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甘冒风险,奔走在新闻的最前沿,用客观报道揭露事实的真相;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深入生活的最底层,将目光投向小人物和小事件,展示百姓的苦乐悲欢;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新闻事业,用手中的笔捍卫着道义和责任,他们就是“记者”。  相似文献   

2.
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众人也会承认——这就是天才。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易无奇,但他们之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乃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了解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周围,不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自身条件很好,又不是独身主义者,也想找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过着那种有家有室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然而当他们面对异性时却无力去爱,哪怕对方的条件很合适自己,他们还是提不起精神。这就是都市白领的“爱无力”一族。  相似文献   

4.
好人倒霉?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善待好人,是因为我们从心底里认为,这些人不对他们好,他们也会这么好,而自己的“感情投资”,应该放到更值得的地方去。我们不知感恩,却谙熟算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传播的场所     
刘宏 《青年记者》2006,(19):30-33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理论假设,一个人在互联网展示自己的隐私照片,而另外一个人则把自己的隐私照片贴在了学校门口的公告牌上,这会有什么区别呢?换句话说,如果让一个人在这两种方式中做出选择,他或她会选择哪一种呢?看上去,他们做的是同一件事,只是方式不同,单纯从浏览的人数来看,网络的看客应该远远大于一个学校门口公告牌的阅读人数,照此推理,如果是出于展示的目的,更多的人应该选择网缗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正确呢?如果是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一般人会选择学校门口的公告牌吗?  相似文献   

6.
九把刀与韩寒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是年轻有为又畅销的小说家;他们都写了很多书;他们都以特立独行的姿态活在自己的社会中,喜欢他们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也很讨厌;他们都很会赚钱;他们都多任务,九把刀除了写小说,还拍电影、拍广告,改编自己的作品,到处演讲……,至于韩寒,他还是个赛车手;他们都很有自信与个人风格;他们都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战斗;他们都喜欢创作,对创作持有高度热情;他们都是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7.
记得文化大革命前,报刊上出现过一些署名“×××讲”、“×××口述”的文章。近十多年来,这类“口述”文章很少见了。给报刊投稿,不仅仅是有文化和会写文章的人的事,没有文化和不会写文章的人也可以投稿。这些人虽然不会写,但是会讲,他们脑子里装着不少值得见报的好东西。我觉得,作为报刊编辑部的编辑和记者,应当主动去采访,向他们约稿,把他们的“口述”内容,请人或由自己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发表。那些愿意投“口述”稿的同志,也不妨经常请人记录整理自己的“口述”稿,或者主动去报刊编辑部“口述”自己的文章。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报刊的读者和作者肯定会大大增多。我认为,报刊登载一些“口述”文章,实在有提倡的必要,不知办报刊的同志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8.
张威 《新闻记者》2006,(7):51-53
所谓独立新闻人,严格地说是指新闻人既非官方记者,也不隶属某个政府传媒,而作为独立的个体,依照自己的旨趣采集、并向社会发散新闻。独立新闻人与独立撰稿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具有自己的明显特征:他们通常是文学和新闻的两栖动物,他们向社会发出的信息具有轰动性的新闻效应,他们理性地搜集、打造某个特殊领域的新闻,特别是揭丑新闻和幕后新闻,以期对社会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欲望城市     
每个人都有欲望,城市模样是各种欲望角力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强势者会使城市成为自己的欲望载体,因而,城市是属于他们少数人的  相似文献   

10.
书丛记趣     
旧文人把拥有很多书称为“坐拥书城”,把有学问称为“学富五车”,看来有书和有学问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尽管一些暴发户们对穷酸的文人冷嘲热讽,然而他们也往往会在自己豪华的住宅里放上几本书,书,对于他们来说,尽管只是一种点缀品而已,然而目的却在于以示自己并非目不识丁。  相似文献   

