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前,地球气温不断升高,空气质量下降,臭氧层空洞,气候异常……这些都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心和重视,节省能源,降低co2排放,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保护地球的共识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哥本哈根会议再次使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热议的焦点。一谈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人们往往马上想到新能源开发和低产能工业淘汰。事实上,据国外最新研究,工业生产造成的能源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世界各国对地球的"健康"问题提上日程。探索低碳经济毋庸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硬向指标。今年4月,国家提出,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构建低碳经济体系源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这一提案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趋势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种种“怪招”.  相似文献   

5.
这个世界的科技发展得飞快,像老鼠生崽一般.   这个世界科技如此发达,偏偏奈何不了比人类更早地占住着地球的老鼠--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是不比人类差!……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自转的周期为一天 ,这样地球上不仅有一年四季的变化 ,而且有了昼夜的交替和时间先后的差异。地理学上将地球表面按经度分为 360°,并以英国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经线为零度经线。为了便于世界范围的计时 ,还按经度将地球分为 2 4个时区 ,每 1 5°为一时区 ,这样 ,地球每转一周为一天 2 4小时 ,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我们将这种划分的时区 ,称为“理论时区”。但理论时区给世界的航空、航海 ,以及旅游业等等世界各国的交往的实用性上 ,带来诸多不便 ,因为在实际应用中 ,世界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4,(3):78-79
地球观测系统 2002年9月,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中,地球观测系统的迫切需求得到各国政治代表的认同。2003年6月,八国高峰会议在法国埃维昂再次呼吁加强全球环境观测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在太阳系中存在着来自地球之外的人造天体,这已不是什么奇闻了. 1961年,在巴黎天文观测台工作的法国学者雅克·瓦莱发现了一颗运行方向与其它卫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地球卫星,这颗来历不明的卫星被命名为"黑色骑士".随后,世界上有许多天文学家按瓦莱提供的精确数据,也发现了这颗环绕地球逆向旋转的独特卫星.  相似文献   

9.
书林     
《公元2000年的地球》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和国务院,根据前总统卡特的指示,会同其他有关的政府机构,调研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地球上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影响之后,提出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的题目为《公元2000年的地球》。研究报告的编写者充分地利用了美国政府各机构常规使用的长期全球性资料的模型来作出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0.
国际科联(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2007—2008)联合委员会(JC)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3月7-9日在巴黎召开。JC由ICSU和WMO于2004年11月联合成立,成员由世界上与极地研究有关的14位知名科学家组成,研究领域涵盖气象学、气候学、海洋学、冰川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作为JC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各国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提交的约900份IPY2007-2008项目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区冲突、恐怖主义事件、贩毒活动正成为世界新的不安定因素。对上述情况,杀伤性武器往往派不上用场,而非致命的人道武器却可大显身手。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国外节能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国际上,能源紧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不尽相同,根据各自的国情,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力求缓解能源问题。本文比较总结了各发达国家在工业、建筑、交通、生活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节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科技》2011,(6):78-78
今天,第一届地球环境微生物计划(EMP)会议在深圳召开。世界各国科学家将携手全方位分析全球范围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功能。项目将对全球典型的环境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其中包括土壤、海洋、空气、淡水生态系统等整个地球表面的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4.
<正>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7月30日报道,天文学家最近借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凌日行星勘测卫星"(TESS),在银河系附近发现了一个现实版的"三体世界":系外行星LTT 1445Ab拥有三个"太阳"。研究估计,岩质行星LTT 1445Ab的大小为地球的1.35倍,质量是地球的8.4倍。新发现的"三体星系"距地球22.5光年,三  相似文献   

15.
飞碟出没 南极洲无疑是地球上飞碟出现最频繁的地区,世界各国设置在南极的科学考察基地均有多项飞碟目击报告记录在案。 绿色冰山 在南极附近航行的船员们,时常发现南极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非晶合金变压器在世界各国发展应用的状况,探讨了在火电厂的节能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安利 《百科知识》2015,(2):24-25
<正>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各国已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火箭、探测器等航天器,同时形成了3000多吨围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而且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科学家指出,目前在低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密度已经或即将达到相互碰撞的临界点,清理太空垃圾迫在眉睫,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为此设想了多种富有创意的"扫垃圾"方案。  相似文献   

18.
晓舟 《知识窗》2002,(5):4-5
2002年1月1日,欧洲12个国家的3亿多人开始使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这是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世界各国都对此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南极是终年冰雪覆盖的世界,雪白的冰原、可爱的企鹅、迷幻的极光、还有厚厚冰原下神秘的世界,吸引了各国考察队,然而由于南极的干冷而导致的怪异气候实在“残酷”,所以在南极落脚.确实凶险异常。  相似文献   

20.
血源缺乏和输血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世界各国医院,而美日等国科学家目前在人造血液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