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子深秋的一个中午,几个孩子在厕所里发现了一条毛毛虫,他们开始议论起来,并很高兴地邀请老师一起来看他们的“宝贝”。第二天来幼儿园的路上,一个孩子又发现了一条毛毛虫,并将它小心地抓在手心里带到了幼儿园。于是,好多小朋友开始关心毛毛虫,又不断地在草地上、池塘边捉到毛毛虫,老师建议他们将毛毛虫养在小瓶子里。(二)寻找毛毛虫第二天,冷空气突然来临,天气一下子变得好冷,小朋友都穿上了棉衣或厚外套。这么冷的天,毛毛虫怎样了呢?它没衣服穿会不会觉得冷?它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寻找毛毛虫的活动。首…  相似文献   

2.
活动背景 下雨后,幼儿园的走廊里爬出几条毛毛虫,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看得入神。不一会儿,小朋友越聚越多,贝贝神秘地说:“你们知道吗?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呢!”甜甜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小朋友的问题很多很多,他们对毛毛虫充满了好奇。于是,我组织开展了“毛毛虫的梦”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3.
孙丽丽 《早期教育》2003,(12):20-21
一个游戏活动的启示:李老师打算和孩子一起做生面团,她准备了面粉和各种蛋彩。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先是把干面粉放在容器里,接下来放盐和黑色蛋彩(黑色很受欢迎是因近来班里正在讨论黑色)。李老师注意到其中有两个孩子在面粉中放了太多的黑色蛋彩。起初她并没在意,但更为严重的是,这两个孩子又往容器里加了大量的水,并用汤匙和手伸进容器里开始搅和,结果生面团做成了黑色的液体。“加面粉!”李老师喊着并向橱柜跑去,两个孩子捧着容器紧随其后,黑色的液体像柏油一样淌流到地板上。就在李老师寻找面粉时,一个孩子把黑色蛋彩全部倒进了容器。不幸的是,这并没有使得一团糟的液体变稠,而是变得更暗更黑了。可孩子们却不介意,他们正兴高采烈地玩起了他们做成的黑色的“汤”。  相似文献   

4.
正入园适应不仅要讲方法,让孩子觉得幼儿园真好玩,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幼儿园,更要有策略,主动分析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原因,找到问题,对症下药。又到9月开学季,幼儿园门口又开始上演惊心动魄的分离大戏了,该如何帮帮这些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孩子呢?在这个问题上,幼儿园老师就像是魔法师,从口袋里拿出一件件有意思的法宝,不一会儿,孩子就在幼儿园里喜笑颜开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幼儿园老师独特的魔法吧!  相似文献   

5.
戴霞 《早期教育》2011,(7):65-67
【活动设计背景】初春的一个上午,天气有点冷,有孩子冷不丁地告诉我,昨天他和爸爸在楼下散步时,发现小树发芽了。接着又有几个孩子说出了他们的发现:在幼儿园、公园、马路上也发现了芽。他们用稚嫩的双眼发现了春天的秘密:芽。  相似文献   

6.
我到幼儿园见习,发现幼儿非常喜欢玩一个叫"毛毛虫钻洞"的大型玩具,有一个小班的孩子,尤其喜欢在上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我本来以为,这个毛毛虫是专门用来给幼儿练习爬行等机能游戏的,但我发现,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玩出各种各样的想象游戏。有的孩子爬上毛毛虫,握住毛毛虫的两个触角,玩开汽车或开飞机的游戏。"驾驶员"通常会邀请骑  相似文献   

7.
栅栏与自由     
佚名 《学习之友》2009,(7):30-30
波尔卡市幼儿园的新址在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旁。幼儿园的新操场既宽敞又平坦,还安装了很多吸引孩子的游艺设施,但户外活动时间里,小朋友们宁可挤在楼道里,也不肯到操场的草坪上玩。尽管操场跟高速公路之间。还隔着一段不近的距离,但公路上呼啸而过的汽车还是让小家伙们紧张不安,无论老师怎么哄怎么劝也不管用。  相似文献   

8.
傅健 《学前教育》2004,(7):53-54
小班孩子刚到幼儿园,对幼儿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就连厕所也成了他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他们每次上厕所都要老师“请”才会回活动室,有的孩子还背着老师在厕所里抓蛆虫,并且抓蛆虫的队伍在老师的反复教育之下还呈上升之势。小班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抽象的道理讲不通,批评、激励也只能一时有用,怎样才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不能抓蛆虫的条件反射呢?我想到了生成活动一讨厌蛆虫,做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宝宝。  相似文献   

