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岩 《声屏世界》2005,(2):27-28
这里的“硬新闻”,是指我们电视新闻中常见的成就性、经验性报道等报道形式。在东北振兴、媒体先行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做好这些新闻报道,啃下这块“硬骨头”.让此类新闻背后的大主题春风化雨般的为观众理解、接受,顺利实现新闻传播的“软着陆”。几乎成为电视记每天都要直面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举重若轻”的本领.为此.笔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韩宏 《新闻战线》2020,(5):110-111
要采写出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让读者记得牢、印象深的文物新闻作品,就一定要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肯于吃苦练脚力,"铆"在新闻一线"逮活鱼";细心观察练眼力,淬炼捕捉新闻的"火眼金睛";站位高远练脑力,在新闻中发现"新新闻";深挖细雕练笔力,让新闻故事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是党报宣传的重要内容。说其重要,理由有三:其一,深度报道是权威媒体的优势,是大报风格的体现。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手段;其二,深度报道往往在重要时期。对重大新闻起着重要引导作用,是读者深刻了解党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的有效报道形式;其三,服务大局,推出典型,反映成就.深度报道有强势,有力度。  相似文献   

4.
大连日报是大连市委机关报。大连日报以改革赢得自身的巨变,成为一张有品位、有档次、与大连市民水乳交融,无隗于大连形象的报纸。大连日报迅速地挺进读者市场,赢得了读者广泛的赞扬,以内容新、版式好、特色浓、冲击力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时间,大连的报业市场上刮起了大连日报的冲击波,报纸发行量直线上升。作为大连日报发行总公司基层的记者站站长,功不可没,在这划过星空漂亮的弧线中也有他们增添的浓重色彩。那么,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如何当好站长呢?  相似文献   

5.
沈春良 《视听界》2010,(1):101-102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驻守在前沿阵地的“突击队员”。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驻站记者如何提升业务能力,保证广播“先声夺人”?笔者认为,应当先人一步、深入一层、厚积薄发,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掘、延伸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6.
了解大局,不回避问题,把成就报道写出新意。这三点是作者在新闻实践中重点把握的。了解所在省市的"大局"行业报记者站的记者要唱响"主旋律",必须了解所在省(市)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以及行业经济工作在全省经济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围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驻地新闻转化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也考验着驻站记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一名优秀的驻站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扬长避短,避免出现"灯下黑"、业务水平下降、失去相对独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用良好的大局观指导日常的新闻采访写作,是对党报记者的基本要求;培养和锤炼自己的大局观,也是多数党报记者都很重视的基本功。作为派驻在省辖市记者站、长期远离本部工作的省级党报驻站记者,工作范围处于全省的一个局部,工作性质又要求把自己所在城市的工作放在全省的大局中来观察思考,存在从“窗口”看全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资讯发达,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媒体记者的"无冕之王"身份面临挑战。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深圳广电集团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就曾问深圳商报记者,"我们记者好像现在没有以前那样被人重视了。"其实,他的发问里折射了这样一些问题,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面对"扎堆"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学上.“硬新闻”的概念指的是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时政、经济、政府工作方面的重大新闻。相对于娱乐消遣性的“软新闻”而言。“硬新闻”更多地表现出题材重大、信息深化、影响力大等特点.如时政要闻,政策解读、热点话题、深度报道、重大事件、舆论监督等。近二十年来,新闻竞争从“软新闻”领域发韧,使得一批都市报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1.
郑有胜 《记者摇篮》2014,(10):14-15
一位新闻界前辈曾这样提示后来者:新闻到处都有,俯拾皆是,甚至旧闻里面也有新闻,就看你能否及时捕捉到它。这就要看一个记者的业务能力了。这种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新闻敏感性是其中的关键之一。何为新闻敏感性?一般认为,新闻敏感性就是及时准确发现新闻的能力,是能迅速准确地判断什么是新闻、有多大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性强,记者就能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来,继而撰写出有分量的新闻稿件;反过来,新闻敏感性弱,明明新闻  相似文献   

12.
驻站记者要立足当地探求一条既适合所就职的报纸需要,又能为自己新闻事业打开新局面的路子,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当地重大突发性事件,对寻常新闻线索进行深挖细究,积极拓宽新闻题材;另一方面,驻站记者还须注意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以期自己的新闻事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说起硬新闻,往往与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静态性报道、主题先行式报道等等内容联系起来。做硬新闻,创作者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观众也感到沉重,这就要求记者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换句话说要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4.
何谓“硬新闻”?我理解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以严肃题材为主,是反映经济、政治、化、社会等重大问题的新闻,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未来;二是报道方式以深度、思考、分析见长。它报道事实——发生了什么,但同时分析事实之间的相关联系以及事实包含的意义——它意味着什么。它不报道一只猫长五只脚这种琐碎的东西,不以娱乐、噱头取胜。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传播理论界,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内涵的区别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媒介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进而让新闻理论的论述开始慢慢清晰起来,新闻理论的类型之间的区分也更加明了,对于"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界定也开始变得明确起来。所谓的"硬新闻"就是指实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而"软新闻"则是代表着对于实效性要求并不是非常高的非事件性的新闻,也就是说,当前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内涵界定主要是从实效性和新闻属性两个方面来区分和界定的。对于新闻实践而言,弄清"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内涵,对于新闻报道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驻站记者,是指媒体常驻某地的新闻专业人员,驻站记者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编制在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另一方面,长  相似文献   

17.
驻站记者如何采写独家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现身说法,论述了驻站记者只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注意积累,炼就一双发现新闻的慧眼,就一定能从看似平常处发现好新闻,挖掘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如何克服新闻"审美疲劳"?本文作者以采写的《泰兴:村民"直评"让村官坐不住了已有16名村官因群众满意度低受到处理》为例,从接触这一选题到采访、写稿的全过程谈起,探讨了超越业务"停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领导参加的政务活动及重大会议常常被称为“硬新闻”。不仅内容“硬”,涉及大政方针,重大决策,而且形式也“硬”,记者写出来的稿子常常是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训人。长此以往,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时政记者离开“要”、“强调”、“指出”等强硬的词汇,几乎写不出稿子。领导活动报道的程式化、冗长、乏味、空洞成为我们新闻宣传的痼疾,且久治不愈。  相似文献   

20.
钟贤 《新闻前哨》2003,(9):70-70
经济新闻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经济新闻。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经济新闻的时代特征也越来越鲜明。同时对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在对经济新闻的界定、本质把握的同时,作为一名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新闻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