教师退下,同学一上台)  相似文献   

14.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技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很有限,如果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不但达不到学会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讲授、演示、练习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很适合机械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一、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授课时应突出重点,阐述应准确、严谨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充分,包括教案应按照教学计划大纲来认真书写,同时应考虑接受知识的学生。做到对内容熟悉,对学生熟悉。上课时的提问要有针对性,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又便于引导新…  相似文献   

15.
注意课中休息与愉快教学相结合。课中休息是新授阶段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并可以起到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如我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带着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我跟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同学说了一句悄悄话———“黑板上就有两句大自然的语言,请找找看”,接着,让他们将这句话悄悄地传下去,并让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听到的是一句什么话。经过一传再传,有的传对了,有的走了样,有的已经不像话了,弄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一游戏活动,同学们觉得很新奇,玩得也很开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实现课中休息与愉快教…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上的一节作文讲评课,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我布置了一篇题为《妈妈出门之前》的习作,叫学生回去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几天之后,我把学生的习作收了上来,我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力图发现每一篇作文的优点,尤其是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学生,我就会更加注意,哪怕是这个学生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用得精彩,我也会留心记录下来,并且把它们抄写在大白纸上。那天讲评时,我满脸笑容地对学生说:“你们的进步真快!这是因为你们在课前认真观察了妈妈每次出门之前是怎样进行梳洗打扮的,而且认真听了老师的指导,自己又努力去写。这次作文,就连平时害怕写作文的同学也写得不错。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说着,我把事先抄写好大字的白纸贴在了黑板上。上面的内容有很多是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学生的佳段佳句:  相似文献   

17.
我曾到某小学的一个班级听课。这个班级的最后一排有张课桌,课桌边单独坐着一位男生,这个学生粗看衣服整洁,眉清目秀,但是上课了竟然有书不拿出来,有作业本不用,却旁若无人地玩着纸飞机。我就坐在他身边听课,忍不住提醒这位学生说:“上课了,快做好准备。”前面的同学马上转过头来对我说:“老师,他不算的。”我忙问“什么不算?”同学答:“我们老师都不去管的,只要他不影响上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举手发言     
“上课一定要举手回答问题,一定要!”这是华老师第一次来上课时的前几分钟,我暗暗下了决心。上课铃声终于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沉。课上了一会儿,老师说:“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一课的段意啊?”教室里非常安静。我的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怦怦地跳个不停。我偷偷地用目光扫视了一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着笔,似乎老师根本没说过这句话似的。  相似文献   

19.
<正>清脆的上课铃声把我带入了汇报课的讲堂,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讲台上,用不自然的微笑掩饰着自己的紧张。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情境识字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一开始,用谜语导入"画"字,学生兴趣十足。特别是一年级孩子,猜字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形象记忆。接着,让学生跟老师再来读一读这则谜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地写一个漂漂亮亮的"画"字。写好的同学和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对照,再写一个更漂亮的。最后给"画"字组个词。当学生组到"画家"这个词时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有幸观摩了一位造诣颇深的教师执教的一节自然课 ,在授课的过程中 ,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执教的是五年级自然《血液循环》一课 ,课上多数学生积极发言 ,主动思考 ,自主探究 ,上得扎实而生动。最后 ,教师出示一问题 :血液循环对人体有何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用心读书 ,之后口头回答。这节课中能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回答了 ,只剩下几个迟迟不敢举手的同学 ,教师当然了然在胸。当学生读完后 ,教师说想请在这节课上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来回答 ,那几个同学就慢慢地举起了手。第一个同学连书都没有看一眼 ,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