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顽皮学生“顽皮”的原因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他们有的因父母离异后,由于父母再婚或者再嫁,与养母或者养父生活不融洽,受到歧视;也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居在亲属家中,导致管教不周等原因,使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形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一种厌倦和不满的心理。2.教育方法不当。大多数顽皮学生都是性格倔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落;在家里,有的家长经常被老师告状,认为孺子不可教,因而对孩子痛骂毒打,孩子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失去了学…  相似文献   

2.
一、顽皮学生“顽皮”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他们有的因父母离异后,由于父母再婚或者再嫁,与养母或者养父生活不融洽,受到歧视;也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居在亲属家中,导致管教不周等原因,使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形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一种厌倦和不满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走进学生的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动荡期、不稳定期,一句过激的话语,一个小小的误解,一次挫折和打击,都会使这些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别人失去信任,对社会失去爱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一、了解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理,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父母、家庭的影响,以及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学生各具特性。有的学生胆小害羞,不爱讲话;有的学生脾气暴躁,爱发火;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爱交往;有的学生性格开朗,爱交朋友……教师可以通过家访,…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班里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有的学习成绩太差而自卑,失去学习的信心;有的学习成绩好而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有的遇到困难不能正视,一味逃避;有的受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等等。这些现象其实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由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问题学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成绩不突出,纪律意识差,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他们有的因家庭困难,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因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孤僻;也有的因成绩差,自暴自弃。他们远离校园活动的中心,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尊重,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形成了学校中特有的问题学生。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浅显的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学生父母离异的不断增多。这种家庭的变故 ,给学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心灵创伤。有的因为父母离异 ,感到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本来平时很活泼、很合群 ,一下子变得孤僻郁闷了 ;有的因为缺少了家庭关爱 ,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精神萎靡 ,学习成绩出现明显滑坡 ;有的因为失去了家庭严格、正确的管教 ,行为失控 ,甚至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种种现象 ,实在让人痛心。父母离异 ,对幼小的孩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沉重而巨大的。做好父母离异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班主任来说 ,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做好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7.
人们习惯上认为后进生主要指学习成绩差、不服从学校的管理、经常违纪和给班级抹黑的学生,而学习成绩则是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成绩好的学生,得到父母的宠爱、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的仰慕,享受着生活的七彩阳光;而成绩差的学生,则大多受到家长的训斥、老师的责难和同学的冷眼,被打入生活的“黑色地带”,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消极、冷漠、孤僻,失去对学习,甚至对生活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洪妙斌 《广西教育》2006,(7A):40-40
一、顽皮学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有的父母离异后,与继母或继父生活不融洽,遭受岐视;有的父母离异,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托在亲属家,亲属管教不严,照顾不周等,以致孩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不满的心理;有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管教方法不当,或教养不周,致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等。  相似文献   

9.
何素梅 《考试周刊》2011,(90):214-215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他们常遭到老师、父母、同学的冷遇甚至嘲笑.这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实,这部分学生的智商水平都较高,只是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导致他们暂时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 父母不和或离异,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变得孤僻、自卑;“留守”子女,容易任性、懦弱,不善于与同学交往,学习上缺乏吃苦精神;家庭压力过大,事事要求孩子争第一,造成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抗挫能力低;某些家庭影响学生很自然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等坏毛病;父母管教方法简单粗暴,只会拳打脚踢,造成学生抵触心理强.  相似文献   

11.
一、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的误区有些家长满口脏话,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有些家长没有做好表率,终日吃喝玩乐,不理会孩子的学习;有些家庭父母离异,把孩子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推卸教、养的责任;有些家长只忙于赚钱,把子女的教、养忽视了。这样就使一些学生没感到家庭的温暖,逐渐变得自卑又特别孤僻,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有些学习本来不错的学生,由于父母不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终日沉迷于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所,逐渐把学习耽搁了。(二)教师教育的失当在学校里,有的老师不关心学困生,也不了解学困生;有的教师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县第一轮新课改实验结束。按理讲,这届毕业生与课改前毕业学生相比,应当有所不同。他们接受的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和培养,但从实际看,他们受到的教育与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相融合。在他们中间,有的娇生惯养,事事靠父母照顾,缺乏应有的吃苦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性格孤僻,学习上不交流、不合作,难和同学和睦相处,甚至难和老师、家长沟通,心理不健康;有的团队精神薄弱,遇事心里只有自己,只知索取,不讲回报;有的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学习不努力,厌学、弃学.甚至拒学。这些现象和新课改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改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这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残缺者。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双亡或一方去世这些学生由于过早地失去了父母之爱,成长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其残缺心理和性格,因而,导致其思想行为不易与学校群体规范“接轨”,成为后进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4.
接手这个班不久,我便注意到他了——小小的眼睛闪着警惕的光,看人时喜欢用眼角偷偷地看,自我介绍时憋了半天还说不出一句话,只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便“呼啦”一下跑回座位,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一看到老师便躲开,从不与同学一起活动,到老师办公室交作业似乎是他最痛苦的事,要在门外“挣扎”良久才进来。这是怎样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呀.我打电话给他母亲,了解到他自小便性格孤僻,不善言辞,一天顶多三句话,都是简短的“哦”“是”“不”等单音节词。他的反应不够灵敏,功课也学得不好,常常不及格,父母担心得不得了。但他很爱唱潮剧,…  相似文献   

15.
信任的力量     
陈某,女,12岁。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多疑、好自言自语。不愿和同学交朋友,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事向老师撒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即使被老师点到也因紧张而回答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她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经常打骂孩子,使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是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在我班就读的52人中,父母单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有16人,父母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学生有21人,两者加起来的比例为全班学生的72%,其比例之大令人吃惊!面对这样的班级,我困惑了,左思右想,在农村,每一个自然村寨的人都像兄弟姐妹,寨子里的乡亲如一家,何不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呢?我们创设了"村寨互助小组".……  相似文献   

17.
离异家庭的孩子,一般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1.孤僻心理 父母离异,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爱。由于世俗偏见,不仅在重新组合家庭里受到冷落,而且在学校、社会也受到岐视。幼小心灵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命运不好,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感到非常寂寞、悲伤,产生孤僻心理。 2.焦虑心理 父母离异前常有一段冷战或热战的时期,这时孩子如同父母一样,常处于一种焦虑  相似文献   

18.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而承担父母离异严重后果的却主要是孩子。他们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之中,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往往表现为性格孤僻,情绪低落,脾气比较暴躁,自卑感较为严重等。为了抚平他们那颗因父母离异而受到创伤的心灵,让他们也跟别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幼儿园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一份爱。当这些“父母离导”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成为集体的一员时,就应该得到我们老师的挚爱,让他们能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人间最伟大的爱,从而产生良好的积极情绪。小亮小朋友刚到我们班时,沉默寡言,很少与老师或小朋友交谈,对集体活动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谁来理解谁     
倾诉人:小伟(吉林德惠初三学生)自我评价:谨慎、认真,为人直率,追求完美,但缺乏恒心。求助问题:父母、老师和同学都说我"性格孤僻",可是每次沟通他们都不认真听我把话说完,因为他们对我早有固定的看法,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我。  相似文献   

20.
叶裕新 《教师》2019,(9):18-19
问题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家庭的亲情关爱以及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孤僻、冷漠、懒散、放任、暴躁等畸形的行为习惯。学生出现这些问题,往往会受到同学歧视,遭到老师惩罚,慢慢地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上进的动力,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不良习性。对于问题学生,教师一定要尊重、信任他们,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要讲究教育艺术,找出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师爱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无形力量,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法。教师的爱可以温暖学生冰冷的心,可以促使他们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