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摩作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诗歌作品自创作发表之初便因风格独特而广受读者欢迎。新诗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徐志摩的诗歌历经了不同时代的褒贬而流传至今,《再别康桥》作为新诗的"经典"作品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青睐。本文将回顾徐志摩诗歌在不同时代中教科书的选编情况,阐释其诗歌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教育经典是教育学人集体的阅读经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淀变成了集体的无意识的知识范本。它是教育源起与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学人、教育工作者反复阅读、理解、评论、传颂的著作;也是教育家、教育学家对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阐发的教育忧思,最终凝结成的教育智慧的文本字符。教育经典的"历程、历史"的本根性,"知性、智性"的批判性,"人格、人性"的实践性,"发生、发展"的结构性走向未来,不仅增添了教育的深度与厚度,而且也是对当前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一种指导与规劝,也能对教育未来发展做出各种尝试性的展望与远景设想。  相似文献   

3.
身前颇受诟病而思想多元的爱伦·坡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被后人誉为具有先导性的经典作品,其作品常常以"美妇之死"为诗学主题。《椭圆形画像》也不例外,它当属经典中的经典,短小精悍,情节错综,主题隐晦深邃,以隐喻式的平行与孕包结构揭示了女性的被封杀、被生成过程,批判了封建社会专吃女人的"吸血鬼"形象,这才是作者所言的"效果的真正奥秘"。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目的是与这些文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一代一代地传递中国人心中蕴藏的精妙绝伦的"雕塑"和"建筑",传递灿烂炫目的经典文化。而被经典濡染出来的学生,会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成为民族文  相似文献   

5.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经典化离不开作品遴选这一重要环节,从文化参与的角度看,这一环节主要是由知识精英通过艺术史书写体现出来的。对于知识精英而言,作品遴选又是彰显其文化权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艺术史其实是一个不断被改写和重构的的文化史,艺术的经典化也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界内部去粗取精的过程,它还是一个存在于复杂文化语境中的权力博弈过程。正因为如此,必须区分艺术经典与艺术史经典,充分认识每一部艺术品在其经典化过程中所隐匿的文化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相似文献   

8.
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的代表,他的作品收到广泛观众的喜爱,然而他的歌剧《燕子》却未被列如他的经典之列,只是其中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受到追捧.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部歌剧显得有些开放式——作曲家几经修改第三幕,甚至后人也来参与.本文旨在梳理目前能找到的几个版本,并试做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说,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是民族和文化的风向标,从对待它的态度和方式上,足见一个社会的文化风尚和价值理念。经典经得住重复,常被人提起而不会被人遗忘,对后人总是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作为高中生,阅读经典其实就是与先哲对话,主动接受先人的思想与智慧。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敬畏之心面对前人的努力,以憧憬之情面对经典!  相似文献   

10.
《史记》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代文学经典著作、史学鸿篇巨制,除本身具备与众不同的深邃文学价值之外,还是中国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史记》的文学经典建构始于汉代,历经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诸个历史时期,其文学经典建构过程清晰可见,其文学经典地位逐步确立,其文学经典意义与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太阳照样升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当中充满了悲观和虚无色彩。通过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以及萨特等的存在主义的追溯,可以从哲学层面上加深对《太阳照样升起》的认识。同时,这部作品亦折射出悲观和虚无乃是"迷惘的一代"思想当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的《边城》置身于被经典化"场域"中,因其契合时代精神的审美意蕴,被作为"纯文学"经典建构,成为文学摆脱权力掌控进行审美独立性复苏的标志;作者"沈从文"个人遭际折射出的历史典型性意义,也被作为形象符号的价值筹码,参与到"后文革时代"知识分子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的权力博弈中。  相似文献   

13.
【典子的话】《三字经》等文化经典,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它们同无数博物馆里或者还埋在地下的文物一样,作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凭据,价值连城;同时这些文化经典作为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讨论给学生读的文化经典能不能删,我们首先要承认文化典籍的双重价值——一重历史的价值,一重文化教育的价值。作为文物,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5,(3):80-83
严迪昌是清词研究的大家,他对清词的经典化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清词史》、《阳羡词派研究》等作品深刻阐述了他的清词观。他对清词中兴观的重构体现了其对"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再认识,而他对清词经典的体认则是清词特色的又一理论创新。这些理论为学界探讨清词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提供了参考,为清词经典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激起了多少人的共鸣。苏轼——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的天才,他给后人留下了四千余篇诗文作品,尤  相似文献   

16.
羌族释比经典是羌族人民一代一代口传言授的经典,内容涉及战争、宗教、民族、文化、哲学、历史、伦理道德及医药等诸多方面,是了解羌族先民生产生活演变过程的百科全书。本文在介绍释比经典的八种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经典在历史、哲学、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典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仍然是一座智慧和思想的迷宫,并不是过时的"呓语"。经典不因为它本身的古老而失去其意义,恰恰是因为其古老的"言说"中蕴含着人类最高的永恒的智慧,所以值得我们去阅读。经典阅读可以让我们开启灵魂的视力,见证人类的高贵,从而对更高的事物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姜广平 《江苏教育》2009,(7):114-117
导读:《圣天门口》是一个体系庞大而又非常完美的文本,今后将会慢慢地透析出它的非凡意义。即使在文学上涉足未深的读者,也将会在阅读中体验到巨大的震撼。如果用经典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来分析这部作品,我们发现,作家刘醒龙在这部杰作中,刻意将经典性作为思想与写作时的首选.并有效地在他历时六年的长篇创作中得到了初步的实现。这也是《圣天门口》之有可能成为新经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础。经典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灵、正确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承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20.
“红色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中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文艺现象,它记载着百年来几代人的奉献和牺牲,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国家信仰。不管时代怎么更替,这种坚韧不拔的红色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代人,同时中华儿女也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存于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之中。文章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背景,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建党百年来在党的文艺思想关照下,红色经典舞蹈作品的文艺表达,阐述了其蕴藏的含义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