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转向浪潮中,老一辈学人陶孟和,春风化雨,兼容并蓄,为同仁们苦心擘画良好的学术环境。梁方仲、汤象龙、吴晗等史学新辈,参与明清档案的整理,自1930年至1937年倾力抄录明清财政经济史料,冀于二百年之中国经济发展作有系统的研究。他们创办史学研究会,阐释“新史学”,开创出独具特色的学术风格和学术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宋慈抱撰《续史通》,于欧风强劲之时,以“续”为名,效仿、光大《史通》及其代表的传统史学理论,肆力于对传统学术体系与命脉的传承,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本位思想。《续史通》还自觉称引和继承浙籍学者的史学主张,形成了推尊浙籍学者和浙东史学的特色。宋慈抱对中国史学传统的守护,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但放在历史的长时段看,亦是推动中国史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3.
朱杰勤是20世纪广东著名史家.他的史学思想包涵对史学史、史学批评、历史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论断,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学术分科观念与方法日渐为国人所重视、接受。同时,西方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纷纷传入中国,一些学者以近代西方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观念、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学术。西学东渐之下,中国传统学术体系开始发生重要变化,一些新的学术研究门类开始出现在近代中国学术的体系当中,并最终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中国学术体系与西方学术体系逐渐得以对接。这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兴起,也昭示了这一学术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于20世纪初在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的演变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即他采取分析的态度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客观的评价,提倡新的史学研究的方法,开创了新的史书编纂方法。章太炎的史学思想不仅有时代意义,而且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史学近代化是具有自己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有特定的内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各个流派史家在史学近代化过程中,经历不同的途径,治史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曲折发展过程中,他们意识到应当重视中国古代史学思想遗产。近代史学与古代史学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思想,揭示中国史学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泽民多次发表有关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的思想,身体力行促进史学的发展。这些活动和思想对当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发展到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要在全球化视野下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并构建具备较强理论影响力和学术阐释力的分析框架和解释范式,而且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和现实模式,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两项任务是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当代史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内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形成深具中国民族特色而又为国际史坛所认可的基本特征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张利 《许昌学院学报》2003,22(1):118-121
20世纪初,西方的史学思想,尤其是进化论、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传入中国,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掀起了追求科学的浪潮,促进了中西学术的交流,也形成了我国现代史学史上震动一时的“古史辨派”。  相似文献   

9.
蒋廷黻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主张用西方的科学方法重新研究中国的历史,主张确立学术规范,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学术水准。精而少的专才是蒋廷黻培养学术后进的基本原则。蒋廷黻始终把清华历史系作为他实现传统史学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学术中心而锐意经营,培养了一大批史学新人。这都是他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其影响无疑是深远的。本文从蒋廷黻的思想理论背景、学术实践、学术论著及学术影响探讨了其史学思想及其影响,肯定了他寻求中国学术现代化的努力及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山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中国史学发展最迅速的一个时期。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激发了新史学 ,并推动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变革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因民族危机日渐深重的现实刺激和自身教、学身份的变化,吴晗提出撰写历史教材、培养学生历史兴趣、提高历史师资力量、编纂历史课外读物等历史教育原则与手段,标志着其历史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40年代以后,随着对历史教科书编纂的意义、历史教育与时代之关系认识的深化,其历史教育思想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史学普及实践中,其历史教育思想臻于成熟。他从教、学两方面着手,本着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发挥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手段,将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相结合,在强调历史教育社会功能之时,不忘其学术价值,推动了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史坛出现了总结百年来中国史学发展的热潮,齐思和积极参与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题,他对中国近代史学的探讨,集中在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趋势、存在的主要史学流派和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史坛出现了总结百年来中国史学发展的热潮,齐思和积极参与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题,他对中国近代史学的探讨,集中在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趋势、存在的主要史学流派和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史学呈现出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互流;二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这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抗日救亡的需要。这种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蒙文通于20世纪30至50年代在各个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其对历史认识、史学分期、史学史的做法等诸多方面皆有创见。蒙文通从中国史学自身出发,以传统诸子之学为着眼点,兼采经史,以义理审视史学;表现出以经治史、史哲相照,着眼重点、明其流变,推崇义理、通观达识等研究特点,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范式;他将个人治学理念付诸于学科规范实践,为传统学术的近代化转型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的历史学科有着悠久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清华自1911年建校起即建立了历史学科,是中国“新史学”的发源地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张荫麟、吴晗、邵循正、周一良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形成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史学人才。1952年院系调整,历史系并入北京大学等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时期,学者们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眼光,体现在史料上,新旧学者对史料的态度与认知颇为不同。在西方近代思想与学术的影响下,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一些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学已走过了曲折反复的百年历程。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史学将走向何方?其发展趋势如何?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史学工作者的深思。从中国教育史学走过的历程和世界历史学、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史学发展的最新走向来看,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也可称之为中国教育史学的"三大转向"。  相似文献   

19.
白寿彝先生是 2 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奠基者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从理论成就和治学方法两个方面论述白寿彝先生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贡献。继承先生的学术传统 ,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02年,20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的著名论文<新史学>,犹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动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澜壮阔的新史学思潮,其影响远达整个二十世纪.前一个世纪之交,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时期,而梁启超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相关主张,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