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莉容 《新闻爱好者》2011,(11):101-102
主观性及元语标记 说话者以不同的视角、情感、认识构筑信息并向受话者传递,话语都用不同的方式带上说话人的情感、角度,这就是主观性。沈家煊认为:“在话语中.含有说话人的‘自我’成分.说话人在表达命题的的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相似文献   

2.
在平常的新闻语境中.新闻话语总是一副客观、简洁、平实的硬性形象,它总是在有意地躲避叙述中情感的渗透与评判,新闻事实过滤掉了生活与情感的气息,新闻人物成了记者笔下的道具与材料.你听不到他内心悸动的真正颤音,对新闻真实感的追求遮掩了生活的灵性.新闻变得冷硬。《大河报》“都市倾诉”版,为生活中的情感事件构建了一个表达的平台.为冷硬的新闻话语灌注了生命灼热的气息,使新闻话语由“事件的真实”升华为“情感的真实”、“生活的真实”^①。在笔者看来,它至少从以下六个方面拓宽挖掘了新闻话语内涵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之语言及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运用和组合语言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语言借助不同的媒介来表达时会有不同的模式变体,电视访谈处在特定的语境中,与自然对话相比,具有独特的语用特点。元语言对说话人构建语篇和听话人理解语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持人使用元语言向听话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可以帮助或引导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意义并能够顺应主持人的交际意图,成功地达到传播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追溯"用事实说话"这一话语产生的具体语境及演进过程,阐释了事实对于宣传工作和新闻写作的载体意义及被赋予的不同含义,得出"用事实说话"是一种宣传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薛熙 《新闻世界》2013,(12):38-39
关注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记录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矛盾或情感困惑,让新闻从重视"政治话语"回归到重视"民众话语",从宣传回归到生活信息传播,民生新闻因其内在的亲民性及广泛的情感共鸣,受到普通市民的喜爱。但同时它因报道琐碎、浅显而受人诟病。民生新闻在展示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具体新闻活动中所存在的误区,走出误区,才能创建属于自己的新闻品牌。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指"说话人对表达话语含义的语境所作的设想"。语用预设可以在简洁英语新闻标题的同时增加标题的信息量,通过幽默讽刺却不失内涵的标题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受关注度。语用预设在设计、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实现形式、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施阳 《视听》2023,(3):117-120
现实生活中,由于话语体系与共通意义空间的差异与错位,加之对社会地位、人情世故的考量,在印象管理视域下,人们呈现出的是符合他者对自我期待的伪自我,导致自我情感被压抑。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网络社区小红书App逐渐被大多数人当作真实世界中类“后台”的存在。小红书中各式吐槽帖的出现表明,在匿名表达和虚拟共情的条件加持下,小红书作为公共领域中类“后台”的存在,为用户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减压阀和宣泄口。用户在其中可以寻求虚拟网络中共在的观点认同与情感共鸣,从而满足自我的认同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闻话语的设置、表述与对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话语是新闻话语者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叙述与建构新闻事实的工具。新闻话语功能的实现起始于话语的设置,因为新闻话语的设置规定了新闻表述的内容框架和意识形态框架并支配着表述的倾向。不同地域与国家的新闻媒体由于所持的立场、观念、态度不同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所设置的新闻话语就可能会出现分歧,其表述的具象新闻事实就会产生差异,这必然会导致话语对抗。因此,在全球化的传播语境中我国就非常有必要去建构国家话语体系和民族文化发展战略,以把握属于自己国家的话语权、确立自己的国际话语地位而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9.
报纸新闻话语的修辞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厚珍 《新闻知识》2005,(10):61-63
新闻话语有没有修辞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大多数人眼里,修辞只是夸张、比喻之类的方法,与想象相联系,多用在学作品当中,而新闻讲究真实性,与之不太相关。因此到目前为止,在新闻写作方面的作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谈新闻写作的修辞,只有“用事实说话的表现手法”。其实,话语的修辞涉及的是我们如何表达的问题,新闻同样也要考虑如何表达即修辞的问题。“新闻修辞不仅限于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相反,它还包括为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靖鸣  春茹 《传媒观察》2023,(1):84-93
暖新闻力图给受众以关爱、抚慰和温情,其话语实践打破了既往新闻客观和主观、情感和理性二元对立的话语框架,在契合暖新闻体现时代、社会和人心之暖的主题前提下,通过第三人称的他者话语和个人化的心理过程,实现客观事实呈现和暖心情感表达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同时,新媒介技术在增强暖新闻报道感染力和实现受众创造性消费暖新闻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非理性表达指的是人在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感觉下意识等)的控制下所做出的语言或者行为.①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非理性表达则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话语上的谩骂和情感上的泄愤.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社会中,网民往往针对热点事件发表自我看法,即使是在未弄清不明信息来源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即开始了"自我审判".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这是新闻规律的最基本要求,是我们在新闻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客观报道,不允许任何的主观臆测或者假设推断,靠事实说话,不允许随意赋予新闻本身并不具有的意义而成为某种观点的诠释与注脚。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个新闻事件的主体都是人,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又是社会的人,缠绕在不同的关系当中。  相似文献   

