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世界历史教材的编写中,常常碰到许多问题,大的有体系问题,具体的有结构问题、重心问题、关系问题以至选材问题,等等。有的问题涉及历史科学,有的涉及教学,有的涉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的涉及目的性。总之,问题是复杂的,不很好地认识它们,解决它们,教材是编不好的,但是事实上有些问题依然是“老大难”问题。下面,拟在这个范围内谈几个具体问题。多年以来,世界历史教材的编写就在议论体系问题。似乎不只是世界历史教材的编写,中国历史教材的编写也有这个问题。也似乎不只是教材的编写,某些历史专著同样有这个问题。一个时期里,关于打破“欧洲中心论”和“王朝体系”问题的讨论,正说明了这一点。孟子说  相似文献   

2.
一、1978年秋季编写的(试用本)教材 1.(试用本)教材的编写情况文革中,历史教学受到了空前的浩劫,统编教材完全被废弃,各地自编教材,内容五花八门。出于政治需要,有的强调打破王朝体系,有的强调阶级斗争,并以“农民战争史”、“儒法斗争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国际共运史”来代替正常的教材,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广大青少年历史知识极为  相似文献   

3.
宋代理学思潮的兴起,使正统之辨成为传统政治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鲜明主题。宋儒对中国历代王朝合法性依据的认定标准有二:“合天下于一”和“居天下之正”。北宋时期,注重“一统”甚于“居正”,未尝唯以终极本体的伦理观念“天理”为标尺去审视、评价中国历史上王朝传承中的合法性。南宋立国之后,现实的政治格局自然地引起宋儒文化心态与历史观念的重大变化,体现在正统理论问题上,“合天下于一”的观念淡薄了,而“居天下之正”的意识凸显了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 ,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 ,再到铁器时代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再到信息时代 ,无不体现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中不能被动地接受教材和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而要学会自主创新学习。所谓创新 ,有两个层次 ,即“人类首创”和“个体首创”。对中学生来说 ,“人类首创”是暂时无法达到的 ,但“个体首创”则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这就需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除一般的学习方法外 ,还要有所创新。一、打破教材体系 ,创建知识网络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  相似文献   

5.
张晓波 《教育与考试》2021,(1):42-48,41
在朝鲜王朝,“进士”指通过小科进士试获得的功名,相当于中国的“生员”,这与中国科举“进士”有很大的区别。此外,朝鲜王朝把本国所有科举考试的居首者,均称为“壮元”。朝鲜王朝科举中“进士”“壮元”的特殊用法,为中国明清与朝鲜王朝士人在科举交流中带来了障碍,也为后世朝鲜王朝科举研究者带来困惑。尤其是当前,除韩国以外的学者容易混淆朝鲜王朝与中国的“进士”一词,①且常常将朝鲜王朝科举中的“壮元”误作“状元”。因此,研究朝鲜王朝独特的科举用语体系,有助于探析朝鲜王朝在学习、模仿中国科举制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疆域的最终奠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清中期以前的历代“中原王朝”及至晚清的“中国”,与近代意义上作为民族(国民)国家的“中国”之间,是一个从法理上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前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各自的“版图”上没有重合过,在经过了长时段演进后,于19世纪20年代最终完成这一重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古代中国疆域问题时,应谨慎使用“中国”一词,更不能以“中原王朝”随意代替“中国”,也不能将“历代中原王朝”置换成“历代中国”。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各种中国近代史学科理论体系均不能系统完整地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全貌和体现近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运用唯物史观,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建构科学严密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世界历史”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不断更替,且兴亡的表象基本相同,被称为中国王朝兴亡的“周期律”或“周期率”。自战国迄今,有识之士不断探讨这一历史现象,使这一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略论曾布     
曾布(1035~1107年)是北宋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仕途坎坷,几度沉浮。他生当北宋王朝“内忧”不断,“外患”迭起的动乱年代,到宋仁宗时期(1023~1063),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深渊,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向宋王朝发出要求改革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革新运动,尤其是后者,不仅在宋代,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关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历代王朝兴亡演替的循环史,鉴于对天地大道运行规律的把握,对国家兴衰成败经验的总结,中国古代很早就意识到了民众的地位和力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在中国绵延千年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作为一以贯之的政治理念和治理传统保留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情的衍变,“民本”思想持续不断地为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供着文化底蕴与历史力量,作为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服务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深深扎根于“民本”思想的沃土之中。文章尝试研究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并探析其现代价值,旨在使传统文化焕发出崭新活力的同时,也为当前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1.
翟宇 《中学文科》2007,(12):134-13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岳麓版比年级下册。对唐朝的历史从第二课开始,就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展示了一代王朝的强盛时代。进而介绍唐朝的民族关系、外交关系和隋唐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中,不知道编者为什么没有把“安史之乱”载入教科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高中历史新教材,打破了数十年来中国和世界历史分开的中学历史教材体系,创造性地采用中外历史合为一体的结构体系。编者以15世纪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为基本线索,把中国历史融进世界历史中,将中国作为世界的主要国家之一加以重点叙述,对中外历史进行联系和比较,更好地使学生了解今天世界与中国现状的由来。如何才能有效地贯彻新教材“从世界大背景下看中国”的意图,关键之一在于怎样进行历史比较。笔者所在的华东师大二附中,自lopl年进行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试点,至今已有七个年头。高一任课教师就历史比较进行了各种不同教学…  相似文献   

