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卡夫卡的《变形记》,首先从思想意义上,它再现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异化现象。次者从认识来源上指出《变形记》是卡夫卡独特生命的体验。再者从艺术特色上分析了《变形记》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杨阳 《大观周刊》2013,(2):25-25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有着与19世纪传统的文学创作截然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艺术风格.在各种解读观点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寓言化和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现实中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相互交融.是荒诞性与真实性共存、追寻与失落共存的多重悖谬形式。以其长篇小说《审判》为例,读者能够从中解读出追寻与失落、恐惧与勇敢、荒诞与现实、罪与赎罪等多重悖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学作品能够被广泛的传播与接受,不仅是因为受到文字、语言、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在创作过程中艺术手法的运用.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原因是其巧妙地运用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来普及人性与人情,进而跨越地域限制,于人们之间传播.文章以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海边的卡夫卡》的成功传播为例,详细地阐述及分析了成功的文学作品被传播与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婷婷 《青年记者》2006,(22):34-35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是20世纪小说家,卡夫卡的作品是现代社会的寓言,常规的理性、逻辑在他的小说世界中被卡夫卡式的思维方式、逻辑轨道取而代之.他为读者呈现的是隐藏在现实后面的、经过生活发酵的、变形成一种陌生形态的世界的面貌.除了陌生感,在卡夫卡的小说世界里读者还会不断发现自相矛盾、似是而非的情节,仿佛陷入一个文字的迷宫里.这种现象被称为佯谬(Paradox),或者悖谬.  相似文献   

5.
许冉冉 《今传媒》2022,30(3):94-98
黄梓导演的处女作《小伟》(原名《慕伶、一鸣、伟明》),创新性地构造了慕伶、一鸣、伟明这三个段落,并以三种不同的视角讲述伟明患癌后一家三口的琐碎日常。本文将以《小伟》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影片中关于时间的隐喻、梦境与现实空间的双重置换以及仪式化的影像表达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探寻影片在创新性的时空建构中所呈现出来的时空价值与生命思考。  相似文献   

6.
许娟 《出版广角》2016,(16):52-53
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非虚构文学并不是陌生的文学形式。2016年,由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白俄罗斯记者、纪实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非虚构文学《二手时间》在国内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在各大书展上纷纷亮相,荣登各类图书榜单,并受到国内知名作家的点评推荐。本文从图书题材以及图书翻译的角度来探究《二手时间》深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霍晨洁  夏雨 《视听》2021,(4):95-96
电影《一九四二》以第一人称视角,将血淋淋的现实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样的生存厮杀中,所有信念全然溃败,人性信仰全面崩溃,个人、信徒、国民政府被解剖到最深一层,电影主题也由对灾难的反思深入到人性和民族层面:灾民该何去何从,民族又该何去何从?影片在揭示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在思考人性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8.
《变形记》借助真实与荒诞的艺术手段,以寓言的形式,展示了现代人被巨大社会压力所异化的现实。笔者从"异化"内涵和具体表现形式,异化世界的构成元素和荒诞背后主题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卡夫卡为现代人构建的异化世界。  相似文献   

9.
陈芝欣 《视听》2022,(3):102-105
佛罗莱恩·泽勒的电影处女作《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用影像语言还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观世界,再现混乱的时空,带领观众体验生命秩序崩溃后的混乱和未知.影片利用密闭环境的宏观相似性与室内陈设的微观混淆性,将空间营造出扭曲感,并通过狭长的走廊和紧闭的门来表现电影中空间意向的象征隐喻作用,最后通过空间维度的叙事来塑造主人公安东尼的...  相似文献   

10.
11.
刘芳 《新闻世界》2012,(7):236-238
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它可以反映和表现社会的问题和症候,同时也维护和灌输着特定的意识形态,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本文以美国电影《在云端》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故事发生的背景,从媒介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一种症候式的解读,从而揭示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把握社会现实的深度,并且认清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12.
《厚重河南》是《大河报》的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专版,创刊于2002年12月2日,其前身是该年11月4日创刊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是《郑州解读》在全省范围的扩展与延伸,在这里谈《厚重河南》亦包括了前期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从创刊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归途列车》为例,阐述了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时代意义,剖析了制约该类纪录片创作的各种现实难题,并从政策与管理和制作主体两个角度,提出全面加强和推动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林帆 《档案天地》2004,(6):8-10,12
走进中国革命博物馆近代史陈列室,人们不难感到一件件凝结着艰辛与辉煌的物证剪辑了几十年风雷激荡的革命史,而最终定格在一幅庄严热烈、富丽堂皇的巨大油画——这就是彪炳千秋的历史巨作《开国大典》。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界对《读书敏求记》的成书时间或因循旧误而不觉,或语焉含混而不明。本文立足文献,审慎辨证,考定《读书敏求记》结集成书是在遵王晚年最后3年中,而尺凫跋语所言竹垞康熙二十年(1681年)诡得手录本之事,实为子虚乌有,厚诬贤者,不足凭信。本文还据《读书敏求记》所载,推断出《也是园书目》的具体编撰时间。  相似文献   

16.
《时间之间》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重要剧作《冬天的故事》,珍妮特·温特森以创新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将原著故事置于当代背景中,探讨了"宽恕"与"爱"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剖析《时间之间》的典型人物、主旨意义与创作风格,探讨该书出版的现实价值与精神价值,即对人的个性与社会伦理的关怀,以及对原著改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芦璐 《河北广播》2009,(5):61-62
耳边传来的是那个长发儒雅的音乐才子李泉喃喃的声音,“时间飞了,飞的是你的梦想,变的是模样”,五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近2000千个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回想,它就以轻盈的姿态飞走了。萦绕心畔的还是那首歌“照片里那张脸的名字叫回忆,镜子里那张脸的名字叫成长”……  相似文献   

18.
宣华华 《声屏世界》2010,(11):68-68
几年前,央视《读书时间》因收视率原因在苦撑八年后黯然谢幕。现如今,曾红透大江南北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也连连下滑,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家讲坛》已进入“死亡倒计时”。是谁谋杀了《读书时间》,搞垮了《百家讲坛》?  相似文献   

19.
王思思 《今传媒》2016,(10):101-102
2015年8月,BBC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一经播出之后,立即引起了中英两国舆论的强烈反响。这部具有真人秀性质的纪录片,其实质是一个精心制造的“媒介奇观”。通过将各种具有中西文化代表意味的拍摄元素的陌生化处理,呈现出强烈的文化冲突表征,从而加强了奇观效果;同时在剪辑和叙事上的戏剧化表现,进一步参与构建了这个媒介奇观;纸媒和网络媒体的加入,扩大整个奇观的规模并加速了奇观的构成。  相似文献   

20.
李佳宇 《兰台世界》2017,(7):115-117
西汉刘向受诏主持中央藏书的整理工作,为各书写定叙录,而这些叙录被另编一书成为《别录》,时间应该在郑玄之前的东汉时期,原因有三:一者,距刘向时代最近的《汉书》并未提到《别录》一书;二者,阮孝绪《七录序》关于《别录》的叙述存在疑点;三者,《别录》一书在郑玄时才见录于文献典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