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楚地镇墓兽的出现是楚人灵魂不死、魂魄相离观念下的产物,在先秦丧葬习俗设“重”的影响下,与楚地的信仰习俗相融合.随着时间、思想的变化,镇墓兽经历了人形、半人半兽形,再到人形,最后渐渐发展为木俑的过程,反映了楚地民众的灵魂不死、魂魄分离观念以及祖先崇拜、畏鬼习俗、动物崇拜和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宗教现象的存在与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当前在许多乡村存在的“建庙热”现象,既有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遗留方面的原因,也有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生活挫折及心理、情感需求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变迁,及针对信仰场所公共治理的缺失,客观上也助长了这种风潮。  相似文献   

3.
"拜囊海"是天等壮族民众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边疆战争中形成的以娱人、娱神为内容,以祭祀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民间信仰活动。"拜囊海"信仰习俗形成于北宋皇佑年间,历史悠久。"拜囊海"信仰习俗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民族融合性、宗法性和组织性,是女性文化的体现,有承传性与神秘性等地域文化特点。由于各种原因,"拜囊海"习俗目前处于濒危状态,需要采取措施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4.
七夕泡水是百色壮民的一种习俗,它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本文从人类学对人文关怀的角度,通过对百色泡水习俗进行深入地考察,试图解说它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它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伏波信仰是广西北部湾沿海渔民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马援对广西海沿地区的卓越贡献、国家封赐立庙推行官祭、地方百姓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感恩,是形成伏波信仰的重要原因。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伏波神信仰与沿海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呈现出边疆性、海洋性、地域性、实用性、多元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传承的文化遗产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莫过于她的信仰。祭海,是沿海地区因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而举行的民间祭祀行为,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海洋文化特色。文章考察了浙东蓬莱仙岛的地域环境与祭海由来,展示了浙东民间信仰的海神谱系与祭海仪式,并对近年的“祭海谢洋”大典进行回顾与梳理,对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所谓海神,是指人类在向海洋发展与开拓、利用的过程中对异己力量的崇拜,也就是对超自然与超社会力量的崇拜。所谓海神信仰,是人们在海洋活动中所产生的对神灵的信仰现象。而海神信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在中日文化,或者说中日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断发纹身、禁忌等两个典型例子,就可以阐明习俗是海神信仰的现实的、实体的反映,也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在习俗和海神信仰层面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8.
生活于华南一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等特点,将野生稻驯化栽培以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水田在壮语中称作“那”,在广西壮族一带地区,可以看到多处以“那”命名的村落和城镇,由稻作文明衍生的壮族民间习俗,蕴含着稻作文化,在壮族人民历史生活与发展中的社会意义和人类学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有优良传统。住在绵阳山区的羌族、藏族及白马人崇拜自然的信仰,爱护自然环境的风俗习惯及其对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当前应重视对绵阳山区化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华夏龙作为民间最为神圣的动物神以及炎黄子民的性灵偶像,始终深刻地蕴藉着强大的象征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意蕴悠长、延续亘古、温雅恬适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华夏文化演绎中所生成的龙的人文印迹无处不在,并使得民间承继的龙习俗信奉最终建构了文化苑囿的精神底蕴、生命主质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坦白运动是改造解放战士工作方法的基础;关心爱护解放战士是改造解放战士工作方法的主体;诉苦运动和土改运动是改造解放战士工作方法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妈祖信仰因海运航线而北传青岛口,在明成化年问青岛口便建成青岛天后宫,并以神之名保护各港往来商旅。妈祖信仰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进入青岛口,被当地民众接受崇拜,天后宫中香火不断,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逐渐被同庙的多神信仰所同化,职能逐渐宽泛,不司专职。再加上德人来青后带来的天主教信仰的影响,青岛天后宫的地位在中西传统的信仰较量中日渐衰落,趋于弱化,正确认识青岛天后宫的信仰境遇对于青岛这座沿海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现代》的“第三种人”论争及施蛰存的倾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汶(杜衡)在<现代)一卷三期发表了<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从而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的"第三种人"论争.因为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编辑,所以施蛰存也被鲁迅和左翼作家称为"第三种人",虽然施蛰存说他在<现代>编辑这场论争的文章时,"始终缄默无言."但我以为,施蛰存白始至终有他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4.
也谈红军长征中的“密电”问题——请教范硕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有无张国焘要"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没有!无论是党的有关决议、历史文件,还是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的回忆,都证明了"武力解决"的密电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内蕴丰富复杂,它完整地记录了19世纪20-50年代俄国社会因剧烈动荡而引发的人们精神上的痛苦与人格上的分裂。处在社会转型中的当代中国,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不断调整;反观“多余人”形象,为的是不重蹈覆辙、不做“聪明的废物”。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封建束缚,获得了参与公共事业的机会和与男性同等的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只停留在争取妇女政治层面的解放上,边区妇女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探讨延安时期边区女性群体的真实性别处境,考察其妇女运动的盲点和历史局限性,可为当今有效地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1939年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以后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由时任十三军代军长的张雪中撰文并书,该碑对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福建崇武底栖海藻的月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崇武沿海底栖海藻的种类、繁殖、生物量、垂直和平面分布诸方面,都有明显的月变化。5月、6月是重要的月份,波浪和底质主导海藻的垂直和平面分布,此外还调查出蕴藏量大的海藻种类,供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描述分析1946—1987年期间台湾相关宗教政策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台湾妈祖信仰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以北港朝天宫的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的出现为考察中心,探讨现代台湾妈祖信仰的多元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王见川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1):76-79,89
描述分析1946-1987年期间台湾相关宗教政策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台湾妈祖信仰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以北港朝天宫的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的出现为考察中心,探讨现代台湾妈祖信仰的多元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