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应届高考那一年,我的高考分数距离二本线差几分,我不甘心,所以复读了一年。其实,现在对高考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那时有做不完的试卷、背不完的书本,以及让我感到头疼的外语。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女孩,我很幸运,因为父母自小告诉我要认真读书,知识能改变命运,并且他们都全力支持我。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曾撰文指出:"我想说说高考,特别是农村孩子在高考上得到不公正待遇.同样的分数因为录取比例不一样,农村的很多优秀孩子走不进大学的校门.高考上的城乡差别让我们觉得,这是对农村有志青年的不公,凭什么因为地域的原因就减少他们上大学的比例呢?要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不是个小问题."[1]毋庸讳言,我国高考录取中的地区差异显著,城乡差别悬殊,这已成为制约高考健康和谐、公平有序发展的一大痼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落后省份、落后地区的农村孩子的求学发展愿望和高考竞争心理,是在全国统考统招"公平"旗帜下的"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3.
两天前后     
2005年高考的帷幕已经全部拉下,所有的期盼都在漫长的等待中有了结果。燥热的夏天终于在微凉的秋风中渐渐隐去,人们的心情也在这样的时候趋于了平和。成功也好, 失败也罢,都在这个成熟的季节里积淀为或喜或忧的记忆。这几天,编辑部的电话很热闹, 很多我们的老读者、老作者都在通过电话向我们道别,我除了说一声"一路顺风"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言语。因为经过三年的磨砺,经过这次高考的考验,他们已经成熟了许多, 长大了许多。而此时,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正在高考之路上奋力前行的你们。当我准备做这个专题的时候,真的很想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但是我不能,我是局外人,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我找了两位当事人。他们都是今年高考的成功者,他们对高考, 对整个高三的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认识,通过他们的文字,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这便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不知不觉,从教已经十多年了,其间的酸甜苦辣我已然体验良多。可是,直到今天,我还是像当年那样对这一份职业怀揣着深深的爱恋,我想我已经爱上我的"那一群"了。被高考折腾得有些疲惫不堪的他们似乎就要遗忘一些东西的时候,自习课上,他们写下长长的信,却没有留下姓名,直到今天,我仍不知道,他们叫什么。"老师,有太多话想对您说,却又不知如何说  相似文献   

5.
lemon 《大学生》2016,(Z2):28-29
我是内蒙通辽人,在辽宁大连上学,本科毕业后保研。我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供我和姐姐两个人读书,一直在农村生活、打拼,几乎没去过什么地方。现在姐姐已经嫁人,老两口也马上快60岁了,过两年等我毕业找到工作成家立业,恐怕更没有机会回到老家探望他们了,到时候就是想带他们旅行,怕是他们也已经走不动了。所以,带上父母去旅行,是我"蓄谋已久"的。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揭榜了,有些参加高考而落选的农村青年产生了悲观情绪和一些错误想法。他们认为回乡务农没出息,农村条件差,环境不利,即使自学,也不可能成才,好象只有考  相似文献   

7.
高考完毕,有学生出考场就会发出"我参加了假高考"的感叹。听到这样的感叹,倍感心痛的认为他们不是遇到了"假高考",而是学了"假英语"且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年无用的"假复习"当了一年的"假高三学生"!我的理解是:一般情况下,形容词"假"+"名词"是用来表达某个事物最终的功能或者人们体验了某个事物得到的结果和感受与人们对这个名词最初的期望不一样才能称之为假。高考断然不会有假,即使考生认为高考是假的,现实是他们的命运也是要由他们认为的"假高考卷子"来决定,所以,没有"假高考",只有"假备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中,高考是实践,考前复习是否真实有效就是需要被检验的真理。真心希望少一点"假备考",少一点对高考的茫然未知,师生多一点考前考中考后"全在意料之中"的轻松,淡定和自信!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前的几位学生来玩,多年不见,他们现在已经做了父母。谈话间提到某位同学,看见我努力回忆的样子,有位同学提醒:"老师,你不记得了?她的成绩非常好,那一年高考她是全市第三名。"可是我的确想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正>(接第4期)27.一说高考:欢笑背后的愁与揪1963年7月,政治科目高考结束之时,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赞美之词随口而出,他们跳跃,他们欢呼。校长和教导主任向我祝贺,甚至带有一种谢意。因为试题几乎完全被我"猜"中了,只有5分在最后两套模拟试题之外。我异常兴奋,内心颇有"初战告捷"的自豪,但又很平静。我知道,"第一场战役"取胜了,以后的日子会怎样,很难说。8月发榜,报考74人,录取38人,其中文科报考8人,录取5人。这个成绩对于当时的农村中学来说,是  相似文献   

