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物的丰盛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消费符号所充斥.在波德里亚看来,洗衣机不仅是一种使用工具,还是一种含义要素,它可以用任何其他物品来替代,无论是在符号逻辑里还是在象征逻辑里,物品都彻底地与某种明确的需求或功能失去了联系.对于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进行的一番审美主义批判,我们应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2.
王雪桦 《新闻知识》2013,(1):21-22,27
波德里亚作为20世纪欧洲最负盛名的后现代理论家,其对资本主义消费文化进行的批判研究受到了世人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图从《消费社会》的解读中,对波德里亚的思想进行梳理,以期获得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消费现状进行一种文化和社会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瑶 《新闻世界》2012,(3):165-166
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建立在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原始欲望基础之上,对消费社会给予猛烈的批判。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个人的消费已不再满足于物品的功能性而更多的指向符号消费,折射出集体特征的符号印记。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社会》中,波德里亚从"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性与休闲"三个方面,揭示了消费之神话的产生原因与过程,分析了消费社会的深层结构。笔者读后收获颇丰,在此浅议心得。  相似文献   

5.
引言:消费社会与微时代〈br〉 让·波德里亚早在1970年就曾经指出: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1]。  相似文献   

6.
在今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者当中,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ard)特别引人注目。这位上世纪70年代之后崛起于思想界的法国人,以旺盛的斗志,痛快淋漓的笔触,对以大众传媒为重要支撑的当代社会文化进行了本质性的揭示和分析。《消费社会》出版于1970年,在发展阶段上,被认为是波德里亚的早期著作。但相对于他60年代开始形成的关于“物的符号体系”的思想来,此书既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又是将之继续推进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张娜 《编辑之友》2011,(2):59-60
一消费社会及其本质特征美国社会学家大卫·里斯曼把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发展过程描绘为两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在过去的400年里荡涤了统治人类大部分历史的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次革命仍然在进行中,但在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次革命正让位于另一种形式的革命——即随着由生产时代转向消费时代而产生的全面的社会演变。"大卫·里斯曼所谓的第二次革命带领着西方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法国学者让·鲍德里  相似文献   

8.
王莉 《今传媒》2012,(9):76-77
星巴克作为世界性成功咖啡品牌已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品牌效益,并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其视为"小资"、"优雅生活"的标志之一。究其根本是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的消费符号作用的显现,本文从星巴克的诞生发展及其在美国本土的运作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进入消费社会,商业产品也携带外来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象征意义,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及罗兰.巴特的大众神话理论解读星巴克的消费符号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人类社会已经从传统的生产社会(production society)转为消费社会(consumer society).根据波德里亚的消费二元理论,当今人们重视产品背后的符号价值和文化价值多于重视产品本身,“视觉导向的消费者行为”(the oriented-based economy)成为消费行为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设计艺术借助商品的力量融入生活,消费社会呈现出“视觉化”的景现社会特点(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相似文献   

11.
曾全声 《大观周刊》2011,(33):128-128
本文介绍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书的理论背繁,及其主要思想,重点阐述消费的符号层面的含义,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符号统治。  相似文献   

12.
幸福如同爱情一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所谓幸福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后现代主义也塑造、改造、刻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观,一种基于消费主义之上的幸福。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波德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一书中就对这种建立于消费逻辑之上的幸福观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和反省。他认为,幸福概念的意识力量并不是来自于每个个体为实现本人幸福的一种自然倾向。而是由于幸福的神话将平等神话收藏并转化到现代社会中罢了。  相似文献   

13.
李琳 《大观周刊》2011,(14):170-170
当今,世界已进入消费社会的时代,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会面临怎样的冲击与挑战?本文通过把握“社会与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消费社会的特色及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同时论证了教育对消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社会视域下,产品的被消费,乃是以"美"的被消费为重要前提.这一点,在电视广告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电视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或服务要想得到目标受众的认同,必须首先要将广告之物在画面上、语言上、音效上等方方面面都力求精致、美妙,从而引起关注,让其产生兴趣,最后实现消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美被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视觉消费、符号消费、意义消费、欲望消费这四个逐步深入的关系层次.  相似文献   

15.
王梦颖  赵洁  陈昊 《视听》2023,(9):137-140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耦合推动了新的消费变革,网络消费的崛起推动了网络经济的繁荣,满足了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在社会加速视角下,科学技术、社会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得网络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当整个社会都朝着加速的方向发展时,网络消费也呈现出“消费者异化”“消费行为异化”“消费时间异化”和“消费物品异化”这四种异化趋势。网络消费主体应通过“自我减速”和“社交共鸣”来应对网络消费所带来的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消费社会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从符号学意义上对消费社会中电视广告的作用及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身体政治的狂欢”和“个体的自我认同”两方面对消费社会电视广告中的自我消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消费过程中,资本市场正在利用新媒体引领消费,商品在意识形态侵染下逐渐符号化;网络自制节目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使得受众从节目中获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节目文本构建的符号意义的需求。笔者从符号消费的视角,结合《火星情报局》的文本,解析出网络自制节目是通过符号系统构建与受众产生互动,进而引起受众的符号消费的。  相似文献   

18.
张岑 《新闻传播》2012,(7):150-151
在后工业时代,广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层面向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入侵。广告作为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向消费主体传播或者表达有关商品客体讯息的符号系统。文章从符号学出发,试分析广告符号的意义,以明了消费社会中广告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消费主义作为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生活方式,是以推销商品为动力,无形中使现代社会普通大众都被卷进去的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系统地阐释了消费主义,认为消费主义主要有两大特征:(1)观念上为消费而消费,意指消费者不再倾向于关心消费的结果,也不再仅为了生存而消费,  相似文献   

20.
消费社会的视觉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在这个通常被称之为“消费社会”、“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中,似乎一切特权和区分都被消解了,高雅与通俗、艺术与生活、艺术品与商品、审美与消费,传统的边界断裂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已经崛起。视觉愉悦和快感体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