11.
成为你自己     
知道尼采是个疯子的人,远比看过尼采文章的人,多得多。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12.
秦建平 《中国档案》2006,(10):66-67
芜湖市档案馆的利用者中,其中大多数是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手续、社保手续需要查阅插队时间、工作时间的。前来查阅档案的人,大多数是高高兴兴离去,因为他们查到了他们所需要的档案。但也有极少数的人,因为查不到档案而哭了起来,他们为自己数十年的工作经历找不到依据而伤心,对自己的前景而焦急。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0,(32):12-13
据说,男人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动物”,他们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会不断在心中隐秘地制造想法。隐秘是男人成长的保姆,也是滋养男人灵魂的养分。男人没有隐秘心里会很空,会有枯竭感。男人离不开隐秘。而这些隐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男人帮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的男性,他们的性欲就像发热的人体一样,随着体温的升高而不断高涨,这让女人们难以接受,认为他们只会想着满足自己,太过自私。但是,一旦女性拒绝,又会令这类男性很是困惑,不做爱,女人会讽刺自己"无能",而努力付出,却又不被人领情,性爱的温度难道不应该是"火热"的吗?  相似文献   

15.
你没有华丽的外表,漂亮的衣服;没有成功所带给人们的欢乐,没有幸福所留下的愉悦;没有新奇所带来的兴奋。你似乎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失意。没有人喜欢你、理解你,个个都讨厌你、躲着你,但你却不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刻意地约束自己,而是在漫漫的时空中,恪守自己的责任———为每一个失意的人创造成功的机会。你坚信,成功的人一定会理解自己。每当有人在成功以后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时,你会悄悄地走向他们,让他们改过自新,转变态度,以新的姿态面对生活,使他们懂得珍惜,懂得生活。每当有人委靡不振、失意彷徨时,你再次走向他们,使他们懂得…  相似文献   

16.
心理治疗     
做过些心理治疗.这让我时常反思心理治疗是否真地会对别人有些作用.想到此点的原因是我曾经体会到的自己个性上的某些弱点和缺点.改变起来也相当不容易.甚或有些无望。如此.再来堂而皇之地谈给别人,未免有些缺乏廉耻.这让人陷入绝望。在上述意义上,尼采说到“有些人能够拯救他们的朋友”但“却无法拯救他们自己”这一先知性的结论如何能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06,(5):45-45
千百万的人都在抱怨他们命运不济,他们厌倦生活……以及周围这个世界运转的方式,但却没有意识到: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他们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8.
为房地产报道把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缨 《新闻记者》2005,(4):43-45
上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对上海城市建设、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可谓功不可没,它已成为上海经济的支柱产业。十多年来,上海新建住房占住宅总量的一半,人均居住面积翻了一番。眼下,有一半以上的市民见了面就会谈论房子,房价自然成了全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敏感话题。70%的上海人有了自己的产权房,他们希望房价上涨;30%的上海人还没买过房,他们对房价上涨非常反感。政府部门认为,房地产对上海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可观,对城市面貌改观起了积极的作用,希望它能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目前流散于美国民间的枪支有2亿支左右。美国民间拥有枪支如此之多,有其历史原因。虽然北美的早期移民经常使用枪支来对付印第安人和野兽,但是民间枪支的大幅度增长却是在南北战争之后。内战期间,很多美国人都拿起武器参加战斗。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便把枪支带回了家,因为他们缺乏对政府的信任。他们认为自己手中有了枪,一旦政府违背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想象那些杰出人物和伟大事件会在我们的人生中,伴随密集的鼓点和嘹亮的号角登场亮相;而在老年,当我们回首平生,发现,他们都关门闭户静静地睡着,没有人注意他们. 人过40之后,任何人都很难摆脱愤世嫉俗这个毛病.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人们都乐于从自己的性格出发去涉及他人的性格,因而就逐渐会变得失望起来.他看到,人不如己,而且不仅在思维或激情任何一方面,甚至在两个方面都远远落在自己下面.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来往.一般来说,人们会变得不是喜欢孤独,就是仇恨孤独,以此作为自己的伴侣;以致达到这样的程度:顾影自怜,认为自己身上一切都是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