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五四”新文学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把“五四”多元的文学观念概括为决定论、功利论、审美论、表现论和白话文学等五大文学观念,根据阿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批评家观察文学的相位及相位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分析了“五四”新文学观念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论述了“五四”诸文学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联系。最后,文章超越“五四”文学观念本身,引出了观察文学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建安时期,不仅文人文学品评日盛,而且文学观念日益明晰。这并不是文学发展的巧合,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文人的文学品评和文学观念是相互影响、彼此推进的。一方面文学品评规范和引导了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未来文学品评的走向,推动了文人文学观念的演进;另一方面文学观念又使文学品评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学"这一事物的探讨自其存在以来就从未中断过。文学家及文学工作者从自身角度、视域、方向对其加以阐述与理解,勾勒与描绘出不同观念上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1]。基于此,以"文学"作为对象,研究其多种用法及观念的转变进程。首先,对"文学"的源流及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具体阐述其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用法及观念转向,旨在厘清"文学"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促进我国文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文学经典意识"是人们关于文学经典及如何创作出文学经典的认识。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经典意识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与文学观念的自觉、艺术精神的独立与否是相伴相行的。文学经典意识的最早形态应是文化经典意识,接着是汉以来的经学式的文学经典意识,再发展到以纯粹文学观念为基础的文学经典意识。文学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具有的"文学经典意识"的内涵也有不同,这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扬弃理论论述了“五·四”文学观念与传统文学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五·四”文学观念在功利论、表现论、决定论三方面均程度不同地受到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无论从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均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报刊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具有现代文学观念是现代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观念是在历次的文学运动及文学论争的过程中萌发的,报刊是现代文学观念传播的媒介。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大众媒介的登场,文学创作与接受逐渐演变为文学的生产与消费的过程,报刊促进了现代投稿制度及稿酬制度的确立,催生了晚清以降“国民文学”“平民文学”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作者群体与读者群体更趋平民化,实现了现代文学的大众化。报刊为白话文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阵地,而报刊与白话文的结合,又促使政论文、报告文学等新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学发展对文学教育和基础教育观念有深刻影响,并且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中国的文学发展道路经过几千年的崎岖磨合,在当代显示出了无限光明的前途。文学的教育、传播过程反过来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文学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要求基础教育观念与之呼应。因此,新时期的文学教育和基础教育观念必须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不仅要更新文学教育发展理念,同时要刷新以往的基础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由于文帝、炀帝的提倡,隋代的儒学繁盛一时,与之相对应,隋代的文学观念也渗透着儒学的影响,大抵强调文学的经世致用及教化意义。这一时期不同阶层人的文学观念呈现一种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9.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不同于汉儒经学家的文学观念阐述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作品风格的客观影响,广泛探讨了个性化文学创作的意义及价值,构建了新的文学审美及文学价值评判标准,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义思潮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息息相关,它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和根本转型,表现为一、参照外域文学,“文学”从经学和史学话语笼罩下的“泛文学”观念中独立出来,逐步走向自足的美学范畴。二、通过“小说界革命”,颠覆传统知识等级秩序,使小说变成一种普遍的文体,改变了固有文学结构,以小说为中心的现代整体文学观念初步确立起来。三、“文学”与现代“国家”联姻,第一次形成“中国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1898:喧嚣与躁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年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8年是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是年,文学观念和语言观念出现了重大变革,文学进化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文学作为思想启蒙之利器的观念进一步被强化,以启蒙民众为目标的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序幕正式拉开,中国文学传播方式的近现代转型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诗界、文界、小说界的创作面貌也有了重大变化。借助政治的外力,中国文学一改往昔蹒跚的步履,由渐变期进入突变期。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文学中蕴含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它经由古罗马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主要源头之一。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文学现象,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流派更迭、思潮相继的发展模式。这些思潮流派的深层始终蕴含和贯穿着深沉而深厚的人文观念。  相似文献   

13.
鲁迅早期的文学观念,具有传统与现代、中西交融化合的特点,对心与力的探讨是其核心,摩罗之矛盾亦贯穿始终。对心的探讨从创作主体之诗心和接受主体之人心两个向度展开,强调诗心之怒与哀和人心之本具诗性,及两者会解的可能性。对力的探讨从文学之内面精神、价值和审美风格三个层面展开,崇尚一种迥异于温柔敦厚这一中国古典美学标准的偏至之美。鲁迅的早期文学观念代表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语境中不同于王国维、梁启超之文学观念的一种新趋向,是中国文学观念现代化演进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邺下文学集团时期,集团内部文人的宴集、游览、出征等活动极大地深化了该期文人对文学本质特征及其功用的认识与理解.其渠道就是邺下文学集团的文人在活动中所形成的对活动本质特征和作用的认识、看法等活动观念,一旦受到那些活动的感发,文人创作了反映那些活动的作品时,文人的活动观念就部分地转化成了文人的文学观念.这主要表现在发展了孔子以来兴、观、群、怨的文学观念,使其从方法论的意义上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庆志远 《天中学刊》2008,23(3):89-91
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存在保守与开放两种文学观念。保守的文学观念固守一种文学标准,有利于符合这一标准的文学的发展;开放的文学观念视野开阔,有利于新的标准的产生。文学批评应该审视自己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近代两位重要文学代表人物──龚自珍和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比较分析,勾勒出近代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指出近代文学观念与古代文学观念相比较而言,有了一些新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龚自珍、梁启超这两个人物的文学的对象观、价值观、创作观和文体观上。  相似文献   

17.
文学观念决定文学批评方法,不同的批评方法针对着不同的文学价值。如果从真、善、美的角度看,社会历史批评依据"文学源于生活"的观念,侧重求真;道德批评、心理学批评所依据的观念为"文学是人学",侧重求善;文体学批评、审美批评依据的观念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侧重求美。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揭示着文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念发展及演变论纲郝宇民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真正发端──文学观念的变革当初,有人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样的概念与范畴,当然绝不仅仅是为标示一个具有整数性质的纯粹时间意义上的文学段落,也不仅仅是为截取一段特定社会时代背景之下的文学历史...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观念中的文学教育问题,是个长期引起争议的学术论题,文学教育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观念中,与语言教育一样,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当代语文教育普遍认同的文学观念,是狭义的纯文学观,适合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胡适广义的文学观念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的文学专业课程目标、方法、学习水平比较,启蒙才是基础教育语文学科的文学教育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揭示了刘勰“文”思也即“文”的观念的四个层次——道文、人文、文章之文、文学之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并分析其特性,以说明他不仅意识到了文学具有人类文化的普遍共性,且抓住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质。刘勰“文”的观念自成系统,既开放、又辩证,相当深刻地把握了文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