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吴亮 《新闻爱好者》2011,(11):112-113
消费过程中,语言符号借助形体摹状、语音相似、语义变化等方式,形成新的符号,并且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为全民消费符号。这一转化过程凸显了符号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形态的建构性、复杂性,反映了消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媒介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把电视广告片视为一种符号系统时.我们可以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广告、商品和消费。现代社会商品原本的价值意义被剥离了,广告符号成为消费的潮流,电视广告符号以它特有的语言结构重构商品的意义,又以意义转移重构的方式推销商品。  相似文献   

3.
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是人之为人的本有之义,且人们对符号价值的迷恋与狂热,有着"品牌联想"的深层次心理机制,所以在当下消费社会的现实语境中,把符号消费作为确认自我归属,表达自我意义与价值的参照系统,是普通大众在商品泛符号化之消费社会情境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Coach,美国二线品牌,在中国成了奢侈品,同一商品国内外境遇为何会有差异?本文通过对Coach、消费社会、消费符号的分析来研究当今社会的奢侈品消费现象,探讨人们对于奢侈品消费的本质,理解符号消费,并对当今的奢侈品消费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6.
张岑 《新闻传播》2012,(7):150-151
在后工业时代,广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层面向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入侵。广告作为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向消费主体传播或者表达有关商品客体讯息的符号系统。文章从符号学出发,试分析广告符号的意义,以明了消费社会中广告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卢伟 《报刊之友》2013,(10):140-142
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作为引领消费的一面大旗,广告通过构建一系列符号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操纵,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广告符号对物的符号价值的建构,通过g『领流行与时尚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制造理想生活的乌托邦,在广告符号的控制下人极易被物所奴役和异化,本文试图从批判的角度在消费社会的视野下去探析这些广告符号。  相似文献   

8.
肖丽 《大观周刊》2013,(11):389-389
牡丹花与洛阳有着浓厚的缘分,是作为洛阳的符号而存在的。本文试图以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指导,分析牡丹花的符号意义,并试图分析作为一个符号消费的洛阳牡丹花。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人的注意力。借助于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所有物品的生产都可以不断翻番,但惟有人的注意力是不可以生产的,它是一种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准天然资源。因此,当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引入到中国后,旋即成为了互联网和大众传播媒体研究的新宠,各种媒体都希望能在“注意力经济”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一方面,媒体依靠科技不断地抢夺“眼球”,企求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但另一方面,由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资源的共享产生了物质技术的基础和可能,那种靠单纯片面地追求狭义上的独家新闻制胜的做法似乎不再有效。电视媒介,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尽管在播报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商业化的高度发达造就了广告的迅速发展。当商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时候,当现代信息媒体以“仿真”组构起一个再现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的时候,符号消费开始进入消费体系。广告是一个符号确立、塑造、实现的过程,因此,对现代广告的研究就无法回避符号。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各类网络红人不断涌现,成为了大众消费的商品,其中出现了李子柒、丁真这类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网红.文章以符号消费为理论背景,以李子柒和丁真的走红为案例,分析此类乡村网红建构符号的过程,从身体消费、景观消费以及情感消费三个维度分析大众对于网红所构建出的文化符号的消费,并指出大众在这场群体狂欢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女性符号成为电视广告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该文对电视广告中女性符号的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维度审视了电视广告中女性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的到来使得人的消费行为和生活发生了转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关系转变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转变,即从最初的"人役物"转变为如今的"物役人".物对人的捆绑成为消费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一方面它代表着物的丰盛,人对物的依附,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严峻的问题,即商品符号对人的绑架操纵.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作为后发式国家,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符号操纵现象的探究分析,将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不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4.
符号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口头语言与文字语言,它们具有任意性与可论证性等特性,中外其他学者还认为其具有喻化性、抽象性、情景性、两层性、能产性、离散性等属性……那么,语言符号在纪录片中会有怎样的特性?纪录片又怎样通过符号进行叙事与信息传播的呢?笔者利用对比分析、举例论证的方法,总结出语言符号在纪录片中还具有具象性、史料性、新闻性、文学性、"前景化"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PLOG作为以照片记录日常生活的新形式,逐渐风靡社交网络。PLOG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大量的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它们与符号文本共同延伸和扩展PLOG的表意空间,其引领的“图片+文字”的媒介表达形式被视为一种符号消费。在符号构建过程中,PLOG呈现出形象构建与个性化叙事、平台支撑与文化构建以及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等景观,并且在表达空间、社会交往、审美取向和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景观逻辑。PLOG的势头方兴未艾,需关注过度沉迷于图像化表达、理想化形象构建以及隐私消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中语言符号的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伟 《现代传播》2002,(4):89-91
本文从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相结合的角度 ,对网上交流中所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提出了网上交流语言新现象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中符号的演变。随着信息沟壑逐渐消弭,跨越了文化、国家、民族的信息传播量渐渐增长。在我们消费符号的生态环境中,外来符号与旧有符号的冲突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消费世界中的符号趋同化现象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之下,笔者试图通过提出"符号生态位"这一概念(参考生物学中的"生态位"概念而提出)来描述符号消费的趋同化现象与该现象之成因。  相似文献   

18.
吴欣然 《新闻世界》2009,(7):133-134
符号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物质消费,符号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符号也不再完全依附于实物,而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并且日渐强势,符号的生命力也愈发体现出来。本文从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分析符号消费社会产生的原因,并结合鲍德里亚有关符号消费理论分析符号及其生命力日渐旺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女性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消费得到强化,它所携带的精神文化因素,强化抑或解构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女性身体被物化为符号并被大众所消费,她们既是消费的主体,又是消费的客体,是流行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文以定性研究的方法从符号学和大众流行文化角度对女性身体符号进行解读,揭示当代女性身体符号消费的内涵与逻辑.  相似文献   

20.
季靖 《新闻界》2006,(4):82-83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由社会学家让·波得里亚(1996)首先提出,波得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所谓符号价值(波得里亚,1996),是指物或消费品在被作为一种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计价的,而不是根据该物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来计价的。这就是同样的商品,品牌产品价格总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理由。符号消费(周晓虹,2005)就是一种主要消费商品符号价值的社会行为,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