10.
张秀毅 《师道》2007,(12):45
今年,我接手一个"普通班"的语文教学。面临高考,班里有十几个学生已经自行放弃,他们集中坐在教室的后两排,每天上课只是  相似文献   

11.
高考进行时     
"很担心发挥不好"、"真正高考我肯定会紧张"、"要是有题做不完怎么办"……每年临近高考,都会有一些考生患上"高考综合症"。"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歌手李琛的一句歌词,让人产生了一种想为考生"做些什么"的冲动。说干就干。为了让考生从"高考过来人"身上借鉴一些成功的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我们特意走访了很多经历高考的人。但当我们走近他们,才感觉到这是一次艰难的行动。因为许多"过来人"不愿回忆当年自己的"败笔",经过我们再三努力,他们才同意把当年高考故事甚至日记和盘托出。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吧。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问过不少在高考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你们考试的诀窍是什么?”在他们的回答中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注意审题”。我也曾问过一些在高考中数学考试的失败者,“你们平时成绩不错,为什么高考没有考好?”他们的回答也普遍是:“考试时没注意审题”。的确,在高考这样十分紧张的考试中,对于平时已经进行了认真复习的同学来说,成也审题!败也审题!注意审题是在高考中取得最佳成绩的关键。大家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参加数学高考,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高考的帷幕已经全部拉下,所有的期盼都在漫长的等待中有了结果。燥热的夏天终于在微凉的秋风中渐渐隐去,人们的心情也在这样的时候趋于了平和。成功也好, 失败也罢,都在这个成熟的季节里积淀为或喜或忧的记忆。这几天,编辑部的电话很热闹, 很多我们的老读者、老作者都在通过电话向我们道别,我除了说一声“一路顺风”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言语。因为经过三年的磨砺,经过这次高考的考验,他们已经成熟了许多, 长大了许多。而此时,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正在高考之路上奋力前行的你们。当我准备做这个专题的时候,真的很想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但是我不能,我是局外人,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我找了两位当事人。他们都是今年高考的成功者,他们对高考, 对整个高三的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认识,通过他们的文字,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这便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遥望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在1999年7月7日至9日参加高考的。那俗称"黑色七月"的高考,至今已过去20年,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刻骨铭心,让我时时想起。我当时在家乡县城第一中学读书,而我的老家在滇东北一个偏僻的大山里。我清晰地记得那是7月5日,离我高考的日  相似文献   

15.
《求学》2022,(1):6-10
<正>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已走过了第七个年头,也迎来了第四批试点省份——广西、贵州、江西、安徽、吉林、黑龙江、甘肃。可以说,此时的高考综合改革已经进入稳妥推进阶段。2021年进入新高考的高中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和文理分科的老高考模式相比,新高考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此前进入新高考的"前辈"相比,他们有了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能少走许多弯路。  相似文献   

16.
李双果  曾文超  曾红兵 《教师》2013,(11):78-80
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起到了导向和推动作用。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即"8+2"项目时,农村普高依据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本文基于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双峰一中")的调查,对高中体育课程武术模块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探索农村普高在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引导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体育特长;也为农村普高的建立的、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高考刚放榜,7月7日一清早,我就收了条短信:"我女儿陶雨晴,已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应该是写作特长起了作用。老陶。"收到短信后,我回了一条,祝贺他们父女俩在激烈的高考大战中获胜。老陶很快回复道:"不能说胜利吧?只是在这个教育制度下挣扎而已,分数只有560,在对付高考方面只能算及格。我觉得有个问题值得探讨:孩子的天赋,到底有多少值得维护发展的价值,家长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和体制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是我的高考.我那时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我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我第一次高考败得很惨,英语才得33分;第二年我又考了一次,英  相似文献   

19.
成长     
手里的化石已经变成了淡黄色,显出了岁月的沧桑,可是有些记忆却依然那么鲜活,历历在目。不由地,我想起了北方的三个伙伴,他们现在都长大了。 他们是我婆婆的孙子,生活在农村,有着不羁的野性,"邪恶"的笑容。 一次去婆婆家玩,见到朋朋时,我拿出一块化石炫耀。这块化石晶莹光滑,小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认为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们的学生不会有多少创新思维,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发现不可小看我们的学生,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把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都激发出来了。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他们却已经一改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面貌。他们四射的活力挑战着老师的"权威";他们对物理的感悟已经不局限于课堂;他们身上充盈着的不安分的细胞,他们头脑中跳动着的聪颖和睿智,会在任何一个你不经意的时刻,猝不及防地跃然而出,令你惊喜之余欣然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