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有“软”“硬”之分。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硬新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发展,偏重于报道的深度以及思辨性。而“软新闻”则涉及社会生活,偏重于报道的广度以及生动性。二者缺一不可,都为读者所需要。二者虽然新闻视角不同,但可互为补充,甚至相互兼容。社会经济新闻属于“软新闻”的范畴。它是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边缘新闻。它既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离生活、实际较近。社会新闻与社会经济新闻是什么关系?正如社会是包罗万象的,社会新闻是一种多边缘新闻。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法制、科技、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新闻无所不及。社会新闻与各门类  相似文献   

2.
张敬辉 《新闻传播》2009,(12):65-65
近年来,“广播新闻大型直播”这种报道形式,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重大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新闻大型现场直播,多取材于受关注度高、有较广泛社会意义的重要题材。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在于.它报道的是什么事正在发生,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第一时间同步播出,及时、直接、形象生动地反映活动全过程。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的一种表现形式:策划、报道重大活动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周末”社会新闻应坚持的几项原则李备军,邵斌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现象为报道题材的新闻,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报道”。它常以迅速反映社会现象,深刻揭示社会问题,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趣而独树一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被读者所偏爱有加...  相似文献   

4.
刘贤政 《视听界》2001,(6):31-31
所谓“边缘体”新闻,实际上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单一新闻品种,却又撷取众之所长的新闻体裁。它能深层次揭示事物本质,大跨度追踪事件因由,多方位探索事态趋向,更为全面、深刻、透彻地反映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它是多种报道方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报道方式,本身就产生于“结合部”,同时又与作为报道对象的“结合部”相伴而生,且为更好地在“结合部”上做文章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照相机瞬间记录的方式反映新闻事件,也就是说,摄影记者是通过照片上的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只有善于从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攫取最有新闻价值的瞬间形象,才能拍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新闻照片。 新闻摄影同属新闻范畴,与文字报道一样,同样需要具备新闻“五要素”。新闻照片是用图片形式进行报道的一种手段,已成为报纸版面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常有生花妙笔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题材用照片报道要比文字报道效果好得多,它毕竟是以真实的形象,浓郁的现场气氛,真情实感地记录了刚刚发生的一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让人信服。我在实践中经历的一件事,至今记忆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可读性、可视性受到读者的亲睐及媒体的重视。从社会新闻的定义看,它没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报道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从表面上看,社会新闻是一种“软新闻”,但真正有价值的社会新闻实际七足“软中有硬”的。社会新闻的专业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它不受行业局限,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富有情趣的新闻。新闻贵在一个新字、重在一个“快”字。好的社会新闻,不仅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气息,还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引导人们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新闻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形式,新闻的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手段等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9.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以辩证地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或“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这是新闻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论述: “我们要确认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的头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一种形式”。“新闻是实际上发生的事实通过新闻传播者之口,或新闻记者之手报道出来的,是客观实际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映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有商品交换行为以来,经济活动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媒体的出现,则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成为其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经济新闻是新闻的一个种属。它有新闻的共性,在写作上也应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如五个“w”等。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群众经济  相似文献   

12.
何谓社会新闻?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新闻就是反映奇闻怪事和报道社会阴暗面,就是猎奇。这是对“社会新闻”概念的不确切解释,或者说是一种误解。社会新闻一般是指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道德的新闻。在西方新闻学里,由于这一新闻的报道手法比较轻松,大多反映世态人情,容易引起公众兴趣,被称为“软”新闻,以区别于重大题材和主题严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前社会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骏 《新闻采编》2002,(6):18-19
何谓社会新闻?新闻史上可以说众说纷纭, 《辞海》的解释是“社会新闻就是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道德及社会道德的新闻。在中国,作为一种新闻分支,指侧重报道事故、犯罪、社会风尚、道德以及有业余文化生活的新闻等。在西方,因其多数写法较轻松而又反映世态人情,易引起公众兴趣,故称之为“软新闻”,以区别于题材  相似文献   

14.
一般地说,凡是新闻,都具有社会性,都可以叫作社会新闻。但这里说的社会新闻,是专指显示一定“社会相”的新闻,反映人们当前的性会生活、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社会秩序以及社会上与自然界特异现象的新闻。它报道的多是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严重的或普通存在的社会问题和能引起人们兴趣的社会、自然现象。它们往往发生在“八小时”以外。  相似文献   

15.
钱兵 《记者摇篮》2009,(9):46-46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它改变了以往媒体居高临下、俯视社会的报道角度,抛弃了新闻以“官”为主、生硬说教的报道内容,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平视”社会,反映民众生活。但在全国性的“民生新闻”大潮中,我们常看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民生新闻不“民生”。换句话说,就是一些“民生新闻”本来是在为老百姓说话,但说了话以后,非但没起到好作用,有时还会产生坏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美,客观地存在于生活中,美感是美的反映。苏联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倡导了“美是生活”的命题。所谓“生活”,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社会的、自然的各种关系。社会或事物只有经过“物态化”之后才可能是美的,即只有当它具有了美的物质属性,才具有审美潜因。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应体现美和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记者、编辑、通讯员,是否具有审美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审美感受表现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始于感觉,经由知觉,饱和着情感,伴随着联想和想象,贯穿着理解和思维,最后达到对生活本质、人生哲理的醒悟。那么,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它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新闻美术是用绘画的视觉形象来反映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作为报纸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美术凭借它用以表现和反映新闻的手段,显示了独特的作用和存在价值,产生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果。但从总体来看,新闻美术在很多报刊中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不仅新闻美术的运用和理解尚待深入,更有许多人认为新闻美术就是绘画,只能在报纸上起填空补缺的作用,于是,在实际中不免出  相似文献   

18.
周小辉  宋兵 《新闻前哨》2003,(10):34-34
日记式新闻是一种用日记的方式来反映新闻信息的灵活、机巧的文体样式。它受到众多新闻工作者的重视。著名报人黄远生曾用日记写过通讯并发表在报刊上;著名记者彭子冈、范敬宜、李尚志也用日记写过新闻;北京晚报在报道今年“两会”时,采用“接力日记”的报道形式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引人注目;非典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不该仅占3%     
现场报道是广播里录音报道的一种高级形式,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叙述,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要求记者能“进”能“出”:“进”是指话筒伸进新闻事件中录制生活语言和自然音响;“出”是指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和  相似文献   

20.
吕桥 《新闻传播》2009,(6):21-21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是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