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的“养花” 云南丽江纳西族人喜爱 栽花,家家庭院里栽满 了各种花卉,素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美誉。白族的“插柳枝”云南大理白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的阳春三月,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正是植树播绿的好时节。和往年一样,学校又掀起了植树热潮。“出发喽!”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排着队出发了, 大家很快就来到了绿荫工业园。管理  相似文献   

3.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万木荣。这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看哪!天山山麓,村民们正一队队、一组组忙着种植云杉、塔松、白杨、垂柳等各种树苗,有的挖坑,有的培土,有的担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阿凡提所在村的村长是个新选出来的小伙子热西提,工作热情高,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植树劳动开始不久,培土队的队长就来报告说:“培土的人手太少了,很多挖好的坑都没种上树。”  相似文献   

4.
以语言普遍论和语言相对论争论的三大问题为线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颜色认知进行研究,旨在考察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否会导致颜色认知的不同。结果显示,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对11 个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蓝”、“绿”词汇混用的纳西族对蓝、绿的辨识显著地比汉族困难; 彝族、白族、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与其黑、白文化相一致。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具有重要影 响,支持语言相对论。  相似文献   

5.
从北方干燥炎热的酷暑中 ,来到云南 ,犹如在正午耀眼的阳光下 ,一头扎进清澈的小河 ,顿觉周身上下每一根毛孔都渗透了凉爽与舒适。我第一次切身体会了中学地理老师所描述的云南昆明 ,四季如春 ,温暖宜人的美妙。我向往那片神奇美丽的红土地 ,崇尚那片包容了26个民族风俗文化土地的宽广胸怀。云南是我向往和神往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 ,云南是与傣族的孔雀舞、泼水节 ,苗族的山歌会 ,纳西族的阿诗玛 ,白族的五朵金花相联系的。那里是美丽的化身 ,有着多民族奇特的风俗 ,绚丽的服饰 ,有唱不完的情歌 ,跳不完的舞 ,有数不清的靓妹俊男 ,有大象…  相似文献   

6.
说起白族,人们会自然想起云南大理的白族,然而与大理相邻的丽江境内白族也不少。当地有一个九河白族自治乡,与大理的剑川县相接。只要到过九河的人,都会体验到当地人如火的热情,从而终身难忘。白族妇女的优美舞蹈、多情的山歌,白族小伙子的二胡及琵琶,白族人的热情好客都会令来自于远方陌生的你很快就完全融入其中。语言的不同,风俗的迥异,在这里都不成为问题,只要你来,他们都会无一例外地用火一样的热情将你融化。在白族人家做一天客,你收获的将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寻觅到的真情与纯朴。白族人居住的地方大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适宜居住,便  相似文献   

7.
丽江、迪庆地处滇西北,历来是滇、藏、川、青、甘等省各民族南北交往的要道,源于云南思茅普洱的著名的“茶马古道”就是从这里穿过抵达西藏拉萨,甚至抵达印度的.丽江、迪庆居住着纳西、藏、彝、白、傈僳、汉等十多个民族,是滇西北各民族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藏族的宗教文化(藏传佛教)等.丽江、迪庆民族众多,关系复杂,经济发展落后,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因而,丽江、迪庆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持续开展绿色行动——护林、兴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口弦,又叫口琴、响篾、篾弦,由竹篾片制成,是云南纳西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乐器。《南昭野史》曾有“男吹芦笙,女弹口弦”的历史记载。自古以来纳西族男女青年就用它来倾诉爱情。关于口弦的产生,曾有过这样一些传说:在纳西族古代白沙地方,有一个牧羊人,他放羊时,在山脚下种了很多竹子,一天,牧人把竹子削成竹篾,随手一弹,发现有好听的音响,于是便做成了第一只口弦。牧羊人带了口弦去找  相似文献   

9.
我国56个民族名称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共有 56个民族。这些民族的名称来源相当复杂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源于民族的风俗文化基诺族 “基”指的是“舅舅” ,“诺”是“后边、后人”之意 ,“基诺”即“舅舅家的人”或“跟在舅舅后边” ,引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白族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 ,汉语意为“白人”。其来源 ,一说历史上把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云南少数民族称为“白蛮” ;一说其崇尚白色 ,以白为贵。普米族 各地普米族有不同自称 ,云南兰坪、丽江、永胜的自称“普英米” ,宁蒗的自称“普日米”或“培米” ,都是白人的…  相似文献   

10.
植树种草,绿化环境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故在民间系有“树木花草栽庭院,空气新鲜人舒展”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绿化不仅能净化、美化环境,而且有益于人类的健康长寿。 科学实验证明,绿化能调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于人和动物的呼吸,以及越来越多的煤炭、石油等含碳有机物的燃烧,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而植树造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  相似文献   

