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做政治记者难。首先你除了新闻知识外,还要比人家多知道些法律知识,这就要多累死不少脑细胞。另外,你还要紧紧张张地关注着社会上不知什么时候就可能发生的刑事、经济、民事等形形色色的案子,还要接待社会各等人士的关于法律问题的来访,为此你不但要劳累唇舌,还说不定莫名其妙地卷入一场官司之中……当然,如此的斑斓多彩,总会给人留下许多多多难忘的事。而在这许许多多之中,有一件我一直觉着最有意思,因为我们这当记者的竞当了一回  相似文献   

4.
我当过好多年船员,水手和机匠都干过,祖国沿海各地也都去过,但是我不是远洋船员,我没有出国的机会,别说是美国英国法国,就是港澳台都没去过,因为我当船员的那个年代不讲究人的素质,而讲人的“成分”,我的好多亲戚都在海外,所以决定了我这个人的组成“成分”极差,让我上船出国,万一我跑了,怎么办?我有作案的条件呀! 1986年的时候,我已经不当船员了,领导把我抽将上来拍拍录像什么的。  相似文献   

5.
报刊大战在襄樊也是如火如荼。《襄樊晚报》在大 战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报刊市场上占多大份额?卖点在哪里?读者、市民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襄樊晚报编辑部决定把全体编辑记者“撒”出去,卖一期晚报,搞一次“火力侦察”,边卖报边征求意见。 为了让这期报纸多些卖点,各版编辑精选精编稿件,都当试验版办。1999年11月19日下午 2:30,每人准备好零钱,带着20份晚报,赶到各自的“阵地”叫卖。为了亲自品尝当“老报童”的滋味,我也领了20份,到襄樊两城五个卖报点边巡视边叫卖。 俯首贴耳:恭听“上帝”“指点江山” 下午3…  相似文献   

6.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大在哪里?有何为证?这是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问题。 一、名人如是说,我辈意如何 我国自元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提出“通儒校勘”的问题,认为只有“通儒”才堪当“校勘”大任。近代学者陈垣先生提出,“校是非”的理校法,“须通识者为之”。他认为,能够完全胜任校对任务的人,必须是通才,有大学问。 梁厚甫(美籍华人学者):“我向来佩服校对出身的报人。我每进报馆,先和校对点头,然后及于编辑,因为他们是‘文章司命’也。”把校对工作者看成是掌管文章寿天生死的文运星官。确认校对职责大。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了几遍,但终究不免仍有错字,深感校对之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讲授新闻采写研究课.课间,有研究生问我:"徐院长,您能给我们讲一讲您记者生涯中一件最难忘的事吗?" 思绪的闸门缓缓打开,16年前难忘的一幕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报料人”,是指专门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非职业人员,我们旅政委,也给通讯员当了一回“报料人”。去年5月份,我部去南海之滨进行海上训练。部队进驻海练场后,为了做到不扰民,官兵们在岛上绵延18公里的金沙滩上支起迷彩帐篷,搭建野战营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台风的到来,迫  相似文献   

9.
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常常翻阅一些学术期刊。前几天,偶尔翻到一份政法学报,打开一看,心里不由一动——在刊物里面附有专门的勘误表。这倒是一件罕见的事情。要说勘误表,的确是久违了,回想起来,对于勘误表的记忆,那已经是学生时代的事了。新学期伊始,老师发下新课本,在一些新书里就往往附有一张勘误表,一直到80年代,也还偶见一些新书里附有专门的勘误表。但曾几何时,勘误表似乎悄然无声地不告而别了。我在书店的浏览翻阅中,夹在书中的勘误表是几乎没有见过,至于期刊中的勘误表,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了。 这份学报此前的…  相似文献   

10.
我当了逃兵     
我最喜欢昭苏麦子泛黄的时节。那时,绿色的草原和金色的麦地辉映着大地,雪峰林立的天山山脉则白雪皑皑,从崇山峻岭中一泻而出的夏塔河划开坦荡如砥的草原,在烟波浩荡中汇入特克斯河。  相似文献   

11.
校对调度是一门艺术李瑶君调度,从字面上来讲,就是管理并安排好生产任务和人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科学地、合理地完成单位的总体任务。校对调度既有一般调度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可以说它是一门艺术。校对调度像“二传手”“二传手”是排球比赛中贯彻教练意图...  相似文献   

