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倡导“一标多本”,可以根据国家标准编写不同特色和风格的物理教科书.各版本“课标”物理实验教科书均设计了新颖、灵活、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且都有其各自特点.对不同版本“课标”物理实验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比较研究,不但可为师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提供启示,也可以给今后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修改与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实验探究题向来是物理中考试卷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尤其在知识与过程并重,突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探究能力开发的新课程理念下,中考试卷中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分量和力度更大,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提到与“科学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探究成为当前物理教学和中考改革的热点.探究主要体现在实验考题,  相似文献   

3.
俞丽萍 《物理教师》2010,31(5):12-15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用类似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问题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经历过程、领悟物理科学的思想、学习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我们叫作科学探究.《物理课程标准》中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作为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根据探究性学习活动所占的要素数量的不同,我们把探究式教学分为“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如果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全部包含在内的,  相似文献   

4.
刘德春 《物理教师》2008,29(12):7-8
1问题的提出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因此,“学会物理交流”已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这对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题一般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开展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组成.综观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几乎都有科学探究题的存在(这类题往往与实验或计算连在一起,名为“探究和实验题”或“探究和计算题”等).细分一下,“探究题”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更要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细化为七个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各地的中考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考题一般涉及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涉及的物理情境一般都不是课本实验的重现,而是要求学生在全新的情境中展示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更要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细化为七个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各地的中考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考题一般涉及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涉及的物理情境一般都不是课本实验的重现,而是要求学生在全新的情境中展示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里明确指出了“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达到的要求”。科学探究分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环节。在目前的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环节还比较薄弱,学生大多只是遵循教师预设好的方案,探究教师想要猜想与假设。  相似文献   

9.
浅议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要求物理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探究是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0.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中,“分析与论证”是指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在获得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将探究结果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研究方法,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或其它解释,形成超越学生原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  相似文献   

11.
卢树利 《课外阅读》2010,(10):99-100
物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首要一环就是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和得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  相似文献   

12.
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验证知识,训练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是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2》中的《楞次定律》一节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楞次定律的,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本文针对教材中这三个核心要素的设计提出相应的教学处理建议,试图进一步优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奢望对教材建设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求“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诩而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物理实验中的“创新设计”,需要在师生合作中实施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作为内容标准的重要部分,并就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对“分析与认证”的要求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在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上,我们可根据教学实际,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使他们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下六个方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科学素养,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需要大量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环节,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之中。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物理实验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作用,是每个物理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1 通过观察实验,引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情趣  相似文献   

17.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 2 0 0 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 ,并指明科学探究有七大要素。“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重要的要素 ,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识与能力可采用“放手”、“引导”、“训练”、“分析”四项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由于习题中研究的对象、问题的背景、现象和过程、遵循的规律等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解题者根据问题的特点,提出猜想与假设,然后进行分析论证加以判断,我们不妨把此类习题称为“假设——论证”型的研究性习题.这类习题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三个环节,通过这类习题的解答,能够使学生体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比较符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高考命题趋势.本文根据提出猜想和假设的起因,将“假设-论证”型的研究性习题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并对相应的解题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命题中都增加了科学探究题.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