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对话教学是基于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的发展等理论本质的最新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它以对话形式为教学策略,把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教师与文本联系起来,构建对话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相互融为一体的交往关系。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的阅读对话教学是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之间建立一种交互平等的教学关系。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对话即是在认知和再认知学习目标中将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是种“传授一训练”型,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方式是单向灌输;对话式和谐阅读教学体现为交互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面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把握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应该在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2,(28):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笔者试从“教学对话的内涵”、“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个维度阐释学习体会。一、教学对话的内涵何谓对话?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何谓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6.
郑涛 《陕西教育》2009,(12):10-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流.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克林伯格认为:“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语文课程标准》也是这样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个体或群体、教师与文本等。我认为整个对话过程,应突出“人本”对话,因为文本是学习的凭借。教学对话的起点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读在先是前提;教学对话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读懂是核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曲解了“语…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人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被长期压抑,因而学生的素质发展成为了一句空话。对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克林伯格认为,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0.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一、对话前提:深味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亲身体验,然后才能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个性化阅读更应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归为三大类,即: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这是师生双方敞开心扉、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是同学双方自由合作、互相启发的思维碰撞;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包含着对教材的理解、发掘和超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全方位、超时空、跨民族的交流,这种“对话”是新课改理念下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更应成为文本解读个性化…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和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里的“对话”所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对话”是网状的。教师备课时,主要是教师和文本在对话;学生阅读时,主要是学生和文本在对话;当老师请学生谈感悟,谈理解和体会时,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在对话;当学生讨论时,是学生个体与小团体的对话。总之,“对话”不仅是一种手段或方法,它更是一个理念与策略。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意味着…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文拟从与文本对话角度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关系 ,并着重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与文本对话的三种形式 ,及有效地与文本对话的教学途径 ,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包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过程的“教学对话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该理念是这二者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对话理论”,“感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中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认识、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过程。一、尊重:对话的前提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在这个场景中,学生的身心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没有拘束,没有顾忌。这是一种思想的开放和自由,而不是纪律的松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的理念,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原则。因此,阅读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话活动。相互作用的对话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相似文献   

19.
“互文本”教学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对话:一是阅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二是阅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是课堂作为一个特殊的对话场域,以文本为介质所产生的对话关系,也是群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对话关系。本文以《赤壁赋》《我与地坛》为例,诠释以“弱者道之用”为特质的东方散文写作范式与文化景观:在互文关系中确证主体:自然或弱“我”;在互文关系中确认结构形态:对举或对话;在互文关系中确立物我哲学关系:小我或大化——力量的获得。  相似文献   

20.
一、天平的失衡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 ,师生在一种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处于不断的对话与交流状态 ,借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作的一句比喻 :应成为一种“理想社会中理想的说话人和听话人”。[1] 在这种对话与交流状态中 ,师生之间相互传达着信息 ,不断地沟通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 ,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与交流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单向的状态 :教师高居“权威者”的位置 ,始终处于“说话人”的状态。社会和教师本人对教师职责的要求也仅仅限于成为一名“理想的说话者” ,即按照社会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