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林 《兰台世界》2016,(19):108-112
1938年初,中共中央派遣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由山西临汾到达确山竹沟,担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筹划豫皖苏边区抗战事宜。为了应对中原与华中地区沦陷后的可能局面,彭雪枫积极创办军政教导大队,大量培养抗日干部,组建武装,积蓄力量,为开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做了充分准备。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馆藏档案"彭雪枫在确山竹沟为军政教导大队第一期学员张克辛开具的介绍信",就是这段历史的直接见证。  相似文献   

2.
朱煜 《贵州档案》2003,(5):32-34
从河南竹沟到湖北京山八字门 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是桐柏山区数县交界处的一个小镇,东连确山县城,南邻信阳、桐柏,西接泌阳,北靠遂平,是延安通向华中的交通枢纽。高敬亭率新四军第四支队东征后,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和湖北黄安县七里坪分别成立了留守处。  相似文献   

3.
送王焰同志     
为党的事业奋斗了63个春秋 ,受人崇敬、享有声望的解放军报社原顾问、正军职离休干部王焰同志 ,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于2000年8月5日18时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不幸逝世 ,享年84岁。王焰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新闻工作者。1917年2月 ,王焰同志出生于河南省鄢陵县城内区碾韩村。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 ,年方21岁、正在北平师范大学求学的王焰同志 ,在抗日救国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下 ,于1938年初正式参加新四军河南确山竹沟教导大队 ,…  相似文献   

4.
《厚重河南》是《大河报》的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专版,创刊于2002年12月2日,其前身是该年11月4日创刊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是《郑州解读》在全省范围的扩展与延伸,在这里谈《厚重河南》亦包括了前期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从创刊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和  相似文献   

5.
三访申凤梅     
我对著名的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采访,进行了三次,持续三年时间。第一次,1982年冬天,在江苏徐州。第二次,1984年春节前夕,在河南周口,也就是申凤梅任团长的河南省越调剧团的所在地。第三次,1985年3月,在河南老革命根据地确山。当时她率团结束了在驻马店的演出,来到确山为老区的山民和部队演出。每一次采访,我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促使我再抽时间,去进一步采访她。  相似文献   

6.
朱德著作的出版最早见于1933年。《谈几个战术的基本问题》,曾收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3年6月出版的《红色战场汇刊》。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著作较多,其中包括:《抗战到底》,救亡出版社1938年出版。《八路军半年来的抗战经验与教训》,收入汉口新华日报馆1938年印行的《我们怎样打退敌人》一书中。《论抗日游击战争》,是朱德的一部重要军事著作,详细地论述了游击战在抗日自卫战争中的重要意义,抗日游击战争的要素以及抗日游击战的战术等问题。当时部分章节曾在抗日根据地的一些报刊上刊载,延安解放社1938年11月出版了单行本,新华社、新华日报馆于1939年3月,东北书店于1947年先后以《论游击战》、《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等书名印行。这部著作与1938年5月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作交相辉映,对于坚定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论解放区战场》,是朱德的又  相似文献   

7.
<正>范长江是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外,国内第一个正式以新闻记者身份进入延安的人。范长江到达延安的1937年2月9日晚上,毛泽东会见了范长江。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在河南确山县"五七干校"纵身投井,他61岁的瘦弱身躯轰然划破秋水长天,那惨烈的涟漪至今仍在历史的心头荡漾,范长江之死至今成迷。范长江在河南确山的最后时光地处河南省确山县城30公的瓦岗镇芦庄村,是一个丘陵环抱,两河相交,人口千人的小村  相似文献   

8.
“民族的号筒”——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军事记者》2003,(11):56-57
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创办《抗敌报》,向全区发行。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在这时调来报社任主任,以后担任社长、总编辑。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为《晋察冀日报》,解放前夕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一个报纸,是边区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聂荣臻曾称赞该报是…  相似文献   

