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宗族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宗族内部关系是研究徽州社会宗族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试图以目前所见《徽州文书》中捐献财产文契为中心研究清代徽州宗族内部关系的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徽州宗族以《朱子家礼》为标准,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属于自己宗族的家规族谱,对于冠昏丧祭四礼之中的祭礼作了较详细阐述。《茗洲吴氏家典》作为当时众多家规族谱中的一部,对于探究清代徽州宗族祭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星源甲道张氏延光公泾邑后里派二十六世、二十七世所载同宗承继占拟血亲承继的61%和70%,昭穆相当和先亲后疏原则也得到了较好的实施,说明在清代徽州的拟血亲承继中,宗法原则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异姓承继也日益普遍与合法化,它逐渐蚕食和瓦解森严保守的徽州宗族社会,这种蚕食和瓦解速度相对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4.
买卖契约是徽州文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还有一种与买卖契约相似的一类文书,被称为交换契。交换契的数量远远低于徽州卖契,鲜有研究。试通过对徽州交换契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进行研究,试图从另一个视角窥探徽州宗族社会在交换契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徽州山区的自然条件和清代晚期的经济产业结构,回顾了婺源的茶叶种植和贸易历史,探讨了清代晚期婺源地区茶叶贸易的经营方式与特色。认为清代晚期婺源的茶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商业道德,推动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禁约合同是同族、同村人等为禁止盗窃、砍伐树木、保护来龙与水口等事务,共同立约承诺并议定罚则的合同文书。其适用领域广泛,类型多样,订立主体多为宗族、会社以及数姓的联合;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为禁止、惩罚等强制性规范。对违禁行为进行私力救济或"呈官究治",保证了禁约合同效力的实施。作为国家法的必要补充和延伸,禁约合同在基层社会秩序的构建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从汪由敦所撰的《先府君行述》可看出,徽商汪青城不仅重视教子,而且善于教子,在妻子龚孺人的积极配合下,儿子汪由敦业儒入仕,成为当时著名的封建官员。汪青城家庭教育是清代徽商家庭教育的范例,通过解剖可以窥见徽商家庭教育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新发现的清代徽州佃仆文书,部分佃仆不再住屋佃田后,即可不再为地主服役,中止人身依附关系,取消主仆名分,表明部分清代徽州佃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世仆”,而是具有自由选择权力的“佃农”,清代徽州佃仆制已经发生变异,由以严格隶属关系为主向自由租佃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中,涉及佃仆纠纷的案件层出不穷。细致解读清康熙三十二年发生的一诉讼个案。以期加深对清代民间社会秩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清史稿》相关资料的考察可以发现,清代雹灾的时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从年际分布状况来看,康熙二年之前的清代前20年和康熙朝后10年、雍正年间以及乾隆朝前23年,雹灾比较严重;从月份和季节分布状况来看,雹灾发生主要集中在二至八月间,夏季是高发季节。从空间分布状况来看,覆盖较广但分布不均,明显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省份,直隶、山东、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等是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1.
清代徽州女性词创作繁盛,女词人数量可观。以徽州本土女词人和亚徽州女词人两类对清代徽州女词人的人数、个人基本情况和作品等方面进行考证和统计,从考证结果出发可以分析得出徽州女词人的整体文化特点,并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妇学极盛的清代,徽州出现大量才媛,其数量之多,为他郡所不及,这是徽州地区一个突出的人文现象。徽州如此众多才媛的出现,与徽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南宋以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当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宗族与徽商的支持以及当地文风昌盛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清代烈妇文化氛围浓厚,深受烈妇文化熏陶的清代江南才媛必然会在文学创作中反映这种社会现实。她们创作了近30首(篇)烈妇诗、传。从这些烈妇诗、传中可以看出,婚龄短、无子女、生活无着等因素是造成清代烈妇殉夫的直接原因,借殉夫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旌表并扬名乡里是间接原因。清代江南才媛所赋烈妇诗传对象的身份无论是妻还是妾,也无论是否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的旌表,只要作者被烈妇事迹所感动,就将之入诗入传。烈妇诗、传所赋对象大多是作者同邑或近邑烈妇,而在清代,朝廷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节烈,殉夫烈妇极有可能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的旌表并扬名乡里,这是江南才媛为烈妇赋诗、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后,清政府"新政"在奉天地区渐次展开,奉天地区的女学得以兴办。清末奉天女学参照学部章程有序发展,其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本文通过梳理史料,介绍奉天地区女学的发展背景及概况,探究奉天地区女学的发展特点及对东北社会近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徽州祭祖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有所深化,在经历了两次战乱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在重点讨论清代徽州地区的宗族有关祖先祭祀过程中遍修祠堂、重修宗谱、合修坟茔等内容的基础上,以《茗州吴氏家典》作为徽州祭祖研究的个案,论述贯穿清代徽州宗族祭祖的宗法思想和宗族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从创作心态这一视角和切入点,探寻明清艳情小说家的心路历程和心灵轨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由传统的劝戒述怀向娱转变;他们的人格由理性向非理性转移;他们的心灵由现实向宗教转化。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6,(7):42-48
《燃脂余韵》采用笔记体,所记闺阁诗事,展示了一个矛盾的清代才女群体:她们一方面恪守女子本分,固守封建礼教;另一方面以从事文学创作超越本分。这种矛盾的形成,既与社会主流话语所要求的妇德有关,又与部分男性对女性创作的期许及女性自我价值的追求相关。  相似文献   

18.
清代安徽才媛家庭化现象明显.统计分析后可以看出:才媛家庭的分布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家庭文化支持了才媛的生成.大家族的才媛具有连续性和网联性的特点.才媛亲族间的文学活动促成区域女性文化的繁荣,体现了家族文化并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9.
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徽州宗族借助自身的文化权力获得了乡村社会组织控制的权力.宗族通过族规家法的制订和宣讲,对族人的约束,以及对违规者的教化与惩罚等,成功地实施了对乡村社会的控制,维持了徽州乡村社会的稳定、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清代才女是一支充满生气的文学创作队伍,她们打破世俗的偏见,结社拜师,刻苦研练文学艺术,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中,以中国女性特有的坚忍不拔、聪明颖悟以及对文学的爱好和天然禀赋,在文坛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使其创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明丽的风景;广泛的阅读亦开阔了她们的眼界胸襟,激发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