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自二战中第一台图灵机发明,到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一个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将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的发展打破了人类对艺术创作的垄断,传统的著作权法理论无法对社会现实的变革作出充分回应,因此对原有体系的突破在所难免。在对作品的认定上,应当从以作者为核心转向以读者为核心,以此确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作品性;在著作权的权属制度方面,将人工智能的投资者"视为作者";在权利内容上,应当将以人工智能生成物为权利客体的著作权与以人类作品为权利客体的著作权相区别,划定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的边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与现实社会共存的虚拟社会,一方面承载着在现实社会的部分问题,也反映着在现实社会中人的发展困惑与窘迫;另一方面又相应地独立于实际社会生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虚拟性、隐匿性、开放性等新特征。虚拟思考是指人们生活在虚拟世界里时,在构造出虚拟的想象世界、在虚拟的现实世界基础上又对其进行思考的与现实思考有所区别的思维形式。文章认为虚拟思考与现实思考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思考主体的隐匿性、思考对象的想象性、思考场域的超时空性以及思考模式的去中心化。虚拟思考依托于虚拟现实而拥有相对独特性,但它又与现实世界和实际思考分不开。因而对虚拟思考的哲学反思是当下我们在面对虚拟现实以及人类现实处境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正>虚拟,指人类通过技术手段营造的虚拟事物或场景,与现实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这堵墙即将被打破,人们正被一种力量裹挟着步入这个充满新奇与未知的领域。在这个虚拟即将照进现实的时代,我要说:且慢将虚拟变成现实,守望现实,一切方可涓涓不壅。不可否认,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乔布斯说:"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多向度上发展其角色:在角色意识上,要用"解放"弥补"规训";在角色关系上,要用"我与你"弥补"我与它";在角色方法上,要用"传道"弥补"说教";在角色空间上,要用"虚拟"弥补"现实"。  相似文献   

6.
李晨 《英语广场》2020,(36):3-6
赛博朋克小说以赛博空间与现实世界可行连接的设定,成为科幻小说的一个独特流派。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从控制到组合,再到在赛博空间中达到了一种融合。人工智能形象的演变侧面预示了未来人类的身份问题,当人类的思维变成了虚拟空间的一部分,人类还是原本的自己吗?这种忒修斯悖论问题,为当下的科技发展提供了警示意义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这个时代是信息与虚拟的时代,自万维网诞生以来,一个架构于现实之上的人类世界便开始展开。技术在挑战现有的社会,虚拟在碰撞久存的现实。但面对这个虚拟的世界,我们应该与它保持距离,而不能被其吞噬,亦不可置之不理。虚拟是对个人的诱惑。虚拟世界让无数人沉醉其中不可自拔,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无底洞中,不少人患上了"信息焦虑症",一旦脱离虚拟世界便会焦虑不堪,远离现实的低头族在社会中涌现。一个私人定制的虚拟空间,诱惑着人们脱离现  相似文献   

8.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实践是人类实践形态的一次重大飞跃。虚拟实践形态与以往的现实实践形态是一以贯之的。它是实践虚拟性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变革物质客体的新形式,展现了人类感性活动的新平台。虚拟实践既继承了现实实践的固有特性,又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把现实实践的固有属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虚拟实践形态出现后,当今的人类实践活动将呈现出虚实互补互促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绝大部分人将面临着沦为"无用阶级"的危险。人工智能与人类教师在知识的来源、传递以及反馈上都有显著差异,因此,教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教师的好帮手。由此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育的教学性和教学的教育性得以显现,人工智能成为理想的"机器教师",而教师的理想也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符号是信息与意义的双重载体,符号教育是人类教育必然趋势,它是与元宇宙正相契合的教育形态。符号教育将与元宇宙协同共振,依据有四: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脑机融合代表第一生产力的元宇宙颠覆既有教育存在基础;二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促发因材施教且教育供给“产能过剩”;三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转型之精神;四是元宇宙与虚拟现实都以虚拟符号为底层逻辑。在现实教育虚拟化与虚拟教育现实化双重建构的元宇宙符号教育学时代,以无人、无界、无时为特征的新教与学形态正在形成。教师将真正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或心灵伴侣,他们终将因意义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正>曾经,当你看到美国大片里玄幻的先进科技时,可能觉得它离现实很远很远;几个月前,当Alpha 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柯洁时,你可能觉得它离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事实上,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8月27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2.
接合自然 增强现实——移动学习新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AR)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用户所看到的真实场景中的一种新技术.当真实场景与虚拟信息叠加于同一时空时,帮助用户增强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本文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其特点与当前发展状况,探讨了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希望AR为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电影主要描述了一名胆小的高二数学天才小矶健二在学姐筱原夏希的拜托之下,一同前往她祖母位于上田市的宅邸去庆祝曾祖母的90岁生日时所发生的一连串故事。健二在偶然的机遇下解开了一个奇妙的数列问题,之后便被错误指控是入侵虚拟世界"OZ"并造成虚拟与现实世界严重混乱的黑客,然而这实际上是由一个虚拟的人工智能系统筹划的大规模计划。这使得健二必须尽自己所有的能力来修复被破坏的虚拟世界,并且与众人一同设法来阻止人工智能系统继续对现实世界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了若干与人的主体地位相关联的哲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主体存在、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三个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由于在理解人、模仿人甚至宰制人方面的功能,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类主体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对我们提出了处理好人机关系的时代性任务,警惕“反客为主”的可能变为现实,包括在使用它帮助我们更好获取知识与文本、完成社会交往时,还需要克服对它的过度依赖和盲目崇拜,维持人类在人机交互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网络虚拟性与心理咨询成效的现实指向性构成网络心理咨询的基本矛盾;它具体反映在网络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网络心理咨询方式的建构以及网络心理咨询技术的采择等诸多方面,成为网络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校网络心理咨询中,我们既应坚持咨询现实性的根本要求,又当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求一恰当平衡点,以能充分发挥网络咨询之优势,避免其不足。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初,一场席卷全国的教育革命在带来全新教育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内涵.作为"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改革的推动者与实践者,教师身份由传统的物理空间中的现实身份转变成了"信息空间+物理空间"下的"虚拟+现实"的相互叠加.因此,未来教育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将会是教师职业核心素养之一.基于"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简要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建议,为教师专业发展及职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世界具有三重维度,它是由技术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这三重不同的维度所构成.网络空间的三重维度中蕴涵着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虚拟与现实之间存在四种基本关系,即差异性、同一性、对立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现实社会呈现出了"虚拟化"的征候,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促进虚实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虚实和谐.虚实和谐是人类在网络时代应该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世界具有三重维度,它是由技术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这三重不同的维度所构成.网络空间的三重维度中蕴涵着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虚拟与现实之间存在四种基本关系,即差异性、同一性、对立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现实社会呈现出了"虚拟化"的征候,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促进虚实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虚实和谐.虚实和谐是人类在网络时代应该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是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进行模拟的一门新学科。似乎在一夜之间人工智能从虚无缥缈的幻想成为了现实。科学家们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赋予机器认知及预测能力。如今在现实世界中,这些系统的应用已不鲜见,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来自国内国际的多位学术界、产业界人工智能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出席"科学素质促进人工智能创新与发展"的专题论坛,共同探索科学素质与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20.
所谓虚拟实践,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它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虚拟客体、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虚拟实在性、即时交互性、自由开放性、现实超越性、自主创造性.虚拟实践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打破了既有的"虚""实"界限或中国传统的"知""行"界限,革命性地拓展了人类实践的范围,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