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 (一)少女的浅浅闺愁 十八岁之前,李清照的生活简单而平静,在闺阁绣楼中过着养尊处优的少女生活。但悠闲的日子总会泛起些许少女愁绪的涟漪。深闺独处,不免心生空虚孤寂之感。寂寞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朦胧的“思春”情怀。  相似文献   

2.
野店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 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啊,来了一有命运垂在颈间的骆驼有寂寞含在眼里的旅客是谁挂起的这盏灯啊旷野上,一个朦胧的家 微笑着……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有烧酒羊肉的地方啊有人交换着流浪的方向野店@郑愁予!台湾~~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1,(8):52
愁,本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变成可以量化的东西,使之形象可感,构成奇妙的意境。一、"愁"的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笔下的"愁"是"三千丈"的白发、万里长江,写出了"愁"的长度。南唐后主李煜更语出新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比"白发三千丈"更为深远广阔,不可见的愁绪化为流不尽、淌不完的滔滔江水,不仅有长度,还有动态。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经常借助花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有"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愁,有"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愁,还有"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李清照爱花,常以梅花、菊花、桂花入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这篇经典的咏物议论词: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相似文献   

5.
<正>人的情感是极其复杂的,绝非"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所能概括得了的。单说一个"愁"字,便千姿百态:国破家亡之愁、羁旅行役之愁、官场失意之愁、怀才不遇之愁、鳏寡孤独之愁、弃妇旷夫之愁、闺中少妇之愁……"愁"是一种最难捉摸、最难把握的情感。但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愁"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们融进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借用各种表现手法,把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文人,其愁甚多。有去国离乡之愁,有相思离别之愁,有仕途失意之愁,有伤春悲秋之愁。然而同是一个"愁"字,各人有各人的表现手法,从"愁"字在唐宋词中的着笔来看,我们可以领略古人运笔之高妙!愁,作为一种思想情态,在词人笔下,常常以具体的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朦胧的学问。它指的是理论朦胧和实践朦胧。朦胧之由是自然朦胧,视觉朦胧,创作朦胧,心理朦胧,象征朦胧,起源朦胧。中国山水画在朦胧中继往开来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8.
呵着雾的愁愁的冬腆着满怀歌唱的心事在严寒的枝头回眸春天的灵感负重的翅膀依旧生动无数尖细的耳朵深入冬的灵魂历经迷离扑朔的幻想在寂静的树林里孤冷的梦境中寻找雀之灵五彩的声音一场大雪注进山坳  相似文献   

9.
深秋的记忆     
深秋的记忆里,有一种意境,它朦胧着,有一支乐曲,它飘荡着。记忆中的深秋,有种寒冷的萧瑟,有种缠绵的思绪。(一)记忆里,落叶是对秋的理解。每当秋风秋雨愁煞人时,寒意便带去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其词作受到历代文史学家所推崇,其本人更被后人推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但其言愁词在其作品中却占了很大比重,词中愁之真、愁之切使读者不忍卒读。文章试从辛弃疾之国破之愁、失意之愁和离思之愁三个方面对其言愁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对《全唐诗》前六卷中含"愁"隐喻的诗句进行了考察。通过研究发现:《全唐诗》前六卷中含"愁"诗句的隐喻可以归纳为意象隐喻、拟物隐喻、身体隐喻以及拟人隐喻4种类型。其中"愁"的隐喻诗句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多将抽象的愁绪附丽于具体的事物,具象或为自然景观或动植物或乐曲或身体器官等。  相似文献   

12.
陈辉 《语文天地》2008,(4):38-39
愁,是人之常"情"之一,它是人生种种不如意生活境况的直接反映。从古至今,有关抒写忧愁之情的语句数不胜数,它们从各个角度对愁作了具体而形象地描述。这里我们试以古诗词中部分直接抒写愁情的语句为例,对前人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作一全面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用"愁"堆砌起来的,离别之愁,相思之愁,怀乡之愁,亡国之愁,还有说不清其实说得清的"闲愁".翻开书卷,它会绵延而来,弥漫天地,哀伤处令人心悸,深沉处让人回味.  相似文献   

14.
曾在日复一日的"传道授业"中,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成为一个匆匆的行者,不再与书为伴,生活失去了诗意与激情,变得心浮气躁。走进书里,感受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体验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失意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领略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迈气概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胸怀。享受着书籍带来的阳光、雨露,生命得到舒展,生活为之充实。  相似文献   

15.
<正>弹指一挥间,十年转瞬即逝,常叹人生之蹉跎,时光之短暂,虽说岁数不是很大,年龄不是太老,刚至而立之年,但心中时常念叨着"三十而立",朦胧中在琢磨着此话的含义,诚惶诚恐地等待着三十五岁那所谓"事业有成"之时。  相似文献   

16.
少女的心里总是藏着一首诗,那诗句充满温馨和浪漫,悄悄渗透那朦胧的雾雨中。大自然本来就是美的,风霜雨露,无一不蕴藏美:含蓄的,粗犷的,平淡的,诗意的……也许,雾中下着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缥缈迷茫中泛着缕缕思愁。这种景象更适合于似我一般爱幻想,爱诗意的花季女孩。倚在阳台旁,白茫茫的雾气充盈着世界,似在梦中仙境,朦胧中精灵般的雨点从天而降,天地间笼罩在亦真亦幻中。雾雨中的房屋,树木乃至人间万物缥缈于迷雾这中,少了些丑陋的真实,多了份朦胧的美丽!梦幻,雨点敲击出的间符,令我觉得浪费一秒也是奢侈,生活…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诗"无端"的感伤情调,乃其悲凉体验的蓄积酝酿、天长日久盘旋郁积在心头,终致成为其思想气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及其展纸濡墨,愁情恨意便已笼罩毫端.诗人的悲剧性心态在淹蹇生涯中浸润加深、弥漫扩散,其整付心肠都已浸泡在悲愁之中,深广到无从提起的地步.诗人之愁也就超越具体情事,而抽象为一种生命之愁、人生之愁.  相似文献   

19.
宋词中,存在着大量"泪"意象。这些意象,均饱含悲喜之情,总体上以悲愁居多,或为愁别之泪,为怀人之泪,或为英雄之泪。这些不同的"泪",丰富了词作的情感,提升了词作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许多流传于世的诗歌都是将月亮融于内心情感之中。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有着恬淡宁静之关、乡思旅愁之关、悠闲旷达之关和忧患悲悯之美。透过这些朦胧的月色,我们思接千载,能隐约察觉到古人咏月的感觉和理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