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莹莹 《大观周刊》2012,(14):292-292,206
中国民间艺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记载和阐释着各民族最具特征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以民间艺术中泥泥狗的艺术形态角度研究民间艺术的造型特征、图案纹样。  相似文献   

2.
黄群 《新闻界》2009,(2):129-130
本文从传播的信息源、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等角度分析了唐代工笔画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东南亚地区的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禹 《新闻战线》2023,(3):80-82
城市形象宣传片《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将具有无锡本地特色的文化符号与影像画面相结合,充分运用视听语言,生动展现城市品牌、城市人物以及民俗文化;多形式、多渠道、多频次传播,扩大宣传片覆盖面、提升曝光度,在彰显江南文化魅力的同时传递出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邹平 《新闻前哨》2023,(6):39-40
本文梳理了行业新闻在摆脱行业局限、探求社会化表达方面的几点要义,对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形式等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传播实践予以解析,为提升行业新闻传播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传播活动中我国国家影像表达在本世纪以来逐步形成热潮。中西(中美)之间形成的独特传播语境构成国家公关时代的势,并塑造着传播主客体间的刻板印象。当下传播主体价值取向迷乱,导致主体身份焦虑和认同危机,价值迷航一定程度上干扰主体的传播心态和创作心态,导致视觉符号编码紊乱。本文认为,国家影像表达背后,价值传达应有一定层次和顺序,以适应跨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6.
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由  徐光胜 《新闻传播》2007,(4):46-46,48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广告”,俗称“软性广告”,即将商品或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品牌工具或服务商标甚至服务内容有策略性地融入至媒体内容当中,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观众留下对商品的品牌印象,进而达到行销商品的目的。简而言之,是将想要传达的广告信息植入媒介,透过隐性的方式呈现,甚至融为一体。由于只是采用单纯的传播方式而不是劝说或促销的形式,使得其效果自然,易于接受,其实质上是一种弱化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13):46-49
"微电影"既是一个热门的名词概念,也是一种热络的文化现象。微电影的出现,与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数字时代"微生活"的生动写照与深刻折射。在数字技术语境中,微电影凭借自身独特的表达策略赢得了生存空间,成为信息时代情感与意义的全新载体。探寻微电影的发展之路,有必要将其置于数字时代的媒介语境之中,深入分析其话语方式、符号策略与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雷玥 《传媒》2021,(5):59-61
近年来,国内涌现不少人文纪录片佳作如《人生第一次》《风味人间》等,引发大众热烈反响.国产人文纪录片的新生态,可从创作与传播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创作层面,镜头语言沉浸感强,叙事结构以点带面,声效配音富有质感,美学风格体现东方气韵;在传播层面,从平台合作、商业布局、受众运营、形态革新等维度实现跨圈层传播.研究人文纪录片的影像表达与传播创新,有助于我国纪录片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传播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出版业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加大与国外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出版市场.文章以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出版全球化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的跨文化出版形势进行阐述,并对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及传播内容选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在社会热点事件上引发的情绪化表达,从传播诉求的角度分析当前微信情绪化表达的社会背景和表达诉求,得出微信情绪化传播是公众现实诉求、社交表达诉求和自媒体行业利益诉求三者的共谋,而其背后是国民理性言说素养的缺乏和新媒体共同体在达成共识上的偏差,文章认为只有通过从“制造共识”走向“创造共识”,才能使微信规避情绪化表达,走向理性言说.  相似文献   

11.
遵循政治传播研究的批判性建构主义路径,从公众表达的角度审视算法对于政治传播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现实运作中,算法对公众表达具有三种操控模式:屏蔽、下沉公众表达;引导、规训公众表达;伪造公众表达。算法的这种力量是基于其作为技术和权力集合体的根本属性,算法作用于公众表达的运作机制背后是技术、资本与政治之间的交相互动。这一现实将对未来的政治传播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以多元主体的平等参与为要义的现代政治传播,来自公众一方的力量前景堪忧;政治力量与资本力量借技术之力,将成为政治传播场域中的强势主体;算法技术操控下“失真”的公众表达将使政治传播的有效性受损。在中国语境下,政治对资本力量的制约将成为政治传播未来的基本面向。  相似文献   

12.
陆小华 《青年记者》2022,(15):77-79
数字科技深刻重塑着数字内容的表达逻辑,呈现为显性表达与隐性表达相契合、抽象表达与具象表达相融合、融合表达与数据表达相支撑、双维表达与多维表达相演化、个人表达与公众表达相转换。需要与变革趋势相适应的传播策略设计。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从近代到现代社会变迁的标的物,也是我们观察社会的主要参考系。从报纸登载的纸质广告到现如今互联网形式广告,无论其形式、表达手段、载体、传播技巧都已发生丰富且复杂的衍化,广告门类已经从传统广告泛化为数字化新媒体形式的创意传播。这种泛广告形式的创意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其主题意义表达将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和变化正是本文所要具体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谈话类节目逐渐被观众接受和喜爱,并成为社会中的文化景观。本文从谈话节目本身的审美内涵、语言传播符号的审美追求、非语言传播符号的审美三个方面论述谈话类节目的传播美学。  相似文献   

15.
"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是传播学中一块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丰富的人类传播符号系统中,以语言符号系统为分界点,有区别地研究各种人类传播现象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符号系统在人类传播中可能带来的不同效果,同时也对我们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提供具体而详细的理论支撑。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中国"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黄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黄河文化精神振奋人心。现以场景理论作为黄河文化传播研究的切入点,丰富黄河文化传播形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价值,以地标符号、视觉符号和时尚符号为基准,建构黄河文化符号传播体系,形成黄河文化媒介传播矩阵,促进媒介跨界融合,增强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提升用户场景体验,实现黄河文化符号的智能化与场景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著名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曾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认为符号是人本性的提示。这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即发明符号、运用符号并依赖于符号传播思想及文化。其中,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服饰是非语言符号的典型代表。国际政治中的服饰具有其特殊性,不仅承载着复杂的政治文化信息,更是丰富政治外交语言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符号属性。在无形中承担起传播外交理念,助推经济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国际政治中的服饰符号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场合的跨文化传播功能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庹继光 《新闻界》2006,(5):104-104,121
电视的介入,对于体育传播乃至体育运动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电视进入体育运动以后,电视传播将体育比赛由小圈子的、贵族式的活动变成了一个普罗大众的“公共领域”,体育变成电视体育是这场变革的核心。①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干脆把当今时代称为“电视体育的黄金时代”。国际奥委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迈进的重要战略部署。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文化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维度阐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意蕴,从传播学角度阐释推动黄河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希冀以此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科学高效开展提供理论助力。  相似文献   

20.
佘意明 《新闻战线》2020,(13):104-106
为传播老区红色文化,株洲日报努力探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话语体系,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富矿,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话语表达。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积极推进话语创新,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将红色理念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红色文化的基因融入当代人的血脉与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