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其选词炼句的准确性。指导朗读重点词句,体会梅兰芳练眼神的刻苦、辛苦,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从小要苦练基本功。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京剧素来有“国粹”的美称。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你们听过京剧吗?下面请你们来听一段京剧,好吗?(放录音)2.大家猜猜,刚才唱那段好听的京剧的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你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梅兰芳,然后投影梅兰芳照片)…  相似文献   

2.
课型:欣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梅兰芳的生平、贡献及京剧的相关知识。2.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唱段,学打锣鼓经。设计思路:京剧作为国粹,以它独特的魅力享誉海内外。本节课以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学唱梅派经典唱腔以及练习打锣鼓经为教学内容,以旦角为主线,让学生在聆听、观看视频、学唱、模仿表演中亲身感受体验京剧  相似文献   

3.
《看戏》这篇千字短文语言优美,难点多,要想在一课时的教学活动中既突出训练重点,又突破难点,有一定难度。我执教这篇课文时,在突破难点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 VCD 碟片中的京剧唱段(如《穆桂英挂帅》,放送起板约半分钟)提问导入,简介京剧是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再次提问引出梅兰芳先生,抓住他的艺名特点,结合投影片(梅先生标准照和剧照)介绍,引入课题。二、整体感知,思考详略  相似文献   

4.
一、播放京剧,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一段梅兰芳的京剧。) 1.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是什么戏吗?(出示卡片:京剧) 2.简介“京剧”(服饰、脸谱、丑角、旦角等),谈京剧肯定要说到这样一个人——梅兰芳(出示  相似文献   

5.
《梅兰芳学艺》是原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选文 ,现国标本中仍选用。与两年前教学时不同的是 ,我采取了不同的设计。且看课文第一段的教学设计 :(第一段原文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 ,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 ,不是唱戏的料子。)原设计 :1 轻声读读第一段。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然后检查读词“眼睛”、“他的眼睛”、“没有神儿” ,(注意轻声、连词、儿化)最后检查读段情况。2 问 :这一段讲了什么?梅兰芳拜师学艺遇到了什么情况?“没有神儿”是什么意思?“不是唱戏的料子”说明了什么?他心里会怎样?3 总结 :是的 ,他会多么伤心失望啊!让…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那些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的教学用语,受到了广大小语教师的青睐。但冷静下来想想,目前流行的教学语言中有许多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现择要举例,与大家商榷。“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现已成为部分教师新课导入的口头禅。学生也已习以为常,往往不用思考就能说出“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使导课“模式化”。反思:1.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参与自主学习。实际上,学生不可能自主设计学习目标,往往是盲目猜想,以迎合教师。2.这种看课题…  相似文献   

7.
2005年北京市高考阅读题有一段《戏剧与戏曲》文字,其中涉及了梅兰芳和他的表演体系,据说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学生对梅兰芳了解太少。北京是首善之区又是“京剧之乡”尚且如此,更何况其它考区呢?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10.
安娜 《吉林教育》2004,(3):45-45
1.走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从你的语言中读出你的爱。有一句话说地好:“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让学生平视你的眼睛,从你的眼神和语言中读出你的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都在学生心中有很重的份量。学生都希望他的老师跟他们说话时目光在自己身上,甚至老师蹲下来目光与他的目光在一条水平线上,他们都希望他的老师的脸上  相似文献   

11.
王冠 《少年月刊》2011,(6):14-16
20世纪上海滩曾流传着“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说法,梅兰芳是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李惠堂能和梅兰芳相提并论,可见他的名气。李惠堂可是我国早期足球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武生泰斗盖叫天,为什么他演戏时不布景?盖叫天说:“景全在我身上”。叶少兰解释说:“通过盖叫天的虚拟表演,人们就能看到山、水、风、雪;通过他的眼神,人们看到了风有多大,浪有多高.而这些,如果都用布景表现,则韵味全无。”这虽是在讲演戏,但笔者觉得其中的奥妙与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强调的阅读感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且看以下两则案例:【案例一】一位老师教学《九寨沟》,她的教学过程如下: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初读课文后的印象。2.展开讨论:要深入了解九寨沟可以用什么办法?(读书、上网、看…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京剧鉴赏能力. 2.欣赏并学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3.通过<唱脸谱>等戏歌.让学生通过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一、激趣导入,吸引注意力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激趣导入“:枝条细细,叶儿长长,风儿一吹,它就跳舞”“;叶子小小,果实红红,咬它一口,看到小核。”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引出了本课课题,渗透了两种树木之间的不同特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2.师述“:树木有许多种类,每一种都有它特定的生长方式,让我们一同来仔细观察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吧!”师用课件播放树木的外形变化和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二、初读课文,培养合作能力1.学生以…  相似文献   

15.
背景说明:2009年3月,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京剧进课堂”的号召,认真组织落实京剧特色的打造工程。京剧课不是单纯教会学生一些唱段,还要将唱段背后的故事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京剧常识,对听京剧、唱京剧有兴趣,让他们坐下来爱听、站起来会唱,这样,京剧艺术才算走进学生的心田。在让学生更多地体会艺术多样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了解京剧脸谱,感受"忠勇" 1.欣赏著名京剧《铡美案》选段. 2.交流对国粹京剧的了解.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乐学. 3.阅读文本.这些脸谱有的代表忠勇,有的代表正直,有的代表奸诈,你能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性格吗?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讲讲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每个同学各抒己见,最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小组,说说最喜欢的人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师父说,梅兰芳的眼睛没神儿,不是学戏的料。于是,梅兰芳苦练眼神,“常常紧盯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游动的鱼”,终于练成了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王丽  薛炳群 《山东教育》2012,(Z4):43-45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想看看吗?请你静静地欣赏。(播放视频: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片段)师:你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戏曲是什么吗?生:京剧。师: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对,这就是京剧,又叫京戏,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说到京剧,人们常常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生:梅兰芳。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里有三个词语,谁来读?(出示:京剧、旦角、梅兰芳.生读) 师:你能说一说京剧、旦角、梅兰芳之间的关系吗?(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梅兰芳蓄须》.(板书课题)注意"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畜"字."蓄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用质疑解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拓展阅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语言的能力。3.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蝴蝶谷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1.上课一开始,播放多媒体课件:成群结队的蝴蝶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2.教师提问:看了这精美的录像,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什么问题?犤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的心灵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