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是”说     
一 关于汉语的“不”和“是”,中外学者已作过很多研究。现在,在现代汉语的教科书里和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论著里,一般是把“不”定为(否定)副词,把“是”定为(判断)动词的。按照给“不”、“是”划定的这样的词性,“不”、“是”合用即为副词和动动词的结合。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不[副]词,‘不’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相似文献   

2.
说“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是不是可以说,对话的质量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与文本的前期对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说说自己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仁、大家。一、与谁对话(对话对象)与文本对话,应搞清文本包括哪些对象。文本应包括作者、作品、编者。我们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与作者、作品的对话,而比较忽视与编者的对话,甚至置编者于不顾。这样的对话是不完全的,是片面的。作者、作品、编者组成了文本  相似文献   

3.
说“前”     
及小篆形体的;但“不行而进”的解释,似有点问题。一方面,“不行而进”语意含混,不好理解,而前人又多不加解释,至今人们也不太明白。我们认为这话的意思似为:船在水中未曾划桨,但水流推之前进,或人没迈步而外力推之向前等等,就是“不行而进”。另一方面,之所以产生出这种解释,可能与许氏对“止”的理解有关,“止,下基也”,当成了指事字,将下  相似文献   

4.
说“拼”     
近期,"拼"字的释义在原有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外延。本文从语义特点、形式特点和功能特点几方面阐述了该字的这一现象,说明"拼"发展出这样的新义新用法,是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的。  相似文献   

5.
6.
说“谦虚”     
塞尔登说过:“谦虚是人人宣讲,个个爱听,却无人奉行的美德,主人认为那应是仆从的座右铭,俗人与教士也只是把它相互馈赠。” 谦虚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谦虚出于真诚,没有真诚,谦虚便成了造作和虚伪。  相似文献   

7.
说“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几”在38个方言点中读音问题,揭示了语音演变中有规律性和不平衡性,简要地说明了某些方言中“几” 的读音没有完成演变的原因。文章还论述了“几”在一些方言中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和意义以及与英语相关的一些认知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说“毬”     
在古代,“鞠”、“毬”和“球”三者的含义是不同的,而产生的年代也不一样。充气的毬最迟出现在南朝。唐人不是充气毬的发明者。充气的毬也不是以球胆充气的。这种“加巧而实之以气”的毬的制作方法,直到明朝还保持着。有球胆的毬,那是南宋以后的事。一般体育史论著都转引《初学记》中的一段文字来说明唐代的毬是以胞充气为球胆的。其实,这段所谓《初学记》的文字是后人制作的,事出《康熙字典》,错在唐豪先生。另外,以《太平御览·卷三十》中的一段引录来说明“寒食蹴鞠”起于汉朝,也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9.
说“阿”     
一个名素前冠以“阿”字,这种构词形式此自古然,魏晋以后受佛经的影响其风尤盛.这个“阿”一般认为是发语词或前缀,对此我们不持疑义.但是一般说来作为缀(一)它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也就是说它有源可寻,且从语源看,“阿”和它后面的实素的语义结合具有可解释性.那么,“阿”虚化之前的词义是什么呢?(二)它是一个不自由语素,只能与另一个单音节词构成一个双音节词,不能游离于词以外自由运用,那么“阿”有无以词的形式自由运用的情况,并以此来证明它的初始义呢?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有讨论之必要,且本文就是围绕以上提出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的.我们认为前缀“阿”的来源至少有四个:(一)同“(?)”,(二)梵语或其它外来语A或uo的音译,(三)第一人称代词“我”,(四)疑问代词“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对东晋玄言诗歌和宋代说理诗歌的批评存在一定相似度。但仔细分析具体作品,却发现它们受到的一些指摘,实在出于片面观点。两种文学形态的特点也各异。对它们加以比较,进行对比的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说道"即"说"的意思,是同义复合词,后面多是引进的人物说的话,还有"说及、言及"的意思;"说到"的一个意思是"说",另一个意思是"说及、言及"。二者都有"说及、言及"的意思,在实际使用中应给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先从一个例句的注译说起; 例1: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见《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和《文选卷四十一·报任少卿书》)唐代训诂大师颜师古和李善注《汉书》和《文选》,“例1”下皆未注译。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始为“例1”作注译: 一二,谓委曲也。言陵与己事俱不能委曲向俗人说,谓俗人不知也。(《古文观止卷五·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13.
“三变”说是中国诗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古人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它比较准确地描述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诗歌的发展规律的描述提供一种比较准确的理论模式;同时它也带有机械论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说”属多音多意字。据考证,“说”字从古至今有四种读音,表示11个方面的不同意思。在现实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说”字第一种读音运用较为广泛;第二种读音运用频率较低,且易与第一种读音相混淆;第三、四种读音基本消失,只能在古汉语中见到,现将“说”字的四种读音和11个方面的音解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无穷小量概念;讨论无穷小量与“微积分学”中诸多重要概念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说“足”字     
向阳 《阅读》2022,(73):34-37
  相似文献   

17.
“兴会”说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核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艺创作构思活动中灵感现象的描述.中国古代哲学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由此,形成中国人重视直观感悟和直觉体悟的传统思维模式.同时,传统思想极为强调主体的道德学识方面的修养.而中国古代艺术灵感论——“兴会”说,则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刘静 《阅读》2014,(Z6):64-65
<正>小朋友们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四胞胎姐妹,她们虽然"长"得不太像,但是"性格脾气"却很接近。我们可要好好比较一下才能辨认清楚哦。她们分别是"speak,say,tell,ask"。1.老大speak,能说会道,会说各国语言,还能在大会上演讲发言呢。She can speak Chinese,English and French.她会讲汉语,英语和法语。She often speaks at our class meeting.她经常在我们的班会上发言。speak的习惯是只会讲,着重说的动作,不强调说的内容,后面常跟某种语言。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外在对待竞技起点的问题上说法不一,主要有劳动说、教育说、活动说、战争说、巫术宗教说以及多源说等等,并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依据。这些成果的取得,既说明了我们对竞技理论认识的逐步加深,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对竞技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认识还未能取得共识。通过对竞技各种起点学说的分析,阐述并提取其中的合理性因素,以为“游戏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和"无",是汉语中词性不同但使用时又有相同点的两个实词。拟从根源上对其进行探究,以便更充分地认识它们,更准确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