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外,寒气逼人;室内,炉火正旺。一缕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照在室内洁白的墙壁上。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师生共同探究“热空气会上升”这一主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究问题,首先,我把塑料袋袋口用手撑开,袋口朝下,问学生:“当老师松开手后,塑料袋会怎样?”学生回答说,塑料袋会落到地面上。接着,我点燃酒精灯,又问学生:“当老师把撑起的塑料袋放到酒精灯上方,松开手后,塑料袋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2.
捉空气     
今天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教室里做“捉空气”的实验。老师先让我们把塑料袋口张开,拿起来兜了兜,然后把塑料袋口握紧,塑料袋一下鼓起来了,我往上摸了摸,觉得软乎乎的。老师又让我们把塑料袋口贴在耳朵旁边,捏住塑料袋口的那一只手慢慢松开,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捏塑料袋,我觉得  相似文献   

3.
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上有一个热空气上升的实验:把一个塑料袋倒扣在酒精灯上,让塑料袋内充满热空气以后松开手,这时塑料袋会被里面的热空气托起而升空,成为一个小小的"热气球"。然而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了一些问题,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我  相似文献   

4.
一、忌“形式化”探究 《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出示酒精灯和金属条等材料后,设计了几个问题:如果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手摸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金属条,感觉有什么变化?热是怎样从金属条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用酒精灯在金属条的中部加热,热将会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热在金属中传递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5.
“这学期综合考虑了每个学生的表现,决定让王于同学担任我们班的值勤手!”放学后,我叫住王于,问她:“让你当值勤手,你觉得怎样?”满以为她会高兴地马上答应我,可她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想当值勤手!”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我知道他的个性比较强,如果此时硬逼着他,肯定适得其反。我耐心地做她的工作:“王于,老师之所以选你当值勤手有两个原因:一是你在班级里纪律非常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二是你以前当过值勤手,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你当值勤手再合适不过了,怎么样,再考虑一下吧?”回答我的是一阵沉默。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热空气》一课时,让学生把塑料袋兜开,袋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撑好。然后把眼看到的,手感觉到的,脑子里的疑问都描述出来。学生们都积极实验,观察了实验现象,谈了自己的认识,也提出  相似文献   

7.
龙秀萍 《广西教育》2007,(7A):93-93
“这学期综合考虑了每个学生的表现,决定让刘潇同学担任我们班的值勤手!”放学后,我叫住刘潇,问她:“让你当值勤手,你觉得怎样?”满以为她会高兴地马上答应,可她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想当值勤手!”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而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看图说话《送伞》是幅综合性的图画,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能化难为易。教学时可以先放映教师在学校埋头批改作业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接着放映天上乌云密布的画面。问:“天气怎样?”再配上两个同学给老师送伞的画面。问:“这时来了谁?来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老师会怎样说?”又放映传达室的老爷爷的画面。问:“老爷爷看见了会怎样?”…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语文教学像面对一盘散沙,看我们教师怎样把这一盘沙子串起来。我觉得这个比喻恰到好处,怎样把这盘散沙串起来,除了认真学习课标、大纲以外,还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节课“一问到底”,老师的“问”牵着学生的鼻子,  相似文献   

10.
今天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制作“电话”。大家都非常兴奋,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棉线和纸杯动手了。把棉线的两端穿过杯子固定好,电话就做好了。我和同桌开始打电话游戏,可是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同桌用手捏住线的某一部分,我这一头就无法听到声音,而当他把手松开,把线绷直后,我又能听到声音了。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尹良香 《教育文汇》2010,(12):34-34
最近在一所小学听了一位老师讲孟浩然的《春晓》,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 当课进行约20分钟后,任课老师问:“诗人一早起来,听到这美妙的鸟叫声,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两名同学一个说“高兴”,另一个说“快乐”。任课老师都作了肯定,并请他们带着这种心情将古诗读一遍。接着她又问:“诗人还会有其它的心情吗?”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 (片断一)老师引入教学:“上节课认识了塑料的哪些知识?哪些地方用到了塑料用品?”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下雨天要穿塑料胶鞋?为什么洗碗时要戴上塑料手套呢?”(师边问边展示她手中的橡胶手套)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我妈妈就是用它来搞卫生的。”“我家里也有这种手套。”“可以防水啊。”一个小男孩边叫边晃悠着他手中的橡胶手套。老师一听,对小男孩说:“你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做实验来研究一下塑料还有什么特点。”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正用洗衣机清洗物品。倩妗小朋友围着洗衣机,好奇地问我:“胡老师,这是什么开关?那是什么开关?”我耐心地逐个讲给她听。一会儿,她又拉着我的衣服问:“胡老师,电源开关一开是不是洗衣机就通电了?”我点点头。她又问:“那暂停开关是怎样的呢?”我讲解给...  相似文献   

14.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长期以来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两大课题。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教读《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她板书课题后就问学生:“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你们反对什么?”学生回答:“我反对家长独裁;我反对题海战术;我反对老师罚同学抄作业;……”又问:“你们为什么要反对这些?”学生被难住了,于是转入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堂市级公开课。曾有学生好奇地问我:“老师,你准备上哪一课?”当得知是《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他们略有不屑地说:“这一课啊,我们初中就已经上过了,不就是这几个阶段么……”的确,作为重点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或许超出了其他的高中生。那么,“如何将高中的《法国大革命》上得与初中不同”显然就成为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否可以尝试教给他们更多不同角度的思考呢?是否可以给出新的观点、引导他们阅读文献、换一个角度来探究历史呢?  相似文献   

16.
老师问学生:“什么时候盐不咸?”学生很茫然。老师叫他的学生去买一包盐。学生买回来后,老师吩咐这学生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味道如何?”老师问。“咸!”学生吐了吐舌头。老师又吩咐学生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学生于是把整包盐都倒进湖里,老师说:“再尝尝湖水。”学生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为主,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调味剂”,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评价,组织好学生的探究、讨论与交流,努力使课堂“活而不乱”,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引领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很高,讨论学生也很喜欢,可是效果呢?课堂中可能会有点“乱”,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样的“乱”呢?又有什么法宝把课堂中的“乱”变“活”呢?我试教《寻访蚂蚁》第二课时后,老师们对我的课进行了评议、指点,我重新设计又上了这一课,体会到评价这种“调味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女儿入幼儿园了。她很快地适应了那里,每天积极地要求去,她说她的老师喜欢她。“老师怎样喜欢你?”“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你看,贴在我衣服上呢!”女儿欣喜地说。第二天我又问:“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叫到她身边看她弹琴,我最喜欢看老师弹琴。”女儿模仿着弹琴的动作说。”第三天我问她:“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画的画拿给小朋友们看。”无论哪一天问女儿,女儿都能说出老师喜欢的理由,我为女儿被老师喜欢而高兴。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情绪低落,撅着嘴不愿上幼儿园。我问她怎么了,她说…  相似文献   

19.
王广福 《海南教育》2008,(12):17-17
下午吃完饭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进行区角游戏.华欣雨小朋友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也很想当老师”。我很高兴,既然很想当,那一定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当老师可以管小朋友啊”。说完就跑到区角里玩了。我听了很震惊.原来是因为这样啊.我还想听一听有没有别的理由.于是我又把她叫过来问:  相似文献   

20.
下午吃完饭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进行区角游戏.华欣雨小朋友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也很想当老师”。我很高兴,既然很想当,那一定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当老师可以管小朋友啊”。说完就跑到区角里玩了。我听了很震惊.原来是因为这样啊.我还想听一听有没有别的理由.于是我又把她叫过来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