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季芳 《教育评论》2007,(3):143-144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运用迷语、故事组织教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讲《认识钟表》时,可编写这样一条谜语“无腿也能走,说话不用口,发出命令来,人人都遵守。”以猜迷的形式导入新…  相似文献   

2.
在拼音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文章中介绍了由图导入、故事导入、儿歌(或谜语)导入、演示法导入、绘画导入、游戏表演法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初步探索,收到了较好的科学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 猜一猜。“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抓住学生喜欢谜语这一特性,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再来导入新课,使学生思想专注地学习课文。如教学《落花生》时,教师打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大胖子。”当学生猜出是花生后,教师板书课题。这样做,必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运用远程教育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主题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相似文献   

5.
中师生实习教学是对小学的教学,从近年听实习生讲授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导入语的设计 导入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一个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使他们产生求知欲望。设计导入语的方法很多、直观导入法,就是用挂图、插图或实物等导入课文,这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故事导入法.是让学生在故事中进入角色;用谜语导入,是在猜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设置问题导入法,是设置悬念导入.让学生在悬念中造成渴求欲望。还有表演导入法,唱歌导入法等。不管用哪…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 法,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一、注重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自然 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上课前应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常用的方法有 自然现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谜语和儿歌导入法等,如讲《探索雷电的秘密 》一课,教师先问学生:“夏天下雨时,看到闪电不久,我们就能听到雷声,你们说说,闪 电、打雷是同时发生的还是不同时发生的 ?”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先闪电,再打雷 ,有…  相似文献   

7.
丁玉华 《湖南教育》2005,(18):37-37
一出戏应有好的开始,同样,一堂课的引入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导入新课时做到“快”“奇”准”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快”——点到即止,精练自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提倡向课内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因此,新课的导入,一般以1 ̄2分钟为宜,要把重点放在释疑、解疑上。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采用谜语导入法。教学伊始,先出示谜语:“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马上被这个谜语吸引住…  相似文献   

8.
一、激趣导入,吸引注意力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激趣导人:“枝条细细,叶儿长长,风儿一吹,它就跳舞”;“叶子小小,果实红红,咬它一口,看到小核。”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易  相似文献   

9.
檀宜平 《考试周刊》2011,(55):119-120
本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总结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九种导入方式:课前演讲导入、图片、视频导入、谜语、游戏导入、提问导入、作品导入、实物导入、故事导入、模拟演习导入、教师表演导入。合适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学生能积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一、激趣导入,吸引注意力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激趣导入“:枝条细细,叶儿长长,风儿一吹,它就跳舞”“;叶子小小,果实红红,咬它一口,看到小核。”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引出了本课课题,渗透了两种树木之间的不同特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2.师述“:树木有许多种类,每一种都有它特定的生长方式,让我们一同来仔细观察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吧!”师用课件播放树木的外形变化和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二、初读课文,培养合作能力1.学生以…  相似文献   

11.
邓玲 《湖南教育》2002,(1):44-44
激情导入。新教材的每一课都有“导入”部分。“导入”是我省新教材所特有的。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学生的实际而设计的“导入”,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新课的诱导性背景。它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同时,教材单列“导入”,更重要的是启发师生“导入”的意识,郑重其事地将“导入”编入教材,我们可以在这里大作“情感”的文章。激情导入的方式有谜语激情、故事激情、音乐激情、导语激情等。如第十册第八课《科学造福人类》一课,用谜语“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上天不用梯,入水不用游。相隔千万里,交谈不用…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课前两三分钟的导入有很大关系,成功的导入像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精神状态。1.故事猜谜导入法:小学生对故事、童话、谜语等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常因为一句:“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而把学生的心神、智力全部调动起来。如教学“积的近似值”,老师以这样的故事开头,菜市场上黄瓜标价一元钱3斤,一个机灵鬼每次买1斤,结果只花9角钱就买了3斤。在学生怀疑惊奇之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了积的近似值后…  相似文献   

13.
王海燕 《中学文科》2007,(10):111-111
一、巧设导入。这是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如,笔者在讲“青少年要勇担责任”时,就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一个学生扮演小孩子学走路,不小心碰到桌子摔倒了,另一个学生扮演母亲来哄她,“我的乖宝宝,别哭了,那桌子是坏蛋,妈妈帮你打它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在教小学生学习“聪明”一词时,非常富有教学智慧,可谓教学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课堂上,她先是这样问:“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愿意的,请举手!”霎时间,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接着,她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四件宝.如果学会了运用这四件宝,人就会聪明起来.这四件宝是什么呢?我暂时不讲,先让你们猜几则谜语.”于是,她要学生猜了四则谜语.“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  相似文献   

15.
臧向飞 《云南教育》2001,(17):38-39
电教手段声像并茂,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更加直观、生动和多样化。在写字教学中适时、恰当使用电教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一、趣化导入,先声夺人   电教媒体中生动形象的画面,精彩有趣的故事,悦耳动听的音响,往往引人入胜,巧妙地运用于新课导入,可以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我在教学笔画“捺”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播放了课前精心制作 的“学生滑滑梯”动画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感知笔画“捺”的形状和运笔速度,为书写笔画“捺”奠定了基础。有时还可放映从影视节目中剪辑下来…  相似文献   

16.
《自然》课“三段六步”教学法是指把教学分成“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应用”三个阶段,“设景激情”“质疑引新”“指导探索”“共同研讨”“验证结论”“作业练习”六个教学步骤。一、设景激情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如电教、游戏、故事、谜语、实验、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使学生进入教学情景。如教学“水的浮力”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两块石头(其中一块是浮石),问学生:这两块石头放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大多数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7.
1、讲究导入新课艺术,激发兴起在自然教学中,注意导入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落实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自然课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谈话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猜谜导入法、图像导人法、设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演示导人法、实验导入法等。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注意从“启示性、新颖性、针对性、实用性、快捷性、灵活性”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学生爱好等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雨季的青春     
作文要求:在古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给俄狄浦斯出了一个谜语:“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物?”俄狄浦斯马上回答:“人呀!”——我们步入青春,可以说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了。  相似文献   

19.
一、德育工作的“斯芬克斯之谜”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斯芬克斯,狮身、蛇尾、人面、美女头,长着一对鹰翅。她坐在城外山头上,向过路行人提出难猜的谜语:“什么生物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而脚最多的时候,又是速度最慢、力量最小的时候?”许多人猜不出来。后来,一位英雄一语道破“人”。人,幼年时四脚爬,成年时两脚走,晚年时两脚加一条拐杖。  相似文献   

20.
●说图意。教材上的图能使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动态化、趣味化,是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的好材料。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抽象概括能力不高,为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一种运算或认识一种简单的数学规律,教材往往配以插图帮助达到这种要求。为此,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说图意,重点让他们说出“图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变化?”如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0页中的“做一做”的第二幅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九条鱼,一条在旁边,八条在一起”等。在这一启发下,有的学生还说出了:“八条在一起,还有一条游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