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多主体关系是影响跨域治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借助Ucinet软件呈现并量化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多主体间的关系。认为:跨域协同是协调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多主体间关系的理性选择。在当前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中,省级政府体育部门贡献最大,其他主体呈现非持续的被动参与状态,表现为一种以政府“行政任务驱动”的多主体间协同关系,存在违背“治理”理念、挤占社会力量参与空间,促生主体短期性“寻租”行为、助长地方保护主义等局限。提出组建跨行政区划的多主体跨域协同治理联盟,完善多主体跨域协同“激励相容”制度建设,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疏通多元主体互联渠道,构建一体化运行机制、强化跨域治理联动性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公共服务系统的结构、动力关系、支撑点及其功能构成了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机制原理;以政府为主,其他供给主体共同参与.构成了新型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体育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多元化的治理结构,是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以“强”政府为主要特征的“塔形”体育治理结构,由于市场与社会力量的缺失,存在着治理主体结构性分离的问题,已不能很好地适 应国家治理的大趋势。首先,对政府来说,既未能在总量上解决体育资源配置的难题,又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以及公平性不足的弊端;其次,对市场来 说,由于客观环境与自身特性的限制,其存在着发育不充分与调节失序并存的缺陷;再次,对社会组织来说,由于独立性不够与成长空间不足,它并 未真正承担起体育治理的重任。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通过由“管理”到“治理”的探索,推进我国体育治理结构改革,重新 调整与建构各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据此,对如何形成我国“网式”体育治理结构的改革路径进行探寻:(1)通过有管理的市场化,实现政府与市场的 理性结合,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治之路;(2)通过培育和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实现官方与民间的协同治理;(3)通过体制的改革,寻求公共体育 利益的平衡机制,实现各治理主体合作与良性互动的网络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无法由政府独立、有效地解决问题,城市社区体育有效治理迫切需要政社间加强合作,形成更加密切的联合行动,以提高基层体育治理的实效。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阐释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合作治理的理论涵义及价值意蕴,包括:以居民体育健康需求为中心;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进程;培育非政府组织发展力量。现实困境包括:公共服务精神流失,治理内生动力不足;科层制压力下社会体育力量边缘化、碎片化倾向;资源配置结构失衡,供需不合。建议转变公共服务观念,内化合作治理认同;构建“大体育”格局,对社会、市场力量进行协调和整合;问需于民,加强公共部门与公众的信任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软硬兼施"的混合法结构。软法具有严格区别于硬法的个性特征与独特功能。通过对体育公共服务软法的实证考察,分析软法创制与运作机制,软法的规范结构与分类。体育公共服务领域软法之治有利于促进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多元化治理主体发展,实现公民体育权利。当前,体育公共服务软法之治存在理念缺失、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应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做出变革,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软法的品质,以全面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法治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供给在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的供给保障有助于改善现有的民族地区治理格局。文章对少数民族体育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现代化治理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旨在从体育文化资本视角出发来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研究认为,现阶段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存在整体水平滞后、供给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结构复杂、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成本高、群众权利意识淡薄等问题。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其具有驱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健康,建构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功能。鉴于此,对少数民族体育提出适应性与针对性的科学规划,指出政府与多元主体共建治理,体育与旅游产业理性业态融合等现代化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7.