13.
语言,除了客观地表达命题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表达说话人的观点、说话人的感情和说话人的态度的功能.在对语言的客观性要求甚高的新闻报道中,语言主观性的体现对文本意义表达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性灾难新闻报道的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西方灾难性新闻的写作差异,建议新闻工作者在语言使用中能尽量避免个人观点的表达、进而使新闻文本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14.
宋文凯 《视听》2022,(4):142-144
人文纪录片以人为核心,蕴藏着深厚的生活哲理和生命价值.《和陌生人说话4》通过普罗大众的平凡生活,展示现实图景下时代孤独与现实陪伴的深刻含义,进而拉近现代社会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和陌生人说话4》在叙事艺术和美学意蕴两方面具有创新之处,在话语感受和讲述节奏上与时代相拥,注重人文关怀,呈现出人文纪录片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5.
何回 《青年记者》2007,(16):69-70
对处于急剧变动的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来说,有太多的困惑或情感需要表达,不断开放的时代又给公众赋予了一定的话语权利和各种话语舞台,媒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说过,电视展现的就是说话的人头。这话虽说有点太绝对,但却也道出了说话对电视的重要性。一是电视离不开人说话,二是说话水平的高低基本就决定了电视节目好不好看。在电视中说话的人当然是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但其中最具有话语权,对电视节目的话语质量、效果具有绝对影响力的人当属主持人了。本文将从主持人中的对话入手,探讨让电视谈话更精彩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断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强化文风建设是党在新闻舆论领域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表征。党的新闻文风建设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理论逻辑,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功能导向的实践逻辑,三者辩证统一,构成了新闻舆论工作自我革命的逻辑框架。新闻文风建设推动了媒介话语与政治话语的有效统一,形成了有关新闻文风建设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新闻话语的交际意义进行了阐释。语用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对话语意义推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二者都暗示了交际者在意义推理中的理性行为,即话语意义的理解过程是符合逻辑规则的。话语意义的理解可以看做是在新闻语言交际语境中对交际者说话意向的还原。新闻话语意义的推理可以看做新闻交际者对信念协调性的自我辩护。基于此,作者提出如下假设:在正常新闻交际语境中,我们倾向于相信一个陈述,而不是拒绝它。即使这个陈述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证明一个陈述是错误的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我们只有在确定这个陈述是错误的时候才拒绝它。  相似文献   

19.
信息传递者的人是如何接受信息的,又是怎样生成话语的,如果仔细观察新闻传递的方式就会看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递者只是接受了其他传达者的信息,并利用各种引语形式把其他传达者的话语转换成了自己的话语。本文从话语理论视角出发,认为权威的新闻源才是新闻中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20.
陈群 《新闻世界》2011,(12):9-10
改文风的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传媒理念和思想作风的转变,是新闻工作者对自身位置的重新打量。改丈风不是仅仅改文字,重在改话语霸权为话语平权,改宣传语态为传播语态,改官话套话为群众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