13.
魏源(1794—1857),中国近代鸦片战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者发功的一场图谋征服中国的殖民战争。在鸦片战争中,“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遭受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页)。鸦片战争把古老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都铎王朝”三部曲迄今已完成前两部:《狼厅》(2009)和《提堂》(2012),这两部作品给她带来多个文学奖项的同时,也让希拉里·曼特尔这个名字进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本文将结合新历史主义关于文本和历史的关系的观点:“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和“遏制”,来探讨作者在小说中体现出的历史观,以期对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我们祖国简称“中国”,这一名称由来已久,恐怕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那时将王朝直接统治的区域称为“商”,意为东西南北之中的国土,故称“中国”。《尚书》、《诗经》中都称商王朝是“中国”,《诗经》中就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之句。不过,古时  相似文献   

16.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曾多次出现过“分”与“合”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和群雄兼并 ,出现了秦、汉王朝的统一 ;而秦汉王朝统一后却又出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隋唐王朝统一后 ,再次出现了五代辽宋夏金分裂割据的局面 ;不过分裂并没有长期存在 ,最后是元、明、清三朝的统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公认的有几种 ,而中国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 ,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学科研究综合化趋势越来越加强的今天 ,古代史教学中应把…  相似文献   

1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曾多次出现过“分”与“合”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和群雄兼并,出现了秦、汉王朝的统一;而秦汉王朝统一后却又出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隋唐王朝统一后,再次出现了五代辽宋夏金分裂割据的局面;不过分裂并没有长期存在,最后是元、明、清三朝的统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公认的有几种,而中国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学科研究综合化趋势越来越加强的今天,古代史教学中应把地理条件渗入到“分”与“合”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夏代是杜撰的吗——与陈淳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王朝是否存在,过去由于史证较少曾被一些学者所怀疑。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绝大多数国内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已不怀疑,然仍有部分外国学者出于种种原因,捡拾过去学者的论点而对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陈淳博士发表于《复旦学报》2004年第4期的《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一文,采取转述国外学者有关批评的方法并基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认为夏是“杜撰”的。此论很值得商榷:一、不能带着“周人杜撰夏朝历史”的先入为主的成见;二、甲骨卜辞中并非没有丝毫夏的踪迹;三、夏与商、周一样,同属于“早期国家”;四、不能否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夏朝历史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安之旅     
西安,一个闻名世界的古都,它承载了十三个王朝五千多年的历史。人们常说:“要看中国百年的历史去北京,要看中国千年的历史就要去西安了。”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就乘上了飞机,开始了我期盼已久的西安之旅。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三次高潮”、“四个阶梯”、“两个过程”、“近代化”等不同的说法;去年8月在湖南召开的“中国近代史宏观问题讨论会”上,有人还提出了以“独立和近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主张。历史基本线索是历史主要内容的体现。历史作为既往的存在是永不再变的客观事实,不能由人们的主观加以改铸,历史的基本线索当然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历史是包罗万象、异常复杂的,人们认识和记述某个时代的历史,总是在大量史事中选择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件、制度、思想、人物等等,用以构划出该时代历史的概貌和发展规律,不会,也不可能包罗无遗地什么都写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