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是白玉蟾道教活动最为重要地区之一,他在龙虎山、庐山、西山、华盖山、閤皂山、武功山、麻姑山、盱江等地都下了足迹.白玉蟾在江西的活动,丰富和完善了他的道教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推动了江西道教的发展与进步.白玉蟾诚为江西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
白玉蟾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尤其是他的杂记类散文,内容丰富,艺术上也独具特色。研究他的杂记类散文,可以为我们研究杂记类散文的发展和白玉蟾的生平及思想起促进作用,并启发我们对道教散文的研读。  相似文献   

3.
白玉蟾是宋代丹鼎派的著名道士。他把道当作最高的精神实体,认为虚无是道的起始阶段,修炼就是要达到道的境界。由于道蕴藏于人心中,要达到道的境界,心须做到无为。他主张内丹说,排斥外丹说。认为内丹修炼即是专气致柔,而不是导引等。白玉蟾的道教思想是隋唐至两宋时期道教内丹说发展的总结,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李道纯为南宗白玉蟾的二传弟子,从其著述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思想内容,可以看出其有统合三教(儒、释、道),兼宗易老的特色,这对于宋元全真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美学的背景下,探讨道教南宗创建者武夷山历史上著名道士白玉蟾的核心思想“止止”之说的生态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6.
白玉蟾是南宋著名的炼丹家,思想博大精深,内丹与雷法兼传。其内丹传自金丹派南宗,雷法则渊源于神霄派雷法。白玉蟾顺应时势,结合内丹与雷法而集其大成,在南宋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由内丹与雷法的融合,白玉蟾开创了南宗发展的新契机,以道、法、心、玄关一窍为思想内核,完备了“炼丹-施雷-成仙”的修炼进程,对南宗与符篆派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玉蟾是南宋著名的炼丹家,思想博大精深,内丹与雷法兼传。其内丹传自金丹派南宗,雷法则渊源于神霄派雷法。白玉蟾顺应时势,结合内丹与雷法而集其大成,在南宋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由内丹与雷法的融合,白玉蟾开创了南宗发展的新契机,以道、法、心、玄关一窍为思想内核,完备了“炼丹-施雷-成仙”的修炼进程,对南宗与符篆派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词学界通常以雅俗来评论柳词,而对其词中的道教意蕴关注极少。柳词的道教意蕴表现在:或直接以神仙道事作为题材;或以道教意象写男欢女爱;或渗透着浓厚的道教出世思想。其创作原因:既有北宋崇道环境的影响,也与创作主体的道教思想有关,同时还有前人以词写神仙道事创作经验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花间词题材内容呈现出明显的道教文化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摄入道教神话与仙人传说;二是以女冠为题材;三是在词作中泛化引用"仙"意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五代道教文化对花间词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0.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道教修为渗透在隐逸文化之中,形成了不同于“儒隐”之“道隐”风格。作为内丹修炼的手段,白玉蟾的“道隐”实质即为“心隐”,在于追求对心无境,对境无心之无我境界。他的“隐仙”人格达到了道教信仰与至乐审美生活方式交融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1.
白玉蟾与武夷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蟾是道教南宗第五代祖师,他栖止武夷山期间,对武夷茶情有独钟,爱茶成嗜。他的诗文对武夷茶俗多有体现,既有涉及武夷茶的制作过程,又有喝茶的切身审美体会。他把茶当作是济世疗疾的灵丹妙药、怡情养性的天然介质,交友待客的重要饮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道教"一词属于公共词汇,基本含义乃是"教化之道""道德教化""关于‘道’的教导、教义""‘道’之教说"等,"教派"含义并不明确,宗教性比较淡薄,词性为名词或动词,其具体的对象指谓存在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战国时期墨家用来指称儒家,元明时期又可以指称理学,东汉后期的汉译佛经中用以指称佛教自身、佛教教条、佛教所称外道。东汉后期的道书中开始出现"道教"用例,但是难以信据。南北朝时期在世俗文献及佛道论争的文献中开始出现"道教"与"佛教"对举的用例,但是"道教"一词并非宗教道教的专称。隋唐以后的道书及世俗文献、儒释文献中开始倾向于将"道教"一词作为宗教道教之称,但是亦非宗教道教专称,其他义项及用例并未废止。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南宋时期道,禅,儒社会思想大融合的背景下,白玉蟾影响金丹派南宗的若干因素。并以此透视白玉蟾的社会历史地位和他的思想,文章认为:由于白玉蟾的社会思想和其内丹理论的紧密结合,摄融合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行为方式对金丹派南宗创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玉蟾(1134-1229),原籍福建.生于琼山(今海口市秀英区)典读村.原姓葛.因应梦兆,取乳名石蜍,六岁丧父、其母改嫁到澄迈白家,便改姓白.后取名白玉蟾。白玉蟾,字白叟、如晦,号海琼子、云外子、琼山道人、武夷散人。  相似文献   

15.
《花间集叙》包含浓重道家道教思想内容,欧阳炯亦有复杂作叙动机,这两个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从未有人言及。《花间集叙》不仅贯穿着道家道教思想内容,也集中阐述了唐五代文人曲子词与道家道教之关系。其所贯穿的道家道教思想内容在当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有着强烈的主流意识形态意义和宗教意义的。欧阳炯为《花间集》作叙,是一个包含着四重子动机的多趋式动机。在这些子动机中,既有借重道家道教提高唐五代文人曲子词艺术地位及政治地位的考虑,也有个人现实利益之考量。  相似文献   

16.
元代道教各教派自全真教丘处机起就与士人结下友好关系,形成了道士与士人结交并相互亲敬的优良传统.道教思想及其修炼方式不仅表现为元代道士专为宣传教义教旨的词中,也反映到部分寿词中,这充分表明了道教思想及其修炼方式对当时士人普遍而又深刻的影响.寿词中的道教意象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人类集体无意识心理,即一种人类自原始时代就开始的因为生命苦短而祈盼长生的心理.道教及其偶像的产生就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一个可以让灵魂永远安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连城道教经韵与客家山歌在旋法特点和衬词衬句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连城道教科仪音乐与客家山歌的关系,揭示出连城道教音乐具有与民间音乐紧密相关这一道教音乐所共有的特征;通过对连城与龙虎山天师道在科仪类型和内容、龙虎山"上清腔"经韵与连城道教经韵的典型旋律型的比较,表明连城道教科仪及其音乐与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词于唐五代的初期发展中,一方面有意识地与诗体偏离而向着绮艳情的一格彰立。但同时道教文化的浸润又使词具有了洗静明练的特质。本文拟对浸渍词初期发展的道家文化作一下探讨并试图分析其滋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全金元词》是金元词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而全真道士词又是词学与道教研究两门学科的交点,其底本文字准确程度影响着相关研究的开展。《全金元词》中的王重阳词即为全真词的开山之作,则其词体特点也就成为理解全真词的一道窗口。而《全金元词》在文字、断句上偶有瑕疵,原其致误之由,实为王词既有一般词体格律之通性,又自创了一些特殊词体,同时其原始文献的性质、民间之俗字口语也是造成失误的重要原因。故而有条分缕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白玉蟾于福州以彭耜为核心展开交游活动,广招门徒,传道授业,设坛立靖,创建“内丹派”南宗;又通过与地方致仕及在任官员的交往,扩大“内丹派”南宗的影响。因此,白玉蟾在福州的交游传道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