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出现在近代大众媒体上,最早可追溯到清同治十年(1871年8月)基督教会创办的宗教性刊物<圣书新报>,这个刊物用上海方言撰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方言杂志之一.①近几年,随着方言文化的升温,电视、电影、广播、网络上大量出现以方言为传播形式的作品.从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当今中国方言影视文化现象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余林 《声屏世界》2008,(7):40-41
在主流媒体掌控话语权的今天,一个新兴的“话语”现象已经形成规模:方言电影、方言电视剧、方言新闻等以有别于传统话语的形式传播着区域文化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影视发展历程为切入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现状,试分析中国方言影视文化现象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洪泽文 《兰台世界》2016,(21):10-13
基于对吴方言建档工作的思考,从语言学和档案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了浙江省和江苏省吴方言建档工作的现状,并结合当前建档工作的主体、标准、内容和机制这四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来探讨吴方言建档工作的发展前景,以期最大限度地保障吴方言建档工作的总体质量,从主体多元化、标准规范化、内容全面化和机制配套化这四个方面入手来创造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方言建档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影视文化传播是人类主要的传播活动之一,在影视文化传播中因为影视作品的特殊性而易于出现舆论共振现象。舆论共振通过诱发式和偶发式两种模式形成,并对社会公众产生重大影响。舆论共振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舆论共振现象、了解其形成模式,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对于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的舆论氛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现状自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读音统一会,规定共同语标准音开始算起,我国的普通话推广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统一标准的普通话尤为重视。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  相似文献   

6.
“中”这个词在河南方言里是个核心词,它的使用频率极高,河南人时时刻刻都在用它,犹如“贼”是东北话的标志一样,它显然成为了河南方言的标志。与普通话里的“中”相比,河南方言里“中”意义比较复杂,而且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也非常特殊。本文旨在对河南方言里“中”的特殊用法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杨 《新闻传播》2013,(2):138-139
本文指出了影视文化的界定、特征及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传播影视文化、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降低影视传播负面影响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传媒环境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用方言主持节目,大家对此现象褒贬不一。"方言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趋势,也有其优势,但这也并不代表所有的方言节目都是成功的,更不能说明方言节目可以取代普通话类的节目。本文从方言节目的形成背景、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方言的意义分析,探讨方言节目的现状,并由此分析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探讨方言节目如何趋利避害,并且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定位与完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方法,将主持人与节目内容结合,更侧重于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角色定位、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程粉艳  郭怀亮 《新闻界》2003,(2):57-57,59
在新闻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都市报面临新的报业竞争,在经过初期发展阶段的简单模仿和无序竞争之后,都市报只有在特色和创新上做文章,才可能在质量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今天,几乎每一家都市报都有自己的特色版面和特色栏目,并力图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这种特色和创新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新闻语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生活中,影视文化已经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软实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有序进行。本文就新形势下影视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影视文化三论(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就影视文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梳理。关于“影视文化界定”,涉及到:①电影、电视与影视;②“影视文化”的三个系统;③电影、电视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等问题。关于“影视文化(广义的)构成”,涉及到:①物质层面;②制度层面;③观念层面等问题。关于“影视文化(狭义的)几个基本关系”,涉及到:①社会历史与“影视艺术本体”之关系;②影视艺术本体自身的几个关系;③影视艺术本体与受众的关系等问题。本刊将分两期连载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方言作品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在大众传播领域方兴未艾,从某种程度上讲,方言填补了普通话传播语境上的部分空白,其勃兴有着深厚的文化及社会原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的创作实践,方言作品在传播技巧上进行了深度地开掘,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力。本文以方言作品发展的历程、现状出发,结合现实语境, 探讨了方言作品独具特色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3.
影视文化作为承载着社会价值的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影视文化的德育作用,更应尊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影视文化潮流,发挥影视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张国平 《今传媒》2013,(6):14-15
媒体报道中的歧视河南现象由来已久、屡见不鲜,造成这种地域歧视现象的原因既有经济落后、恶性突发事件频发等原因,也有某些省外媒体的炒作和省内媒体失语助长了歧视河南现象的发生。要想消除歧视河南现象,首先要发展地方经济,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力量、重新塑造河南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纵观近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方言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让广播电视艺术百花园增添了诸多色彩,已成为一道引人关注的"独特风景"。较早出现的方言节目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绍兴电视台的《师爷说新闻》,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家在天堂》等,它们用浓郁、地道的当地方言演绎百姓故事和凡人生活,观众评价非常好。此类节目的成功登场,引得各级媒体纷纷  相似文献   

16.
朱姝  丁鋙 《新闻界》2008,(5):48-49
在当前的影视传播中,方言影视是一大热点,其形式和内涵都具有独特的传播意义,本文将对此现象做一简单的梳理和剖析。同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方言广告创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文化因其直观形象性和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得它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影视文化既有使人振奋精神、昂扬向上的正面影响.也存在使人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负面影响。怎样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是我们面对的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影视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声屏世界》2017,(7):42-43
《百家碎戏》《都市碎戏》在陕西省内是家喻户晓的栏目剧,于2004年由陕西电视台创办,开播伊始便受到当地观众的追捧,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碎戏迷".时至今日,栏目剧在陕西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依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剧本良莠不齐、 观众的热情减少,进入发展的平地.本文主要从栏目剧剧本创作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弊端,找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缪言 《传媒观察》2012,(6):34-35
方言电视节目是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方言电视节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方言电视节目呈现许多新异的传播特性,也暴露出收视率增长后劲不足、观众审美疲劳等弱点;本文通过"苏州电视现象"中多个方言电视节目的对比解析,总结出兼顾受众的广泛性、贴近性、娱乐化、平民视角、互动性等是使方言电视节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和方言是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只在特定地区内通行。国家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规范社会公共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是不矛盾的,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