体育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供给升级是体育领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策略,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展开逻辑检视。县级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一元权威"成了供给升级的掣肘,主要表现在:供给理念上,"全能型"供给定位;财政投入上,事权与财力倒置;供给体系上,"碎片化"导致体系无秩序。据此形成新时代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框架:捋秩序,协同供给主体职能;建机制,协同促进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促进社会主体供给的政策引导机制;抓实效,协同政府绩效评价的内部制衡和市场的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学、文化产业学、体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没有真正深入进行,国家选择足球作为引领中国体育全面改革的“试验田”,是体育改革进程中顶层设计者所权衡下的英明决策。并提出了“举国足球”对中国体育发展启示为:宣告体育改革必须坚持“管办分离”的原则、强化学校体育重回教育“参与为主”的本质、推动体育事业走向惠民“公共服务”的工程、昭示竞技体育发展远离“长尾效应”的时代、直指体育产业坚守效益“服务经济”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采用访谈、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新区域主义理论审视了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式、特征及动因,据此以京津冀区域实践为例进行分析,表明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总体处于“分散治理、局部协同”状态,突出表现为治理主体单一、治理过程联动不足、治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等问题,存在任务驱动式协同治理实践偏差。属地治理根深蒂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跨域协商渠道缺失、主体间信任危机等,是造成任务驱动式协同治理常态的主要原因。引领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由政府任务驱动转向多元主体需求驱动亟需完善。作为集体行动的多元主体需求驱动式跨域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应着重构建跨域治理组织协调机制、协商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重视青少年体育并将之作为政府优先发展事项,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促进了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碎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借鉴英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治理经验,得出以下启示: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性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结构;重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监督评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区块链技术条件下的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展开研究,在国家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并运用于社会治理各领域的背景下,旨在为区块链技术条件下的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提供思路和建议。研究认为,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特征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所追求去中心化、协同治理、共识和智能合约理念高度契合。区块链技术保证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信息的精准识别,保证体育公共服务精准治理因群体施策,保证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智能过程管控,使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过程更加透明和安全,推动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结构变革。但也存在政府价值取向偏离、体育公共利益被俘获及缺乏制约等风险。需要加强政府价值规范与引领、构建相关法律和提升联盟治理能力来提前谋划,从而保证区块链技术在体育公共服务治理领域的运用科学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对于我国构建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加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也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被地方政府变相转移的可能。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目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一刀切"式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建设难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存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一次性消费"倾向,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弱化了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作用发挥,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嵌入;容易造成马太效应,拉大不同区域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差距等。为优化公共体育服务的"项目制"治理,一是在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重视对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统筹规划、过程监督与绩效评估;三是强化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的制度嵌入;四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差异;五是引导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农村体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经之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基于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把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动因,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均等化供给落实不到位、服务管理体制结构失衡、市场经济模式功能缺失、农民需求表达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确保治理公正平等、完善政府职能结构、促进机制融合发展、激发需求主体活力等方面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审视公共体育服务总体状况和区域差异,揭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处于区域重点突破的发展阶段。研究采用实证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行历时维度的梳理及简要评价;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路径、治理工具"转型逻辑问题;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从"指令与调控式的科层治理"向"合作与网络式的综合治理"转型;提出"一条主线、两个维度、三极互动、四大要素"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转型的综合治理体系框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有完整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具有中国话语体系的"综合治理"体系,是适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也在随着我国城镇化规划阶段逐步的改革与发展而变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民众体育需求脱节、区域分配的不平衡的严峻现实决定了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还难以在全国实现均等化以及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缺乏人文关怀和科学理念等。建议:第一,政府应该在公共服务中更加凸显出公共体育服务的地位。第二,结合多元化共治是中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第三,努力实现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以人口结构特征为依据应该成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的一个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治理实践展开伦理追问是促进体育治理发展的重要前提。体育治理他人所传达的内涵为社会与社会多元体育治理主体,据此,体育治理他人伦理问题有“相对他人”和“绝对他人”的二元面向:其一,应重视他人需要,基于伦理视角考量体育治理手段的正当性,对复杂体育治理关系包含的伦理意蕴加以反思;其二,确证社会多元体育治理主体的他人地位,认可并尊重他人的客观存在,与他人协同共治,并在体育治理中可以对他人负责。体育治理他人伦理的根基是诚实守信,目标导向为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具体包括自我与他人的商谈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以及发展伦理。基于他人伦理框架研究体育治理问题的理论创新在于带来了一种新颖的交叉学科视角,实践价值在于为推进现代化的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带来了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审视体育善治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等问题。体育善治是社会治理的形式之一,它存在于现实治理模式之中,是理想化的体育治理理念。探讨体育善治的显现空间,积极言说认识体育善治之名,主动行动通往体育善治之实,言行合一觅求体育善治之真,从而体育善治显现空间得以生成,体育公共治理得以实现。同时,在理性选择的圈划中,寻找体育善治的现实意义。体育善治是理性的综合体,工具理性引导体育善治的实施,价值理性彰显体育善治的正义,经验理性完善体育善治的方案,公共理性凸显体育善治的根本。体育善治是协商、协作的治理,是公共价值的集中体现,显现出体育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对社会多元主体至善共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革新可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范式变革,推动体育公共服务迈向整体性治理并消解碎片化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剖析体育公共服务的碎片化问题,理清数字化与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价值关联,从政府、社会、个体维度探明数字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并提出实施策略。研究认为:数字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涵盖公民行为赋权、政府职能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平衡等内容。需要从补齐数字政务的制度缺口、挖掘平台动态性服务场景、提高关键利益主体参与度、合理规避技术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发挥数字化优势,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