9.
研究近代河南报刊的人,常提出,河南近代报章究竟发端于何时何报呢?我国著名报刊收藏家冯翰飞先生在《开封报界小史》中写道:“开封当前清戊戍政变之时,即刊有河南官报一种,半月一册,实为河南(近代)报章之鼻祖”。冯先生在这里所说的“河南官报一种”,就是河南清政府官书局于1898年8月在开封出版的《汇报辑要》。过去,只见有冯先生的这一记述和开封市图书馆肖凤桂同志  相似文献   

10.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黑竹沟,究竟谁在制造假新闻?娄汝壮因传媒的宣传,四川黑竹沟成为海内外关注的“中国百慕大”,可去冬今春,《南方周末》等一些报刊突然发难,指称黑竹沟是“新闻骗局”,引起强烈的社会震动。本文作者曾四进黑竹沟,他根据自己的调查所得,大声质问—去冬今春,曾报道...  相似文献   

12.
千树、健敏二位总编:离开河南不知不觉已有几十年,对河南档案界同仁执着、勤奋、进取的精神风貌却仍记忆犹新。十多年来,无论在何处见到来自河南的同仁,都会油然产生一种亲切感。(千树:2002年我去深圳深有体会。)非常希望河南的新、老朋友来深圳观光、交流。今年以来我接连收到4期新版《档案管理》,读后颇有感慨。对于《档案管理》刊物,我算是个老读者了,在河南工作期间我是每期必读,(千树:国庆局长的认真劲在同行中是出了名了。)且在贵刊发表了19篇文章,对贵刊是有感情的。这里我想从一个档案领域实际工作者的角度,谈一点感受,两点建议,供…  相似文献   

13.
国难声中发刊这里的《民报》,前身是上海《民国日报》。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时,日本政府为了推卸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曾发表声明,诡称“一二八”事变是由于中国的抗日运动所引起,捏造种种诬词,其中提到所谓“《民国日报》登载对日本皇室不敬的消息”一事。这一荒唐的借口,使上海公共租  相似文献   

14.
《战线》诞生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创刊时是晋察冀省委党内刊物 ,经历了晋察冀区党委、北岳区党委、晋察冀中央分局、晋察冀中央局等几个发展阶段 ,但始终未离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中央局撤销后由中共中央局宣传部负责。一、《战线》的发展过程1 晋察冀省委时期 (后称区党委 )———创刊1 93 7年 9月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后 ,中共中央北方局为配合八路军在该地区的抗日活动组建了晋察冀省委。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 ,1 93 8年 2月晋察冀省委创办了党内刊物《战线》 ,由晋察冀省委书记黄敬兼任负责人 ,1 93 8年 4月李葆华临时主…  相似文献   

15.
热血马兰     
马兰,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这个深藏在太行山褶皱里的小山村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日报》社所在地,家喻户晓的《毛泽东选集》就诞生在这里。抗日烽火中,马兰人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晋察冀日报社,晋察冀日报社许多在此战斗过的老同志因此把这里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1943年秋冬日军扫荡晋察冀边区,17名马兰人为保卫报社的设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7名报社的同志也将生命献身于此。邓拓在悼念战友的诗中写到:“从此马兰路,千秋烈士居。”任时光飞逝,历史却不会忘记这些已经故去的英魂。  相似文献   

16.
《新华报》是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机关报,也是新四军军部的机关报。该报发行于新四军活动区域,遍及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浙江等省,是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很有影响的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17.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5):142-142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对中国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冲破了敌人的文化统治,创办了多种报刊,在报刊上发表抗日文学作品,利用报刊进行抗日已成为当时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金剑啸就是利用报刊同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在哈尔滨创办了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后改名为《东北红旗》、《东北人民革命报》),该报的宗旨和任务是向东北人民宣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日报》是抗战时期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份"忠实地负责指导与记录鲁西北的抗日战史"的报纸。毛泽东曾为该报题写报头。为了扩大抗日宣传,1937年12月,中共鲁西北特委创办了《抗战日报》油印版。办报宗旨是"建设抗战文化,肃清汉奸言论"。初创时期,只是一张刻有3000多字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20.
胡兰 《档案与史学》2009,(12):33-35
丙戌年深秋,上午9时,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中国散文学会、《影响力人物》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