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年底,余姚城乡广大群众的心都被—个名叫“小洁”的患白血病的小姑娘牵引着,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捐集了近30万元的爱心款,为“小洁”缓解了治病经费缺乏的燃眉之急,使“小洁”在爱心鼓励下,更增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身陷不幸的“小洁”之所以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援助,与《余姚日报》推出救救“小洁”的连续报道分不开。由此可见,人文关怀对提升新闻媒体的形象是多么重要。一、新闻媒体讲求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新闻观察·传媒透视"栏目(2008年6月上,第76页)发表了潍坊日报社毛洪波同志的一篇文章--<客观看待范长江的两个"第一">,内容涉及新闻史研究的热点--范长江先生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是媒体进步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一家媒体如果没有人文栏目,就会显得肤浅,没有品位。目前媒体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报道对象大多数是乡村教师、农民工、环卫工、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这固然能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但是,真正的人文关怀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它体现在对每一个人的关怀和尊重,而不是关注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类人。况且,大多数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更多表现的是他们落后的生存状态,介绍他们生活的困苦和不幸,而对其人性中真、善、美的挖掘远远不够。因此,可以说,当代媒体对人文关怀的表达并不充分。作为健康类专业报,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我的父亲母亲》专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普通老百姓熟悉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的视角很好地体现了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谁都有父母,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与子女的互动更能体现人性中真实、朴素的一面,更能展现人性中的闪光点。作为纸媒,编发稿件的过程,既是对单个的人的关怀过程,也是对以此为代表的这个阶层、这个群体的关怀过程。这种来自媒体的关怀,会让人感到社会的关心,能温暖人心,缓和矛盾,激人奋进。  相似文献   

4.
学术出版是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和特殊的板块,由于学术出版所具有的一些基本属性,使得对其出版规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文试图以学术出版的基本属性为切入点,探讨加强学术出版规范的必要性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5.
【导读】大学时代的学术经典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回顾令人怀念的,我的“80年代”,《美的历程》《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镜与灯》三本书对我的学术研究有过重要的,近乎“建构原型”的意义。我曾经在《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电影文章自选集》自序中仿照鲁迅先生,把自己命名为“历史的中间物”。  相似文献   

6.
7.
这一套书让我难忘——谈“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做过15年的编辑,编辑过数以千计的书,其中有一些书的内容是难忘的,其编辑历程也是难忘的,这些难忘的书中就包括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这一套书。  相似文献   

8.
孔艳  张铁明 《编辑学报》2013,25(5):422-425
学术不端是世界各国都有的问题,但情况千差万别。我国近年来的学术不端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高校及期刊等方面综述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介绍国内外治理学术不端的现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坚守学术良心入手,修改版权合同,让作者提供"稿件专投承诺书",建立学术不端行为定期通报制度和个人学术诚信制度,由学术期刊建立遏制学术不端的"第三类法庭"等主张。  相似文献   

9.
近来,曾经饱受诟病的学术出版失范再次成为出版业关注的焦点。学术出版失范表面上主要表现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出版技术规范执行上的不到位,实质上包括各种形式不一、程度不等的涉嫌伪造和篡改、抄袭和剽窃、不当署名、重复发表等学术失范。学术出版失范是学术失范在出版环节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术失范得逞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10.
论学术期刊编辑与“学术土壤”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角度,探讨编辑在阻击学术伪劣产品、培育"学术土壤"的工作中应承担的历史重任,以期为我国"学术土壤"的整饬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杨建娟  吴飞 《新闻界》2012,(10):14-20,30
学术界一直有一股力量,即重视对社会底层生存状况的关注与揭示。虽然这种力量时强时弱,时显时隐,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记者出身的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领军人物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一生保持着对现实社会问题密切关注的热情,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他对边际人的同情和深刻洞见,一直引领着后继者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皇始成”和“天一阁”建筑为例,揭示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建筑是中国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实质。其实质为:“皇始成”和“天一阁”是中国图书馆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它承古开今,集人文思想之大成,更显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所以,其功能不仅是作为藏书和读书之所用,更重要的是为读者营造了人性化的人文关怀、合情合理的人文科学、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现实和理想交会的人文艺术和建筑与自然合一的人文景观。这种典型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不仅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更对今天我们的图书馆建筑有启发和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繁荣的前提是明确学术概念,并建立良好学风。今因一些基本概念的不确定性产生歧义,致使学术讨论未能取得应有效果。同时,在学风上也存有浮躁现象,须摆正各代学人的位置,彼此尊重,以促进学术与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健 《出版参考》2008,(5):33-34
好像是瞬间的事.中国话剧就走过了百年。 “历史”两个字,真的是无情。对于魂牵梦绕的舞台.舞台上演的每一幕.还没待我们去品味或回忆.就走了过去.不再回来……  相似文献   

15.
16.
被誉为国内唯一长期出版、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丛书——“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在学术界已经成为代表高水准学术研究的品牌.该丛书所秉持的助推学术繁荣和中青年学者成长的出版宗旨及严格的匿名评审和遴选制度,对于累积学术出版资源,尊重学术出版规范,严格学术出版标尺,从而重构学术出版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拙著《中国新闻史新修》(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能够荣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是广大读者和评奖委员会的评审专家抬爱的结果,我首先感谢他们。如果说这部著作有可取之处的话,那主要是有所创新。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授在为本书所写"序言"中指出,《中国新闻史新修》"是一部从史实出发,不落窠臼,言所欲言,充满了新意的好书",这种新意体现在"框架"、"体  相似文献   

18.
学术评价体系是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引领学术研究繁荣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本文对叶继元教授的专著《学术“全评价”体系论》进行评述,以供学术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参考。本文从《学术“全评价”体系论》一书的篇章结构、内容特色、核心观点以及独特价值4个方面进行分析评论。该书体现了中国特色,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为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探索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1-117
章学诚重视学术源流的疏浚,而不是泛泛的学术考辨。他认为纷繁芜杂的图书差异和门类众多的学术纷争都可以转换为源流之辨,而目录学的旨趣即在于通过疏浚学术源流,引领"流"意义上的现实图书和学术回归"源"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从而将图书和学术化约为历时性的时间序列,而不是共时性的空间秩序。源流二分既是他考察图书、学术的根本视野,也是规范目录学理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因此,疏浚学术的"源流",才是章学诚久执不改的目录学信念。  相似文献   

20.
李蓓 《全国新书目》2012,(7):138-139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扩展与延伸,是重要的教育基地,在关心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工作中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改善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