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华 《大观周刊》2012,(44):181-182
由于难度的不断加大,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对数学更加恐惧,他们都会归结在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灵活的应用性,是枯燥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的确,数学的本质是那样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他们只认识到数学学科其中的一面,没有感受到它的另一面,数学的思想美、技巧美、对称美、推理美、建模美、应用美、语言美、数学史美等。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应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新课程目标。必需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发挥教师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文化,体验数学学习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1,(12):F0002-F000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是数与形结合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数学图形,提供了大脑形象思维的表象材料.调动了右脑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了个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人变得更聪明。  相似文献   

3.
巴尔那生 《大观周刊》2011,(39):154-15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八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  相似文献   

4.
裴丽芳 《大观周刊》2012,(47):327-32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创造和体验的学习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数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李贵华 《大观周刊》2012,(17):173-173
小学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蔡敬民 《大观周刊》2011,(24):69-70
智者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最能考察或验证一个人具备智慧多少的一门学问或学科”!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数学。从小学到高中,对它情有独钟的大有人在,且大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种事实: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时期的数学成绩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了数学上。  相似文献   

7.
管小琼 《大观周刊》2013,(3):145-146
在数学面前.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8.
程会领 《大观周刊》2013,(6):224-224,217
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步推广,将改变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能体现学科整合思想,不同学科的内容交汇在一起,更接近生活的现实,将学以致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张凤来  张祥富 《大观周刊》2012,(39):173-173
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访谈法和引文分析法分析了数学学科的有效信息行为:数学科研工作中常用的文献类型和检索工具,常用期刊的出版年、种数、学科分布、影响因子及全文来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数学学科服务:补充完善学科资源、培养学科信息素养能力、建设学科资源导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数学学科有效信息行为的分析结论,对其他高校图书馆的数学学科服务也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浦治书 《大观周刊》2012,(44):179-180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实际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玉 《大观周刊》2013,(12):180-180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升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从小学到初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高中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卢建涛 《大观周刊》2012,(40):152-15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很多学生都存在对数学的惧怕,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浦治书 《大观周刊》2012,(52):235-235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实际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唐龙强 《大观周刊》2013,(12):222-222
农村乡镇中学,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教学对象大部分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妊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我通过实践,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丽文 《大观周刊》2012,(7):170-170
幼儿数学教育是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也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崔潇 《大观周刊》2012,(47):312-31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已成为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贾玉玲 《大观周刊》2012,(23):219-219
众所周知,我们南乐县的课程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面。新课标理念已经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新的课程也深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那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所以评价绝不是单一的用成绩、名次来衡量的。我们的评价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程之林 《大观周刊》2012,(15):195-195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本文仅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川 《大观周刊》2013,(12):212-213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众化数学的理念”。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