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的《石钟山记》中说:“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平湖口,因而观所谓石钟者。”课本在“临汝”下注释为:“临汝,现在河南省临汝县。”即使像比较权威的《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等书在注解时都持上见,笔者认为有谬。  相似文献   

2.
《石钟山记》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齐安(今湖北黄冈县)往临汝(今河南临汝县),途经九江鄱阳湖口,访询石钟山,探究它命名为“石钟”的原因而写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不同于一般的写景记游之作,而是通过记游来发议论,强调对任何事物作判断,必须“目见耳闻”,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叙述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的两种说法以及作者对两种说法的怀疑,  相似文献   

3.
《石钟山记》云:“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课本对“临汝”作了注释:“临  相似文献   

4.
苏轼《石钟山记》甲有云:“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对于句中的“临汝”,历来诸家注本都认为是现在的河南临汝县。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原来也是这样解释的。可是从1984年秋以后再版的课本却改为:“临汝,现在江西省临川县境内。”这大概是人教社中语室的同志根据同年《语文学习》第四期《“临汝”在哪里》一文而作的校勘。我认为前者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石钟山记》有这样一句话,"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在"行"是副词还是动词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意见不一。而教材对此也避而不谈,没有做出任何相关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苏轼《石钟山记》中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话,课本注:“六月丁丑,夏历六月初九日。”为什么丁丑是初九日?这和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日有关。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就是树干,枝叶的意思,据说是上古轩辕时期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四月,苏轼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岗)。五年后,“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沿长江舟行,途经九江(今江西九江),特意转道去辞别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的弟弟苏辙,并游览了名胜庐山。对苏轼游山赴筠的日程,历来有两种见解,一以游山为先,一以赴筠为先。这两种见解都缺乏充分考订,沿用至今,致使对这段时期苏轼活动的陈述和苏诗顺序的排列亦此亦彼,不相统一,给当时的苏轼思想和苏诗含义的理解带来影响。为此,澄清呈异的见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四册《左忠毅公逸事》中,有一段左忠毅公训责史可法的话:“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其中“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一句,课文只注释“奸人”与“构陷”,至于全句如何翻译,注释未提及。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之友》2014,(3):24-24,25
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与妻书》,时年24岁:“意映卿卿如晤:磐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相似文献   

10.
说明夏代地理有争议,本图取相传的一般说法.鲧殛羽山在今山东临沂,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相居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夏朝的与国斟灌在今山东寿光、斟寻在今山东潍县.夏同姓国有扈氏,据考证即雇(顾),在今山东范县、鄄城一带.商汤曾与夏桀战于鸣条,据考证,鸣条为甲骨文里的攸(即条,近今江苏徐州),就地望说,比较可信.桀战败后逃奔南巢(今安徽巢县).商代多次迁都,汤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仲丁迁于嚣(即隞,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东北),纣都朝歇(今河南淇县).周灭商,武王曾在孟津(一作盟津)大会诸侯,之后率联军直抵牧野,败纣军,占领朝歌,商亡.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三百篇是按其产生的地域分编的。 《周南》《召甫》属南方作品,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带,北到汝水,南到江汉合流的武汉一带,召南南到武汉以上的长江流域。二南包括今河南的临汝、南阳和湖北的襄南、宜昌、江陵等地。 《邶》《鄘》《卫》属同一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的磁  相似文献   

12.
明代以普定卫(治今安顺市)屯堡为中心的平坝、普定、安庄(今镇宁)三卫屯堡区,其东北抵威清卫(治今清镇市)界,东抵金筑安抚司治所(今广顺),东南临废普定土府治所(今扬武洗马塘),南抵宁谷司治所,西南插入募役副司(治今镇宁下募役)境,西抵顶营司界,西北含定南所城(今普定县城)南北地区,与西堡司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上,从唐代到明代这一千年间,曾经有过六个“北京”。它们是:一、唐朝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均以其发祥地太原府为北京。二、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仁宗把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建为北京。三、金代天眷元年(1138年),熙宗改临汉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波罗城)为北京。四、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把大兴府(北京市北)称为北京。五、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北京。六、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将他做燕王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建北京(今北京市)。 …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传奇作家中,甘肃籍的皇甫枚,要算留下作品最多的一位了。皇甫枚,字遵美(一作尊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人。生卒年不详。约于唐武宗至五代初年在世,享年近七十岁的样子①。唐懿宗咸通(八六○——八七四)末年,曾任汝州鲁山县(今河南省鲁山县)令。壬辰(八七二)冬,住洛阳敦化里。癸巳(八七三)冬,由汝入秦。僖宗光启(八八五——八八八)初,他寓居郑(今陕西省华县)地,不久,被在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南郑县)的唐僖宗,调赴行在。后来著籍三水(今陕西省邠县),但他在汝坟温泉那里,还有一处别墅。天祐(九○四——九○七)庚午(九一○)②,他旅食汾晋(今山西),“追纪咸通时事”,写成《三水小牍》三卷。  相似文献   

15.
汝宁分府考     
你知道汝宁府,知道汝宁分府吗?汝宁分府,是清王朝由盛转衰时期,设置在正阳县汝南埠镇的一个派出机构。虽文字记载不多,但与分府同时期的建筑遗址尚存:分府遗址:在今汝南埠乡政府院内;马场,在分府左侧关岳庙,吕祖阁以东,直抵城墙(今汝河沿),南起朝阳观,北至温家巷,方园近10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6.
《诗经·周南·汝坟》的时代、地域、作者、诗义,古今注家聚讼不休,至今无定论。但在论证“周南”诗的时代、地域时,都少不了引此诗作内证,证明周南属于长江流域的诗。我们认为《汝坟》产生于东周初年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是歌颂周平王的诗。先看原诗: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怒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邇。“遵彼汝坟,伐其条枚”;“遵彼汝坟,伐其条肄”。这四句是说:沿着汝河的支流,砍伐树枝;沿着汝河的支流,砍伐荆棘。古今注家对“条枚”“条肄”的考释很多,不必详述。释之为“树枝”“荊棘”,基本符合诗意,不影响对全诗的理解。就全  相似文献   

17.
一、古文助读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今流行的几种权威性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区划的画法有错误.秦代建立的岭南三郡的疆界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的疆界并不重合;桂林郡郡治不在今百色;象郡位置南端应在北纬13度线的今越南中南部,北境在今贵州东南部.西汉的象郡即秦象郡的北部,南境在今中越边境线稍南,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市.  相似文献   

19.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人。南宋著名的道学家和教育家。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泉州同安县任主簿,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他受命任江南东路南康知军(军治在今江西省星子县),第二年三月到职。他甫至南康,即着手白鹿洞书院的修复工作。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的后屏山之阳,离星子县城二十余里。此地背岭古松参天,苍郁蔽日,洞前清溪临崖,常流不息,“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君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言文的注释,有两条似觉欠妥。一、《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课本将“临”字注为“靠近”这样以今解古,有失文意。“临”在古汉语中没有“靠近”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可作“靠近”解,意思是“在旁边儿”,没有方位性。文中已说明亭子在“泉上”,若将“临于泉上”解为“靠近在泉上”,显然不通。“临”在这里实际是“居高临下”的“临”,应该解作“居高处朝向下处”(《辞海》语词分册“临”字第一义项),这是“临”在古汉语中的常用义。文中介绍亭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