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四年前,我校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海量阅读""课内阅读"的理念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四年来,我们为实验的开展做了很多的工作,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一、构建"语文主题学习"读书模式,努力提升语文素养这项实验的原则是立足课堂,是向课堂要时间、要效率,不占用课下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求用三分之一课内时间学习部编教材,用三分之二时间来阅读语文学习丛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通过四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郑碧莲 《教学随笔》2015,(6):153-154
"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靠捷径一步登天的,是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做到。那在时间上,内容上如何保证呢?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给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特好的范例。我们语文的教与学应该怎样将阅读进行有机地结合呢?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让我的学生按照课内+课外"海量阅读"的模式同步进行,为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与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追求的是"课内阅读、课内学习",突出特征是充分利用课内时间进行大量阅读。课堂是实验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这就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多教师困惑过或者正在困惑着,始终没有寻求到好的解决方法):课堂上光课文学习时间就不足了,哪有时间去让学生阅读呢?课堂上,阅读时间从哪里来?在实际课堂研究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的确存在阅读没有时间或时间不足的现象。那么,时间到哪里去了?事实上,时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语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们喜爱阅读,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本文从创设阅读环境、搭建展示平台、归还读书时间、给予自由选择、加强阅读指导和细化亲子阅读入手,阐述如何长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儿童阅读之路上的点灯人。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思想的要求下,课内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传统的课内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文本解读不深,层次不强,缺少整合等问题。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内语文阅读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家乡被誉为"塞外米粮川"。我校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正好一年,我们也收获了一季"好粮"。初识"语文主题学习"是在2014年4月。当时杭锦后旗教育局安排了一次培训学习,听完课后,语文老师们惊呆了:那位老师竟然在一节课内带领学生学习了四篇文章,课内两篇,课外两篇!于是,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议论开始了:反三归一,质从量出,不要用学习理科的方式来学习语文。难道这么些年我们的做法出现偏差了?以往我们是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该怎么样课内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倡导课堂上用1/3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素养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启动于2006年,是一直致力于可以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师资、一般的生源"条件下实施的语文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对语文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和对国家教材进行整合,让学生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阅读,1-9年级课内阅读总量达到1200万字,打破了"语文阅读只能靠课外"的传统观念,有效转变了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课堂短短四十分钟的所得是有限的,即使老师再怎么掘地三尺,而没引导孩子涉猎丰富的课外世界,也只能算是茶壶里煮水饺。要知道语文学习,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语文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把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9.
<正>当下,群文阅读、主题阅读以及单元整组阅读,在专家、名师的引导下,越来越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时,由一篇课文带一篇拓展文章,发展到带两篇、三篇,乃至多篇,进行整组教学。意在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以期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阅读更多文本,"在大量语文实  相似文献   

10.
正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核心是大量阅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强调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大量积累来学好语文,简单说就是让学生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为此,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两年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李辉 《辅导员》2012,(18):27-28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认为立足语文课本,进行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扩展阅读,不失为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课内阅读"是以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主要读本,师生共同探索学习,教师适时点拨,为学生指导相关方法、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享受审美情趣的阅读。"课外阅读"即在课内阅读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在自由空间、自由时间内提高语文素养的自主阅读。在课内教学中,我试着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入课外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素养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启动于2006年,是一直致力于可以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师资、一般的生源"条件下实施的语文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对语文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和对国家教材进行整合,让学生用1/3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其余2/3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阅读,1-9年级课内阅读总量达到1200万字,打破了"语文阅读只能靠课外"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素养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启动于2006年,是一直致力于可以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师资、一般的生源"条件下实施的语文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对语文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和对国家教材进行整合,让学生用1/3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其余2/3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阅读,1-9年级课内阅读总量达到1200万字,打破了"语文阅读只能靠课外"的传统观念,有效转变了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套母语课程改革的整体解决方案,其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验要求教师精讲少讲,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实质是要达成"课内阅读、自主阅读、海量阅读"。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主题学习"的概念我们提出的"语文主题学习"是这样一个思路:希望学生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打下阅读的基础。但是,对一个学校、对一个老师来说,选择这样一些能够让学生去阅读的图书还是有困难的,于是我们就开发了适合特定学生、特定年级和特定单元学习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个阅读量看上去确实很大,而且是要求课内阅读,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寻找凸显学生学习地位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课的发展和延伸,语文老师要运用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的办法,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叶芬 《成才之路》2020,(6):124-125
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课内学习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丰富积累。教师要为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的过渡搭好"桥梁",要让学生"走出去"还能"回得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方法,丰富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对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霍懋征老师主张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大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懂书。心理学家也认为:一名学生如果能把课内学习与课外自由阅读同时并举,他的智力必将展翅而高飞。纵观小学生阅读现状,不禁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吃不饱,远远不能达到课标上要求的阅读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学生课余时间太少,有很多学生连每天最基本的读书时间都不能保证,更何谈量的积累。第二,教师引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以苏版教材为例,并从阅读与生活"融合"、课内与课外"联合"、精读与略读"结合"、反馈与评价"应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