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早年和晚年分别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层研究,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预言。从世界历史体系看,人类社会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而个别东方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对五大社会形态理论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晚年设想中提出: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使得这种古代类型的公有制直接成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或现实的起点。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和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艺技术形态和商品经济形态以及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转向和新探索。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史前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并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与东方国家实际提出了"跨越理论"。东方的俄国、中国实现了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独具深刻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视线逐渐转移到东方国家问题上来,从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观点入手,仔细分析了东方国家的历史延续与发展前景,特别是根据俄国所处的历史背景,提出俄国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至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饱经沧桑的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并经过实践检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不能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等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等晚年手稿中深刻地阐释了东方社会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可能性。同时指出不能逾越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性。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下之一就是要吸收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包括现代化和市场化大生产和调节生产关系的某些机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有两种设想。20世纪社会主义大都产生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却按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模式制定方针政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使社会主义遭到局部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应验了马克思有关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使社会主义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东方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研究不发达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把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初步认识。东方社会理论是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不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奇想,而是肯定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理论上的反复论证,其提出跨越设想的动因无疑是异常复杂的。其中,马克思农村公社观的变化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新理解是长期被忽视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晚年设想启示我们: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探析,阐明历史环境是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从而把握这一思想实质,立足本国现实,寻找本民族的特殊道路和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途径,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概念,而是借助于它的特定内涵,得出了东方社会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结论,使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以前关注最多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 ,他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使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并且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国没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虽与马克思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并无直接联系,却以事实验证了马克思的设想的科学性。而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与挫折又进一步说明马克思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马克思阐述世界历史理论的经典文本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形态》、《宣言》的解读上,还必须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在创立世界历史理论后是如何应用的,而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对东方社会(俄国,印度,中国等)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上。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就是对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也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晚年设想,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结论性观点,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质疑”或“反思”这一设想的若干观点展开了论辩,并着重对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本义、其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客观依据、实现条件以及深藏其中的多线发展的历史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释和论证,强调了这个理论对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和观照现实社会主义的产生和特点的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实质上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坚定了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深刻广泛的改革开放,又为马克思晚年设想的验证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践素材,从而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其独特的思维品格极大地丰富发展了它,并使马克思晚年的设想进一步中国化、现代化、实践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这一典型东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以及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恰恰证明了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正确性。但是应该看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这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是异常繁重复杂的,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说,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只是迈向共产主义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列宁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入手,确认列宁的探索就是在俄国寻求一条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的探索在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方法论上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然继承者。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的思想演变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着重论述东方专制主义 ,第二阶段在土地公有、独立自主的公社共同体以及君主专制三个层面展开阐述 ,第三阶段则强调东方社会农业公社的独特性、公社内部财产关系的二重性 ,强调东方农村村社制度解体的内源性因素。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理论依据确立的马克思对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发展的理解 ,尤其是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法律文化发展的独特道路的关注 ,对于中国法制现代化来说 ,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