9.
关注插班生     
新学年开学,幼儿园会迎来一些插班生。这些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幼儿园,他们已经适应原来幼儿园的生活,但转到另一个幼儿园后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园里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2006,(5):34-35
我园是一所国际幼儿园。中方老师设计了一个钓鱼活动,鱼竿是自制的,在小竹竿上用绳子系上小块儿磁石。游戏开始,孩子非常兴奋,纷纷放下鱼线开始钓鱼。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叫了起来:“老师,老师!”原来两个钓鱼竿的鱼线,绕在了一起。因为是细线,缠在一起已经不可能解开,于是老师剪断了一根鱼线,并把这个孩子带到一边重新做钓鱼竿,其他孩子继续。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题为<泥土里的小动物>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园的孩子们拿着小铲四处寻找,他们发现了小虫子、小蚯蚓,兴奋地跑来告诉老师.老师则充满激情地随孩子们一起看着,胆大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捉,胆小的孩子,想捉又不敢.老师其实心里也有些怕,可是为了更好地感染胆小的孩子,也捉了一条蚯蚓.胆小的孩子不怕了,也试着去捉蚯蚓.老师并没有提许多关于蚯蚓的问题,而是问:"有谁知道关于蚯蚓的事情?"还让知道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提问,请其他幼儿来回答,回答不出的问题,老师也充当小朋友做解答.不知不觉地幼儿掌握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知识.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幼儿都处于主动、兴奋和思考之中,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事实证明,教师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尝试,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毛毛虫的梦     
设计意图: 下雨后,幼儿园的走廊里爬出几条毛毛虫,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看得入神。不一会儿,小朋友越聚越多,贝贝神秘地说:“你们知道吗?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呢!”甜甜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小朋友的问题很多很多,他们对毛毛虫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决定开展“毛毛虫的梦”活动。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如何看管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子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钟还可,时间一长孩子就呆不住了,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希望开恩。这时老师会抓住时机,讲点孩子能懂的道理,这比其他处罚方式管用得多。我大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个学期大概就有4至5次这样的经…  相似文献   

14.
今天去一个幼儿园,先到一个小班,孩子坐在座位上,教师在教孩子学习一首儿歌并教孩子认儿歌里的三个字。老师很努力地想要孩子遵守上课的纪律,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不能随便下位,要说话先举手,老师教小朋友念儿歌的时候,要老师念一句小朋友再跟着念……老师还特地叮嘱孩子,上课只有15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15.
植树节来到了,幼儿园开展“家园植树活动”,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幼儿园植树。植完树以后的几天,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家栽的树发芽了没有。有一天,文文发现柳树发出了小嫩芽,他异常兴奋地告诉了大家,这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好奇,都想去看看自己栽的树怎么样了。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到户外,他们纷纷跑到树前仔细观察起来。“老师,我栽的柳树也发芽了。”“老师,我栽的  相似文献   

16.
杜晓慧 《甘肃教育》2010,(11):15-15
一、用爱心拉近师生关系 学生刚走出幼儿园,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对一切都感到陌生而又好奇。他们首先想知道的就是老师是谁?老师会喜欢我吗?第一次见面时,学生都希望给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因此,作为老师,不要辜负孩子的期望,给他们也留一个美好的印象。一个美好的开端将为学生在新的环境里增添许多希望。  相似文献   

17.
数毛毛虫     
课间休息时候,刘老师拿给大家一张很像三角形又类似于迷宫样的图。阿毛不解地问:“老师,是让我们走迷宫吗?”老师笑着摇摇头,神秘地说:“这些毛毛虫摆成了一个奇怪的三角形阵。它们没有重叠的,也没有空隙,你能数出这个阵中有多少条毛毛虫吗?”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背景下雨后,幼儿园的走廊里爬出几条毛毛虫,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看得入神。不一会儿,小朋友越聚越多,贝贝神秘地说:"你们知道吗?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呢!"甜甜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小朋友的问题很多很多,他们  相似文献   

19.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即使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沉重。这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呢?我感到这样的孩子最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细心和关心 家庭不安定,孩子上幼儿园也会显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轻声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如果老师只是说“别理他,一会儿就好”,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打击啊。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爱抚,他多么希望能从  相似文献   

20.
王萍  彭蕾 《山东教育》2004,(30):38-38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以后,作为家长,你肯定收到过幼儿园老师希望家长参加开放活动的通知。面对这样的通知,你是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还是找个借口搪塞过去?在参加幼儿园开放活动时。你是满眼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将他视为整个班集体的一员?现场的你,完全是个旁观者,还是过多地干扰了老师、孩子的活动?综观家长在幼儿园开放活动中的表现,身为教师的我们,想向广大的家长说几句心理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