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童短笛     
  相似文献   

2.
阳光牧童     
  相似文献   

3.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其创作领域十分宽泛。本文对贺绿汀的作品创作进行归纳梳理,对作曲家钢琴曲代表作《牧童短笛》进行音乐分析,同时,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田园诗以其清新明丽的风格、淳朴悠然的情趣,深得人们的喜爱,而“牧童”则是田园舞台上的主角,几乎成了隐居文人、失意官宦理想中的“自由神”。但是诗人们只是在牧童身上寄托其理想而已,真正让他们去过那种整天与牛打交道的生活,恐怕是受不了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代诗人,他们能以赞赏的眼光去观照田园和劳动者,使诗坛之上,吹进了一股夹着青草味、泥土味、牛粪味的阵阵清风,这已是很了不起的了。  相似文献   

5.
《牧童短笛》是“最具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之一,作者贺绿汀。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乐曲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影射出中国钢琴作品在结构、音色、声韵、气韵等方面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6.
牧童短笛     
<正>一座无名山中,有一个小村落,山水风光甚美,溪水潺潺,云雾缭绕。吕岩徒步踏青,一时迷失了方向,误入了这个僻静的小村庄。  相似文献   

7.
<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其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创作思路为作品奠定了坚实而独特的基础,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分析、借鉴<牧童短笛>的创作理念对当前的文化建设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作品,作者贺绿汀先生将欧洲音乐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此作品。《牧童短笛》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方法的完美结合,在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由于它的代表性,使作品的演奏实践价值很高,因为只有正确的演绎才能够完美地表现音乐。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概括和总结了作品在曲式、和声、复调及民族音乐因素应用等方面的创作写作手法,同时对作品的演奏特色如旋律、奏法、速度、力度、音色、触键、装饰音、踏板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与说明,希望对广大音乐学习者在演奏与诠释此作品时提供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我国的钢琴作品相对成熟了很多,在钢琴艺术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国不少经典的钢琴作品得到了更多大众的喜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与作品内涵的民族文化和创作特色密切相关.以贺绿汀先生的《牧童短笛》为例,这是一部凸显近代钢琴音乐五声性复调民族化特征的代表作品,不但借鉴了西方音乐的演奏技巧,还将民族特色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10.
钢琴曲<牧童短笛>由音乐家贺绿汀1934年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此曲是较早的把中国旋律与西洋复调写作技巧相结合,并取得成功的作品,是中国钢琴民族化的典范.从乐曲的写作风格,演奏要点着手,分析了此曲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中国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12.
小晓有张年画,上面画着一个牧童在吹笛子。小晓挺喜欢他。晚上,牧童从画上跳下来,吹笛子给小晓听。  相似文献   

13.
牧童     
8月23日 晴 广阔的原野是那么地美,那么地舒适,瞧!那浓密的小草,在风婆婆地吹动下,淘气地摇晃着脑袋,在这翠色欲滴的原野上,一朵朵野花格外鲜艳。  相似文献   

14.
15.
牧童分杏     
李默涵 《数学小灵通》2011,(9):17-17,21
程大位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出过一道习题诗:牧童分杏各争竞,不知人数不知杏。三人五个多十枚,四人八枚两个剩。  相似文献   

16.
<正>"停!难听死了!不要弹了!"弟弟撞开我的房门冲着我直嚷嚷。我正想发火,但仔细一想确实很难听,左右手怎么也配合不起来,就好像上语文课读破句一样。我把弟弟推出门外,关上门,  相似文献   

17.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每当我读着这首古诗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爸爸。爸爸就是那头驮着牧童的黄牛,而我就是骑在黄牛背上的牧童。  相似文献   

18.
贺绿汀于1934年创作的钢琴小品《牧童短笛》,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为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树立了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这首创作于70多年前的钢琴作品,现在听来,还是那样的亲切和入耳,丝毫不觉得它过时或者土气。相反,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在身心疲惫之时,听一听这首《牧童短笛》,却是有别样的感受和收获——它使我们对悠然、平和的田园生活更加向往,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浮躁的心情恢复平静,并重新找回那些遗失的美好。  相似文献   

19.
20.
牧童形象自唐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定的文学意象和理想化身。唐代诗歌中生活化的牧童形象有时也成为诗人揭露社会现实的代言者;而诗人理想中的有短笛、老牛相伴的牧童意象,所描摹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逐渐成为唐代文人的梦想和理想人格的优雅化身。"牧童"意象是唐朝繁荣稳定的社会现实和农耕技术空前发展的表征,是唐代社会儒、释、道三教合一社会思想观念的诗意投射,是佛教宣传教义的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