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吸收英国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把个人自由、政治自由、法律自由引入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三权分立学说,创立了以法为本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丛报》学人不仅详细介绍了孟德斯鸠的自由学说,特别是他的三权分立学说,而且深入地考虑它在中国实施的情况。然而,当革命派也将三权分立学说引入中国时,他们反而认为三权分立学说不适合于当时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虽然许多学者认为自由实现程度的高低与国民性有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起初,《新民丛报》学人广泛而深入地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立宪,主张解放个人的奴性,自由正好成了他们最有力的批判武器。然而,当他们看到中国人行使自由不能中规中矩时,反而用国民性取消了自由。也就是说,他们本来想证明自由适合于中国,最后却得出自由不适合于中国的结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民丛报》学人都用国民性去否定自由。  相似文献   

3.
自由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行使,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智识、品德,特别是自己的自主性受到损伤,那么他就无法实施自由。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民就是自由人,奴隶没有自由。到了近代,只有解放了的奴隶成为公民时,才享有自由。《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了公民自由的重要意义,因而积极提倡公民自由,以反对中国人的奴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中等社会在实现自由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许多思想家或学者都从道德方面论述自由,康德甚至直接提出了道德自由的学说,深刻地影响了《新民丛报》学人。道德是反抗社会的奴役和束缚,从而走上自由的最后一块阵地。没有了道德,自由也就不复存在,所谓的自由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虽然道德是中国几千年来圣贤君子所特别强调的,但是中国的道德并未随社会的发展产生出自由秩序。当《新民丛报》学人看到中国的道德和西方的道德有共通之处时,便将西方的道德自由理念引入中国,并拿起道德的武器来争取自由。  相似文献   

5.
《新民丛报》是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的机关报。如何实现自由是《新民丛报》学人宣传西方自由思想时考虑的关键问题。他们通过观察世界各国的不同境遇,以及中国的特殊情势,认识到了个人自治的重要性,以及赋税对争取自由的决定性意义,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国民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典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与有限政府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英国人民先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再通过与国王之间的多次较量和斗争,最终建立了有限政府,而有限政府的建立使英国能通过不断的改革,从而不断地提高和扩大人民的自由权。《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了自由与有限政府之间的重要关系,积极地介绍西方国家特别英国思想家关于自由与政府权限的重要思想,以启蒙国人,力求在中国建立一个有限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7.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的旗帜,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将自由传播到欧洲各国引起了欧洲革命,而且也传播到东方各国。但是,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惨剧令世人感到恐怖和不安。在中国,改良派认为法国大革命以自由为号召有其原因,虽然取得了很多自由成果,但是仍归于拿破仑专制,而中国不存在用法国式的大革命争取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和国民都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都具有各自的人格,不能相互所有.《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只有国家的形体而没有国家的精神,所以他们主张重新造一个国家,否则中国人必至于无道德,中国人必为贫贱必为奴隶.  相似文献   

9.
《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时,把法律看作自由之保障,对中国社会"有治人无治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中国变法无成效是因为不知西人政制之美的本原在于立法部,主张立法权应属多数国民,进而,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输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主张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实现自由,与自由主义借助国民自身力量有较大差距。无政府主义在实现自由的方式上则不要国家和政府,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限制国家、政府的权限亦不同。革命派与改良派介绍了许多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也注意到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并将其传入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的自由比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更容易实现。这是当时中国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朴素认识,但是却影响了许多先进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1.
改良派从中国情势和国民性出发,认为中国人只能通过实行开明专制才能真正实现君主立宪,从而实现自由,梁启超并且拿革命党人陈天华提倡的开明专制理论论证。革命派则认为陈天华与梁启超的开明专制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革命而不是通过改良的手段来实行,而且中国也不存在实行开明专制的条件,中国可以不经过开明专制而实现共和。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丛报》学人深受穆勒、波伦哈克、李般等人的影响,认为国民性要与政体相适应。西方激进的革命自由主义的理念甚多,但是《新民丛报》学人对其视而不见,只是有选择性地吸收适合自己的自由理念。当《新民丛报》学人认为中国国民性较低的时候,便改变了策略,由批判国家和政府的专制转而批判国民的素质,自由也就被无限期地放到未来的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从尊重人开始的。《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时,已经认识到了人格与自由之间的重要关系.因而积极地把一些关于人格与自由相统一的思想传入到中国。简而言之,自由对个人而言,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对他人而言,就是把他人当作人来看待;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不服从于任何个人、任何团体、任何权威,如果讲服从的话,只有服从于真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权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主张通过法国式的大革命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国人的自由。这种主张遭到了改良派的反对,改良派一方面认为中国人已经有自由,没有必要以革命为号召;另一方面认为法国大革命提倡自由的理由不适合于中国,中国当时的情势决定了中国人不能通过法国式的大革命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丛报》学人与《民报》学人对自由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关系到中国能实现何种程度的自由。两派的理论来源相同,都用西方自由反对中国式专制,但是双方互相攻击对方误解自由之真义,特别是在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国家自由,以及在天赋自由与法律自由上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丛报》学人认为自由之国首重人品。梁启超不仅把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道德自由引入中国,而且还第一次喊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马君武则受英国自由主义者穆勒的影响,认为中国人改革没有进步的原因在于没有改革中国人的道德,因此指出改革中国必须首先改革中国之道德,尤其要鼓励人人有自由独立之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丛报》是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创办的最重要的报刊,对西方自由思想进行了许多介绍和论述。《新民丛报》学人认为自由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最好武器,因而积极地把自由思想输入到国人头脑之中。他们试图借思想文化来解决中国问题,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一个典范,但是法国大革命又带来了沉重的惨祸,杀人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这又使世界各国人民担惊受怕。在中国,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自由的争论,它们争论的焦.董在于中国能否进行革命实现自由。这场争论使人们看到了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思考问题的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时代与民族帝国主义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在民族主义时代,《新民丛报》学人更倾向于争取个人自由,但是当西方列强进入民族帝国主义时代时,《新民丛报》学人过多地看到了西方列强对落后国家的渗透和侵略,从而在心理产生了排斥列强的焦急情绪,因而也就把对个人自由的重视转向争取国家自由的重视,甚至提出了要国家主义不要民族主义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虽然近代自由思想产生于西方文化,但是它要想在中国文化中成长,必须与中国文化进行交汇融合。当《新民丛报》学人传播西方自由思想时,形成了对中国文化中有无自由精神的复杂认识。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自由精神,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还有一些人有时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有时又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自由精神。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本身对自由精神的认识标准不一样。一些《新民丛报》学人为了使自由在中国扎根,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特别是儒家学说中有与近代自由主义相通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