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2007年9月6日香港《星岛日报》海外版报道,美国纽约公立学校的新学期将实行现金奖励学生出勤和提高考试成绩的新试验。身为亿万富翁的彭博出任纽约市长后,把不少商界做法用来治理纽约,而他用现金奖励贫穷学生努力学习的新政,可说是其登峰造极之作。根据这个全美独一无二的奖励学习计划,1.4万多名4年级和7年级贫穷家庭的学生,将为他们坚持上学和考出好成绩,每学年获得多达500美元的现金奖励。  相似文献   

2.
纽约正拓展现金奖励的使用范围,给参加统考的学生现金奖励。由慈善家资助,总额高达100万美元的现金将用于奖励高中阶段的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Tests,简称A.P.)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取得A.P.考试最高分5分的高中生可以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取得4分,可获得750美元奖金;取得3分可以获得500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3.
《广东教育》2008,(5):55
最近,美国许多中小学正实施奖励计划,向校长和教师发放奖金,及向学生发放现金或物质奖励,以提高学校的表现。该计划是哈佛的经济学家Roland G. Fryer设计的。纽约首开先河,已向58间  相似文献   

4.
学校和教室里充满了奖励和惩罚.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就用"红五星"之类的贴纸,贴在表现好的小朋友的额头上;小学教师则在教室前端墙壁上弄一个"小花园"--在学生姓名后面贴红花,学生表现越好,红花越多;到了中学,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奖励已没有力度,则换成实实在在的奖励,小到学习用具、大到"三好学生"称号,五花八门,甚至可以奖励现金或升学考试的分数.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让孩子成绩好、考高分,父母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可是费尽了心思,订计划、给承诺、用礼物刺激……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孩子入学以后,父母往往会被迫面临一个问题: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要不要奖励孩子?孩子学习缺乏动力的时候,给点奖励能不能刺激他更努力?如果可以,如何奖励才有效呢?学习本身能带来报偿时,慎用奖励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经常处于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用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方法代替“教师讲、学生听,视学生为容器”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为了提高生物学科的课堂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新课改以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合作学习方面的实践研究.下面就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周丽 《教育与职业》2002,(11):44-44
据报载,某中学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仿照大专院校的的做法,在班里设立了“奖学金”,资金来源并非社会的赞助,而是规定每位学生开学前必须交纳数十元的“学习风险抵押金”,然后老师用这笔钱对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这种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否一致呢?我认为,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仍处于形成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实行“学习风险抵押金”,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激励目的的做法,确实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弊端。第一,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盲…  相似文献   

9.
奖励在教育实践中被用来激发和维持学生良好品行和习惯的做法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从现代认知评价理论出发,提出中小学教师在使用奖励时应把握一定的策略: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尝试多种形式奖励;根据情境合理使用奖励;关注内部差异,注意同伴因素;警惕奖励依赖,设计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教师采用多种奖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牲,提高学习效率。奖励的方式可分为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两种。精神奖励一般用于年龄较大的高年级学生;物质奖励则多用于心理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小学生更多地采用物质奖励为主。物质奖励被更多的  相似文献   

11.
潘长虹 《科学教育》2004,10(2):20-21
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统一体,竞争符合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的的心理特征。合作性竞争机制是一种:“正性的奖励结构”,能与一般性合作学习方式相融合,并为其注入活力,这种做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中奖励的不当运用致使奖励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厌学情绪与日俱增;学生习惯于服从教师,自主意识薄弱;师生过度依赖奖励,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为降低奖励的负面效应,需要淡化奖励的功利色彩,因人而异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营造民主的班级氛围;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采取多样化的奖励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期结束,学校出重金奖励优秀学生。在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各年级中15%的学生可以在学期结束时得到一份"现金大礼"。记者得知,在每学期末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在该校已成为一种制度,校方希望能以此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培养学生的向上心态。在七宝外国语小学就读一年级的小杨同学一回到家就非常兴奋地告诉妈妈,自己获得了学校发的奖学金。"班上只有10个学生得到奖励,我竟是其中之一。"虽然得到的奖励只有  相似文献   

14.
《教师博览》2008,(5):17-17
如今,英美两国的中小学生逃课率居高不下,在校老师及校长苦不堪言。他们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或对家长罚款,或拿现金奖励好学的学生,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及考试成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对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几点做法东北大学曹云凤国家教委于近期发布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通过学习《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并结合总结我校十年来开展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制度化、评奖程序规范化、实行教改...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30):105-106
鼓励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欣赏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合适的奖励来激励学生进步,是欣赏型探究教学中的学习促进因素,用"派特时间"激励学生,用时间作为奖励,鼓励学生利用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赢"来的奖励时间进行英语游戏和其他活动,能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发挥欣赏型教学的学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的奖励制度一直是多种多样的,针对学生的学业奖励形式也是五彩缤纷。奖励的形式有精神嘉奖、物质奖励等;奖励的主体有优秀学生的奖励、进步学生的奖励;奖励的主题有各学科学业成绩的奖励、其他计量成绩的奖励等。"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都是中小学惯用的奖励评价制度,此外,还有学习进步奖以及其他在平常学习表现与测验中的奖励方式,如口头奖励、物品奖励、免考奖励等具体奖励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刊1、2期合刊发了《颁发差生进步奖,促进差生转化》一文,报道了大武口基建一中为了促进差生转化,设立了“差生进步奖”,对在思想品德上、学习上确有较大进步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并基本形成制度。本期又发了《银川九中给进步显著学生颁奖》的报道,他们从1986年起,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的同时,也评选进步显著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两所学校打破常规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奖励具有教育价值。适当的奖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班主任应从不同角度探寻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奖励中获得最佳的学习动机并改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学期结束,学校出重金奖励优秀学生。在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各年级中15%的学生可以在学期结束时得到一份“现金大礼”。记者得知,在每学期末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在该校已成为一种制度,校方希望能以此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培养学生的向上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