11.
一和 《神州学人》2004,(9):30-32
邱明华:纳西族,1963年生于云南丽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昆明植物所从事天然有机化学和植物资源开发研究至今。目前主持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B)项目“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负责云南省重点基金、国家基金、国家科委博士新药基金、日本平和中岛财团博士后基金等项目。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九届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9,(7):4-7
栏目编辑吴晓燕有一则故事讲一位美国记者到云南丽江采风,一早起来,见到一位纳西族老人在晒太阳。等他游览了一整天回来时,看到老人还在晒太阳,只是随着太阳转了一个方向。老外感慨万分,终于发现了这里贫穷落后的根源就在于生活节奏,便对老人大讲美国的速度和日本的效率。老人听完后慢悠悠地说:“我们纳西人认为,从娘胎里出来后,人就开始向着一个方向走去,那就是墓地。你们慌慌忙忙赶到那里去干什么?那里可什么也没有。”2009年,是全球“慢生活”潮流的源头——慢餐运动诞生20周年。3月9日,62岁的意大利人“慢生活艺术”组织的成员贡蒂贾尼来到日本街头,如果看到哪位行人步履匆匆就会拦住他,开出一张“超速罚单”。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倡导植树  孙中山从小就爱植树 ,1 7岁留美回国时 ,从檀香山带一棵酸豆树亲手栽在庭院内。他强调中国必须“急兴农学 ,讲求树艺” ,并倡导“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朱德种榆树 1 938年春 ,朱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从延安东渡黄河来到长河市龙泉山。他对农民说 :“要多栽树 ,特别是多栽榆树”。他带头挖沟 ,播下榆树种子 ,半个世纪过去了 ,这里已成林场。周恩来引种油橄榄 1 964年 ,周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 ,接受了该国政府一份珍贵礼物——— 1万棵油橄榄树苗。回国后 ,周总理在海南海口林场亲自栽植 ,使这一优良树种在我国云南、广西、…  相似文献   

14.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19):59-62
“书画同源”的说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容易被证实和普遍接受的。至今在世界一些地区残留的原始部族岩画和绘图器皿中,依然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正式文字出现前这些部族就是以此类文字记事、抒情和表达思想的。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活标本之一。可以说,人类探索文明之路的足迹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书道之源也从这里发端。  相似文献   

15.
民族服装     
《红领巾》2006,(Z1)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有着不一样的服装,一样的美丽。白族主要聚居(jùjū)在云南大理。看出来了吗?他们很喜欢白色。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侗(dòng)族妇女喜爱银饰,以多为美,以重为贵。鄂伦春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他们的衣服很保暖。▲苗族黎族生活在海南岛上。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佤族主要生活在云南。基诺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布朗族▲彝族▲瑶族▲土家族民族服装  相似文献   

16.
生于1587年的同龄人徐霞客与木生白.经历了明末腐败衰落的年代.那时皇帝昏庸,宦官专权,思想禁锢,政治黑暗、人民遭殃,农民起义不断,辽阳战事未平.但在东南沿海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推动着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的进步.徐霞客就生长在这地区的江阴县,他博学多才但不入仕途,成为一名有识有志的务实学者;在西南边疆云南.明初因大批的汉族军民屯垦戍边,加上“土流兼治”的政策,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有新发展,丽江土知府木生白是位积极学习汉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知诗书好礼义”的土司.两人虽隔万里,经著名学者陈继儒书信介绍相识,互相仰慕、互相企盼,徐霞客不远万里来丽江会见木生白,在热情、诚挚的交往中结下了纯洁、高尚的友谊,为汉族和纳西族团结谱写了一曲赞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进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漫谈花卉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卉”即草。“花卉”从狭义上讲是指花花草草,即开花的草本植物。广义上,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均属此范畴。 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复杂,花卉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草本、木本、藤本花卉植物4000多种,其中已被培育观赏的有2000多种。全国各地均有许多奇花异草驰名中外,如北京的芍药、河南洛阳和山东荷泽的牡丹、云南的茶花、苏州的梅花、广东的兰花、漳州的水仙等都是世界名种。有的传入他国,成为世界名花。在欧洲有句俗话:“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充分说明了我国花卉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花卉深受人们喜爱,主要原因是其姿态优美,花色绚丽,花香袭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除此之外,花卉还具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18.
一、在想像中体验《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朦胧是一种美,但初中学生似乎很难理解。于是,我便带领学生一起展开想像的翅膀,编织出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个深秋的早晨,小伙子来到一条小河边,看到河对岸茂盛的芦苇,晶莹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这时小伙子似乎看到了他所爱的姑娘,可不久,芦苇摇曳,姑娘不见了。当时,他以为姑娘向上游走了,他也沿着河岸向上走。艰难地走了一段长长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隐隐约约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他无法掩饰内心的兴奋。故事构想完了,同学们对诗也理解了。这堂课的成功,让我意识到想像体验法,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和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意境展开再造想像,还可以就课文描写进行创造想像,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课文描写生动,意象丰富的文章可以在想像中体验。二、在实践中体验教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时,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在一个春雨濛濛的清晨,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了藕池河畔,感受春天的气息。那一天,同学们欢快地在雨中嘻笑,享受轻风抚摸,细雨滋润。看着水波荡漾的藕池河,从泥土里偷偷钻出来的小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