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属于以人为尺度的价值论问题。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能动的反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无论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无论怎样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原则,都无法抹掉新闻报道和新闻采访的主观性倾向。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客观性的哲学特征。在哲学上,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特性;在新闻学上,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它。就像本体哲学主观性更为明显一样,新闻不会因为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而使其主观性缺失。新闻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然而,事实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即使是摄像机式的再现,也有报道者在选题、取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新闻已经成为基于互联网等新媒体之上的受人关注的新闻形式,其最大争议之处在于该报道倾向的极度主观性。文章梳理了网络游戏新闻的中外发展脉络,按照网络游戏新闻所属网站的性质和内容对网络游戏新闻进行初步界定和分类。以中国网络游戏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突破点对其价值取向和未来趋势做出预测,指出网游新闻报道应更趋于专业和规范,将目前网游新闻报道的重点从游戏本身转向玩家利益与价值的关注,并应排除厂商利益,坚持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除了客观地表达命题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表达说话人的观点、说话人的感情和说话人的态度的功能.在对语言的客观性要求甚高的新闻报道中,语言主观性的体现对文本意义表达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性灾难新闻报道的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西方灾难性新闻的写作差异,建议新闻工作者在语言使用中能尽量避免个人观点的表达、进而使新闻文本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新闻报道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更倾向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则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主要是中西方新闻传播思维、传播体制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本文从中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体制的差异出发,分析了不同新闻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9,(5):27-27
新闻报道仅仅在立场、倾向和意见层面存在片面性,没有割裂、扭曲、破坏新闻事实,可称其为是“新闻片面”。片面新闻的根本特性是新闻事实的片面性,而非纯粹的立场、倾向和意见上的片面,也就是说,新闻事实作为新闻的根本属性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遭到质疑,片面新闻依据的新闻事实不客观、不全面甚至是失实的,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新闻反映的是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新闻语言应该是客观的。用客观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现在已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中仍大量存在主观性语言。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中的主观性语言有两种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一种是议论、评价性语言。这种语言在“文革”时期的新闻写作、新闻报道中表现十分突出,“文革”后至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纠正,但也还一定程度的存在。那种表现很明显的,已不多见了,有的表现不太明显,却大量存在。如有一篇写某县发生一起多人食物中毒事件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9.
付识睿 《今传媒》2012,(4):136-137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运用语言的任意性、谎言性来解释不同的报纸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不尽相同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较不同报纸媒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情报道的差异性,指出新闻传播并非是客观性的而是主观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语言的特性对报纸新闻语言的影响,试图给新闻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广泛性和专深性的统一,而更强调广泛性;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统一,而更强调纪实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而更强调客观性;速度和深度的统一,而更强调速度.好的新闻语言应该是这一切矛盾的最佳处理的统一.新闻语言的特色,就是在处理这些矛盾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闻采访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决定新闻报道水平以及新闻媒体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和落实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与理念。对此,本文以柴静在《看见》栏目中的报道实践为例,在简要概述新闻采访客观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要点,以期为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校媒体的新闻报道直接服务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化建设,而新闻的客观性是高校媒体在采集、制作和发布新闻中要时刻去面对的问题:当校园媒体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时,关于新闻的客观性原则问题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中主观性解说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华  詹恂 《新闻界》2006,(4):106-107,105
在电视新闻中,解说词承担着解释、说明、补充图像并开拓图像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使命。解说词的编撰和播报中语调的运用都能体现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意志。因此,解说词写作和播报的过程即是新闻工作人员主观传播的过程。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效的控制个体的主观性,从而达到解说词的“相对客观性”。近年来,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倾向出现了“多样化”。多样化趋势适应了市场需要,然而也为电视新闻报道带来了消极作用:解说词主观性语言的泛滥使用就是最直接的后果。那么导致电视新闻解说词主观性日益严重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又应如何有效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潘陈青 《东南传播》2012,(3):126-128
本文结合近期媒体对李阳家暴事件的报道,分析新的媒介生态下记者对新闻客观性的把握程度,从主、客观两个层面探析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原因,认为作为规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应始终为媒介机构及其从业者所恪守,而其实现形式则可以从报道时是否中立地呈现观点、本真地投入其中、平衡地宣扬善恶和逐步地揭示全貌等多个维度上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5.
客观报道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古以来,新闻报道客观性一直占据新闻报道的主导地位。新闻传播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公众传播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采取客观的态度,不要将自身的情感因素加入其中。我国新闻报道一直颇为重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下文主要分析客观报道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并探讨其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增强新闻用语的客观色彩王中义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播新闻的媒介。记者写新闻报道要通过语言,自然会显示出主观色彩。但是,作为观念形态传播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实的变动,就没有什么新闻可言。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客观性的重要特征。写新...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闻杂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荣刚 《新闻界》2007,(3):87-88,67
本文通过对美国新闻类杂志的具体分析,认为美国新闻杂志总体特征和趋势为:传统新闻杂志继续倾向于软新闻报道;仅有极少数保持了硬新闻的报道风格;随着总统大选的结束,一些边缘性新闻期刊又开始远离硬新闻,而更多地关注文化报道;在整个新闻杂志世界里,娱乐性新闻的报道总量是稳中有升;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受到了新兴刊物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孙健 《新闻记者》2014,(8):86-90
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理论研究伴随着新闻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客观性作为西方媒介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亦为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研究者所关注。本文认为,民国时期的研究从新闻业的社会地位、新闻报道的方式与职能、新闻从业人员培养等多个视角对新闻客观性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并对当时的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晓楠 《传媒》2017,(23):54-56
机器人新闻是借助计算机程序和大数据分析而产生的.机器人新闻的出现对传统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客观性和背景材料整合等方面带来了挑战.但这并不代表机器人新闻可以取代人工新闻报道,因为机器人新闻报道仅限于事实,对事实背后的原因很难表达,客观性表现使新闻失去了人文关怀,且其提供的背景材料也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赵建伟 《新闻知识》2012,(6):90-91,76
新闻事实本身的多义性决定了不同记者针对同一事实可以(事实上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报道,而针对特定事实如果选择了某一不恰当的报道角度必然会导致新闻文本客观性的缺失,或者说会直接导致新闻文本明显的主观性特征。显然记者应尽力避免不当报道角度导致的主观性以确保新闻文本的客观性。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新闻文本来探究不当报道角度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