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问题的提出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正在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二、关于社会适应的浅析1.适应的概念适应原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有机体改变其生理构造和功能以适应环境、图谋生存的过程。后来,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指一个社会体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学家有时把这一概念称之为“调适”,其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  相似文献   

2.
试论“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从游戏论的观点出发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目的是从游戏论的角度来把握竞技运动概念的本质属性。考察的结论如下:(1)把竞技运动概念只解释成为高水平的选手竞技运动就不可能正确地把握竞技运动这一概念的外延。(2)只有将着眼点从竞技运动外部的各种目的转向其本体,才能准确地揭示竞技运动这一概念的内涵。(3)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或者挑战性、娱乐性、不确定性的身体活动。(4)因竞技运动中的某些现象已失去了文化性,所以不能将竞技运动笼统地称为文化。  相似文献   

3.
推手是意拳技击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又是意拳技击实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推手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散手中的不足。散手时,远近距离适宜,双方可以用拳掌肘、膝腿脚攻击对方,可是在散打中亦经常出现双方手臂缠绕在一起,互相扭抱不能有效击打的状态,此时拳手们唯有靠摔来解决问题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很多拳手在三秒钟之内摔不倒对手,就只好罢手,待分开后再重新比赛。而意拳的推手则完全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拳术的浑元力即前后、左右、上下、四面八方、浑然一体平衡匀整的状态来解决问题,即在对手身体、肢体等部位接触到我们身体的瞬间,我周身如炸弹爆炸一般将对手发倒或发远(这是指在接触的瞬间猛然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4.
800平米挑高通透的训练馆里,近百名职业拳手和数十位拳击和健身爱好者正挥动他们的拳头,叫喊声、拳套与沙袋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散着汗水与荷尔蒙的气息……在名人堂拳馆的两位创建者林国伟和韦宪钱眼中,这是他们最熟悉也最赏心悦目的场景。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7,(6):59-66
作为现代性命题的"身体"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正面临本土经验与西方理论、宏观结构与微观视角何以有效整合与对话等困境。基于跑步运动的本土实践,借助莫斯的身体技术概念,将身体技术类型化为个体惯习性、价值目标性、群体仪式性、制度规训性四种理想类型,并分别探究了不同类型的表现方式与实践逻辑,同时对可能的非预期后果进行了反思。身体技术这一中观层面的概念工具,是在研究视角上联系宏观—微观、考察取向上沟通结构—能动、解释维度上关联制度建构—日常生活、应用对象上涵盖竞技体育—大众健身的"最大公约数",并能够成为基于本土的实证经验,进行中西理论对话的共享平台。厘清身体技术的表达形式及其实践逻辑,根本上说是进一步总体性地回应体育运动和运动身体面临的现代性问题。促使现代体育运动回归人本取向,重现对于身体的尊重,也正是实现体育事业有序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王钧 《网球天地》2012,(3):116-117
对于广大体育工作者来说.对体育的本质并不陌生: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我个人认为,这一概念包括两个要点.通过身体练习改造我们的躯体.此为手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学习网球技术时,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这非常重要。然后,再努力使自己的动作向这一概念靠近。我们不妨对照职业高手击球的图片来检查自己的动作,掌握以体干(身体的中心)为轴心进行转体击球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化 体育市场等问题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我们把体育看成是纯消费的事业。即便承认它对生产有作用,也是间接的。“体育产业”这一概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明清时期中国武术技术自身的内在演进轨迹,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尝试研究中国武术由器械至身体的技术演进内在规律,文献研究表明:明代军旅武艺及民间武术器械为主的武术流派逐渐显现,表现为明代各善其技的名家器械流派、军旅武艺向民间武术器械变化的转变;拳种的兴起以及作为民间武术诸艺之冠地位的逐渐确立。由此展现出由器械至身体的明清中国武术技术演进的内在逻辑:脱枪(械)为拳的技术原点、器械理论及术语是拳法之源的理论原点、器械在拳种流派中的神圣技击地位以及器械使用演进为身体操练统一的中国文化哲学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在西方体育社会学中两种主要的体育产生根源——"体育起源古典时代说"和"体育起源近代说"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两种体育起源说的基本争论和身体与社会、个人和体育间的关联,形成身体维度介入体育起源说分析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由此在身体维度的视野下,凸显了体育起源古典时代说的身体机械论的特征,凸显了体育起源近代说中后现代思维模式下,对身体的理解及身体中介性、场域性的特征.最后,通过反思古典时代说与近代说中存在的对身体"虚化"抑或"实化"的两种预设,检讨两者对身体的认识遮蔽.在此基础上,以布迪厄惯习理论为理论出发点,借助体育惯习的概念对身体功能与身体意义的融合作用,尝试构建体育起源惯习说的理论解释框架,阐明体育起源是一种惯习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