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吧”是指从事某类活动(如:休闲、娱乐、学习等)的特定的场所,通常是一间较小的屋子,如“酒吧”、“网吧’、“书吧”。吧,英文 bar 的音译,指西餐或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汉语译作“酒吧”,又由套用“酒吧”一词构成“网吧、乐吧、果吧”等新词。“吧”成为一个有独立意义的名词性语素,出现了较强的构词能力,形成“吧”类词族。  相似文献   

2.
“吧”字族     
钱伟 《现代语文》2001,(10):19-19
“吧”字的频繁使用,应从“酒吧”说起。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的加快,外来化的冲击,“酒吧”这一舶来品在中国不断生根发芽并迅速成长,颇受年轻人喜爱。“酒吧”即英语“bar”,其中“吧”是对“bar”的音译,“酒”点明其意义所属,“酒吧”是一个音译加意译的外来词,指“西餐馆或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在这里“吧”字没有实在意义。后来由此造了许多新词,如“吧女、吧台、吧客、吧兄、吧弟”,“吧”实际就是“酒吧”的简称,也就具有了“酒吧”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不知不觉中,在我的身边,享受“吧文化”正成为不少同学追逐的时尚休闲方式。 何谓“吧文化”?很简单。走到大街上,往四处一看,便可发现许多譬如“酒吧”、“咖啡  相似文献   

4.
赢政统一中国后,曾为立什么国号费了很大脑筋,仍叫“秦”吧,可当时的秦写作“采”,他一看就觉得别扭:一槽不能拴两马,  相似文献   

5.
“今天你零帕了吗?”“我们一起零帕吧!”近日,这些口号频现各大网络论坛,“零帕”成为人们竞相谈论的焦点。何谓“零帕”?且看下例。  相似文献   

6.
字典里“马”部的字真不少,你能在“马”部上再添上十个偏旁,成为十个汉字吗?试一试吧!  相似文献   

7.
写在前面:在“减负增效”“素质为先”的提法越来越被广大学校接受和推广的今天,“社团”这种形式逐渐成为广大中学生的一种实验的阵地和心灵的家园。“文学社”“剧社”“书画社”“文体社”……各种名目的社团活跃在校园的角角落落。社团给中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带来了什么?社团能够成为中学生迈向大社会的一座桥梁吗?我们还是来看一看本期小丸子所做的“新鲜”调查吧!  相似文献   

8.
教语文的各位同仁,还有学过《桃花源记》的各位朋友,问你一个问题:想当年陶渊明先生为什么把他幻想出来的那个美妙的去处唤作“桃花源”,却为什么不唤作“杏花源”“梨花源”抑或是“苹果花源”呢?不知道了吧,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小儿科的问题吧.呵呵,告诉你吧,朋友,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这样教学生去求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的层面。在我教书教到了第十二个年头,也就是在我连续送了六届初三毕业班,已经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烂熟于心,就快成为应付中考的魔王的时候,我又重新变成…  相似文献   

9.
张宁  冯敏 《班主任》2008,(4):21-22
弹指一挥间,我从一名初登讲台的稚嫩小丫头成长为学校骨干班主任。在成长过程中,“教室吧”让我尝到了班级管理的甜头。所谓“教室吧”,包括“帖帖吧”“演演吧”和“玩玩吧”。  相似文献   

10.
小南 《少年读者》2008,(10):12-13
说起桥,小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吧。你们知道吗?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  相似文献   

11.
区别词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它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语法学家的普遍的认可,主要是它和形容词的关系较为密切。文章从有争议的"高级"一词入手,分析了区别词在词汇系统中的独立地位。"高级"虽然可以受"很"的修饰,但只依照功能标准,不考虑意义的因素,就把它排除在区别词之外,还是有不妥之处的。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古代汉语"所"字用法归纳为用作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15.
"着火"的"着",许多权威工具书都注作"燃烧",这一注释,不仅不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亦不符汉语的语法搭配习惯,故此注释恐未为妥当。文章从词义的历时演变和词的组合关系两个方面,考证出"着火"的"着"应为"生出、生起"义。  相似文献   

16.
"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助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英汉翻译时,若使用过多,则会直接影响译文的意思.本文分析了助词"的"使用过多的原因并结合有关翻译理论和实例,就英汉翻译中助词"的"的省略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有关古文献和四川方言的考察,认为东汉纬书《尚书帝命验》中"雄起"一词就是现代四川方言词"雄起"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努力"词性的不同看法,比较细致、深入地考察了"努力"一词出现的实际语境;辨析了"努力"的词性,认为它是一个集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于一身的兼类词.文章注重词在实际运用中的入句结果,密切联系语境以辨别词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以"常用作介词和连词.作介词时主要作用是引介谓语动词的方式、手段、工具、对象以及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等;"以"字句可分为三大类六小类.作连词时主要作用是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以"字还可用作构词成分.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