12.
调度,从字面上来讲,就是管理并安排好生产任务和人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科学地、合理地完成单位的总体任务。校对调度既有一般调度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它确实是一门艺术。 一、校对调度要做优秀的“二传手” “二传手”是排球比赛中贯彻教练意图的灵魂人物,他在整个球赛中发挥得好或坏,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校对调度也要像“二传手”那样,做到:1.贯彻领导意图;2.了解书稿的性质、难易;3.了解每位校对人员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思想情绪以及他们的各自风格和特点。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我们上海科技出版社校对科共有二十几位校对人员,到底哪些校对属于理校型;哪些校对属于机械校型;哪些校对属于两者混合型?需要到实践中去摸索和了解清楚,才能合理地调配人员,保证校对质量。通过十几年实践的摸索和了解,我发现,我社的校对人员大致可分五种类型:(1)文化水平较高,知识面广,善于提出原稿疑问,理解力和“校是非”能力较强;(2)工作作风严谨,一丝不苟,善于扣住原稿,“校异同”比较出色;(3)外语水平较高,对外文抄写识别有特长,善于发现原稿外语方面的错漏;(4)虽能扣住文字、  相似文献   

13.
在理工科院校读书的时候,我特羡慕文科大学生,说穿了是青睐记者这一职业。然而,心里常常又觉着没底儿,我总在想,记者风先是风先,差不多什么场合都去得,什么人都见得,无之王嘛。可这碗饭并不好吃,记者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经济、科学、教育、文化、政治、法律、社会等等。记者每天要和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名符其实的“社会活动家”。记者还应是全天候的,除了睡觉之外,他要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及时作出反应。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基层的一家建筑施工企业。此后不久,市报的一次公开招聘终于圆了我的记者梦。走上记者岗位,才知道干记…  相似文献   

14.
电脑校对与人脑校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王朔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以北京时事文化咨询公司总经理的名义,参与策划、剧作、投资拍摄令人注目的主旋律电影《红樱桃》和由此套拍的二十集连续剧《血色童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我萌生了再访王朔的兴趣。 二年前,我访问王朔时,他当时自称是个“码字匠”。没有“铁饭碗”,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这在当时中国几千名作家协会会员中,除  相似文献   

16.
我当了逃兵     
卢一萍 《出版参考》2006,(17):21-23
我最喜欢昭苏麦子泛黄的时节.那时,绿色的草原和金色的麦地辉映着大地,雪峰林立的天山山脉则白雪皑皑,从崇山峻岭中一泻而出的夏塔河划开坦荡如砥的草原,在烟波浩荡中汇入特克斯河.  相似文献   

17.
西北新闻刊授学院学员、广东省紫金县中坝圩镇供销社职工邓育怀,从1984年踏入新闻刊院后,两年来,他通过《新闻知识》的学习,自学成才。他所拍摄的多幅农村新闻题材照片,多次受省、地有关新闻报刊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连做梦也不曾想到,我这个女编辑,竟然在不惑之年当了一次“小倒爷”,而且是“国际倒爷”。今年7月下旬,我有幸随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部分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代表赴俄考察团,到俄罗斯远东城市赤塔考察采访。到那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去易货贸易市场,搞物物交换。我长期从事党报理论宣传工作,在别人眼里理论编辑古板、正统。其实不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地宣传商品经济、市场观念,本人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强。但是,拿着商品“下海”到市场上叫买,特别是在异国他乡交易市场当“国际倒爷”是我生平第一次,成了我编辑生活中思想解放的特殊难忘经历。出国前,团长让每个成员在国内采购一些商品,去和“洋人”交换。对这件事我既感到新鲜,又觉得有趣。当时我还自恃清高,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千万别让“洋人”把我当成了生意人,因此,在同行者的催促下,我才买了五件“阿迪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稿形式已由纸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化,作者交给编辑的不再是一摞纸稿,而是一张磁盘或电子邮件,既是“原稿”,又是“校样”,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校对工作可以简化了,甚至可以取消专门校对科室和人员,实行编校合一,或是请社外校对人员进行校对。这样一来,校对工作不被重视,校对人员地位不高,高学历校对人才纷纷流失。校对工作真的可以弱化吗?  相似文献   

20.
刘云  邢建民 《报刊之友》2013,(8):119-120
为了提高期刊稿件无纸化、网络化编辑校对水平,利用北大方正Apabi Reader阅读器结合改进的传统校对符号及校对方式,实现了稿件编辑校对全过程的无纸化、网络化,显著提高了编辑校对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