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出生的留守儿童已经跨入高等学府,成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广泛关注。关于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研究早期以问题取向为主,随着研究成果的丰富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视角呈现积极取向趋势。早期留守经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尚有争议,心理韧性研究成为一种新的思路和范式。已有研究取得了相对丰硕的成果,对留守儿童以及留守经历大学生均有教育启示价值。未来研究还需丰富跨地域的样本,同时不能忽略城镇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2.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已经走进大学校园。以绘画为媒介,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不仅可以帮助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拓展教育途径,还可以帮助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通过绘画展现自我、认识自我、积极看待留守经历,正向赋能,乐观生活,更对开展绘画心理团辅的老师提出了具体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4.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一年级学生432人,并以46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wr,Q)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和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的影响。调查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对照组大学生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有“留守经历”男生比女生更为内向和孤僻;老一辈监护方式对学生影响最大,单亲监护方式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更大;父母与孩子团聚频次越少,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越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开始留守生活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最深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使用儿童期情感虐待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表,从辽宁、河南、山西等省选取大一到大四共81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显示:(1)不同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期情感虐待(T=9.292,P<0.01)、心理韧性(T=9.876,P<0.01)、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T=9.497,P<0.01)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全体大学生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和儿童期情感虐待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01),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01),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01);(3)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情感虐待和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β=-0.178,P<0.01)。得出心理韧性可调节了儿童期情感虐待与留守经历大学生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分析发现留守经历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个体人际交往障碍的诊断和分析形成原因,可以帮助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纠正认知偏差、进行心理调节、创造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等办法,助其实现“二次诞生”.  相似文献   

7.
8.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具有一定影响。而影响积极与否关键在于引导。优化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的措施: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开展留守经历调查,建立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档案;挖掘留守经历的积极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开展团体辅导及朋辈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合力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留守儿童问题就开始进入国内外学者的视野.成为焦点论题,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颇丰,所涉领域涵盖教育管理、心理行为、人格发展、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综观文献,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因留守经历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层面。事实上,留守儿童并非是一个分化的群体,其中既有因留守而产生适应不良的个体,但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为什么同样处于不利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和心理弹性量表对171名留守经历医学生和170名非留守经历医学生进行测评,发现留守经历医学生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经历医学生,外倾性和开放性以及心理弹性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经历医学生;留守经历医学生大五人格维度与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外倾性、严谨性、神经质、开放性对留守经历医学生心理弹性有明显预测作用,而友善性和留守经历因素对其当前心理弹性无明显预测作用。可见,留守经历医学生心理弹性受其人格因素影响,但留守经历因素对个体心理弹性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开始出现大批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幼年时缺乏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抚养等因素,对他们的心理以及性格的形成会造成影响。解决留守儿童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积极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高教园区的4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随机抽取了2350名大一学生,进行EPQ和SCL-90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初步筛选和整理的基础上,笔者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差一些,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2)父母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留守期间儿童与父母交流的多少和途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河南某地方高校280名有留守经历和704名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组;留守经历大学生中,男生在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上显著低于女生;城市大学生在支持利用度上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开始留守年龄、留守持续时间及父母外出情况对社会支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因缺少父母的陪伴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曼陀罗绘画治疗法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宣泄消极情绪、增强心理安全感、整合内心冲突、激发自性动力,并与自身的原型和谐共处。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特别注意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科学地运用曼陀...  相似文献   

15.
16.
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既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需要。本文基于一般本科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状和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必要性,重点从心理危机的预防系统、监控预警系统和干预系统三个方面阐述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体系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有“留守经历”步入青年期的群体——大学生为例,从实证的角度,对他们的人格特征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高校管理提供新思路,为统筹城乡教育对留守儿童相关的教育举措有所启示,为有相似生活背景的未成年“留守儿童”和已成年的青年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留守经历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及能力受损和未分类三大图式类别及其所包含的9个图式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留守经历大学生分属"适应不良图式组"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且与外出父母联系频率低且每次联系时长短的留守经历大学生更易归入"适应不良图式组".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成为大学生后,留守经历对他们的影响如何,他们心理状况如何,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是否存在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否关注这类大学生的成长,高校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否到位,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了解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状况,高校干预情况,提出了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20.
“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质性研究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包括以下8个维度或主题:接受现实、成就动机、目标定向、意志坚强、积极乐观、善于学习、情绪调控、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